城阳村落|青岛市文明村庄-董村

村庄概述

董村位于城阳区正北,204国道北侧,墨水河南岸。东邻栾家沟岔村,西邻古庙头村,南与青岛农业大学仅204国道一路之隔。全村土地930亩,总面积0.62平方公里。主要姓氏为黄、徐、袁、国、陆。

村庄来历

据《黄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黄氏祖从云南迁即墨窑头村,后从窑头沿即墨城至不其城大道南迁,走到董姓居住之地时,认为此地“前沟后河道中间,子孙繁衍千千万,沟南百顷平川田,在此生息吾中意。”于是,便在董姓居住之地定居下来,并冠董姓氏定村名董村。

建置沿革

董村明清时期属即墨县里仁乡不其社。民国初年,属即墨县里仁区不其乡。1929年属即墨县第五区不其乡。抗日战争时期,沿用战前区划。1945年抗战胜利后属即墨县仲村区不其乡。195011月,改属即墨县第七区。19514月,属即墨县第七区古庙乡。195510月,第七区改设仲村区后属仲村区古庙乡。19563月,城阳镇与仲村区合并为城阳区,同年11月仲村区所属的南瞳、桃林、北曲、古庙4乡合组桃林乡后,属即墨县城阳区桃林乡。1958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属即墨县城阳人民公社。19613月属崂山郊区城阳人民公社,同年10月属崂山县城阳人民公社。19846月,撤公社设镇后属崂山县城阳镇。198811月,属崂山区城阳镇。19946月,新城阳区设立后,属城阳区城阳镇。20016月,城阳区撤镇设街道,改属城阳街道。20047月,董村村委会改为董村社区居委会。

社区建设

1977年,董村着手实施旧村改造规划,投资28万元建独院2层楼房分给村民居住。1985年,董村已盖成2层楼70280间,有70户村民喜迁楼居,入住率34%,为当时城阳镇第一。1989年,又把村西、南、北出村路垫平并拓宽,对主街道进行了绿化和美化。1992年,投资98万元对村庄所有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铺设了沥青路面,并进行了亮化。1996年,投资28万元在村前建立了董村公园。1998年后,村庄先后修建了两座狮子桥,与公园建设融为一体,相映生辉,成为董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精神文明

1984年,董村建立了党团员活动室。1985年后,大力开展了文明村、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工作,1988年董村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村庄,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标兵村庄。同年,投资48万元建立董村“书香苑”,购买有关历史知识、名人传记、实用科学、家政知识、法律文选、少儿读物类书籍4200余册。书香苑的建立,活跃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董村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全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来源《城阳村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