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中线历史沿革——台湾海峡中线是怎么回事?

台海中线历史沿革——台湾海峡中线是怎么回事?


台海中线示意图

  台湾海峡中线,简称台海中线,是台湾海峡的一条无形界线,从北纬27度、东经120度─北纬23度、东经118至北纬23度17分、东经117度51分,为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圆弧形。依主流说法,海峡中线起初为美国所建议划定的一条互不侵犯的假想中线。

  台海中线最早是1949年后两岸分治的副产品。该界线的划定者有数种说法:

  (1)美国军方出于控制冲突的考虑,于1954年12月2日由当时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一位名为戴维斯的幕僚依据《中华民国与美利坚合众国间共同防御条约》而成立的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建议中华民国国军所有战机和舰艇必须在“海峡中线”以东活动,否则美军无法提供安全保障。

  (2)驻台美军第十三航空特遣队时任司令小本杰明·戴维斯空军准将对美军所下的指令:只要人民解放军之机、舰越过海峡中线,而且判明具有敌意的话,协防台湾的美军战斗机即可迎战开火。所以又称为“戴维斯线”(Davis Line)。

  (3)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STDC)于1958年9月17日颁布的第201-1号作战命令中的“交战规定”中,就提到空军交战程序:经管制官或飞行员判明为敌机,且若该机飞越戴维斯线以东时,即变为犯有敌对行为,将予迎击并歼灭之。

  (4)时任空军作战司令部(现空军作战指挥部)司令的陈有维上将所划定的海峡中线,又称陈有维线。

  1949年,随着两岸分治,台湾政府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开始对台湾海峡进行军事封锁,是为关闭政策,中国大陆南北港口间的航运就此中断。



黎明轮航线示意图

  1966年5月,国务院批复交通部开辟南北航线的报告,交通部则选定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下属的“黎明轮”担任首航。1968年4月25日,“黎明轮”从广东湛江港起航南下,由巴拉巴克海峡进入苏禄海,沿棉兰老岛北岸通过保和海峡、苏里高海峡进入太平洋,向东北折向日本沿海,过大隅海峡进入东海。“黎明轮”于5月8日抵达青岛港,航程4533海里,包括航行中的等候及准备四天,历时共十五天。这条航线的意图,是通过菲律宾内海后,出海峡到太平洋,绕到台湾岛的东面,避开台湾空军的作战半径,在其作战半径之外航行,这一半径大概为500海里。“黎明”轮南北航线的首航成功,为沟通中国沿海运输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在此基础上,交通部又决定安排广州远洋公司的“九江”轮于1968年9月22日从湛江港北上,10月4日抵达上海。



五指山轮航线示意图

1972年5月,交通部决定在“黎明轮航线”的基础上再次探索远程绕航台湾岛东侧东太平洋的南北航线。这一任务交给广州海运局的沿海船“五指山”轮。根据设计航线,“五指山”轮从八所港(今属海南东方市)启航,向东经菲律宾圣地哥角,佛得岛航道,入锡布延海,再经提卡俄航道,出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绕过台湾岛和琉球群岛,折入大隅海峡,然后进入东海,驶抵大连港。10月22日,经过数月的准备,“五指山”轮悬五星红旗,满载9011吨矿石从海南八所港启航。经过航行16天,3185海里的航行,“五指山”轮终于在11月7日抵达大连港,开辟了

发布于 2022-08-15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