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欠15亿(组图)丽江古城为什么会欠下15亿巨债

近日,网友都被一则丽江古城欠15亿的新闻给惊呆了,很多人旅游都会选择到丽江古城去,那么为什么还会欠下15亿的巨额呢?这15亿都花去哪里了呢?丽江古城的所有进出口都设有维护费收费点。6月3日中午,丽江古城街道上游客稀少。似乎,6月1日那场以“抵制古城维护费”为名的商家关门行动,只是一场波澜不惊的闹剧。

这两天,丽江古城的商家又都开了门。但妥协和虚无背后,抱怨与失望并未散去,更多的人一脸迷茫:连续亏损4个月了,究竟该怎么办?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房租、全国古镇同质化生长以及80元“古维费”带来的影响,正逐步将这座古城变成一个空荡的“牢笼”——理想,已不再是那个理想;丽江,也不再是那个丽江。

一场轰轰烈烈地研究讨论了长达10天的商家“抵制古城维护费”行动,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黯然落幕。来自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数据显示,6月1日关门抵制的商家有810家,客栈有70余家。到了晚上,悉数恢复。

“为什么要关门?天天亏呗!租金高呗!收了古维费,客源减少了呗!”6月3日中午,丽江古城街道上游客稀少。老杨连用3个“呗”字来总结抵制行动的初衷,语气中带着一股明显的怨怒。老杨是第一批到丽江来做生意的外省人,十余年来一直经营茶叶,算是见证古城变迁的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以往我都是得过且过。”他认为自己这一次参与到抵制行动中,实属无奈,“生意做不下去,这两周,只有一天时间收支平衡”。老杨面前的几个木凳落满了灰,他招呼封面新闻记者坐下,突然发现凳子有些脏,又转身进屋拿抹布,“看看,凳子都没人坐。一天卖50元,你说能赚钱吗?”

与老杨的商铺一样,6月2日这天的中午,街上走动的游客并不多,除了四方街广场上有一群跳着民族舞的群众和嘈杂的音乐、手鼓声响外,各种小吃店、饰品店、餐饮店内几乎无人。老杨说,这样的现象持续大半年了,即使晚上客流量大一些,进店购物的也不多,“古城80%的商家每个月都在亏”。他把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向游客征收80元古维费造成的”。

“以前古城也向游客收取‘古维费’,但管理宽松,游客特别多;从去年开始,古管局在各个进出口设卡收费,游客数量瞬间下滑。”老杨叹息,他隔壁的商家也叹息。街上零星走过的人,一部分是买菜路过的古镇住户;另一部分,走着、看着、拍着照,却并未在他们期待的眼神中进店。

他们间接证实了老杨“从今年1月以来就开始亏”的说法,有的还说“表现最明显的当属酒吧、客栈和餐饮店”。更有甚者,认为“90%的商家都在亏”。

酒吧,此刻也大多开了门,但鲜有客人。一位歌手坐在木府旁边的某酒吧内,懒洋洋地唱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歌词,似乎有些应景。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会议认为,丽江古城“以其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具有特殊价值”、“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性”,同意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那一刻起,丽江古城走上了打造、宣传、商家和游客蜂拥而至、获得国家5A级景区称号的火爆历程。一家客栈老板告诉封面新闻记者,2012年,丽江的旅游业达到顶峰,游客最多的时候,白天和晚上都爆满,客栈当天开张就能赚钱,若遇到节假日、寒暑假,在客栈院坝搭个帐篷,也要向老板交200元。“炒房的人来了,商家也眼红了。”这位老板说,很多人原本只有开一间小商铺的能力,也开始四处筹钱,不惜借贷扩大经营,“就是这几年,光客栈便从不到1000家,变成了3000家以上”。

这种现象,也直接导致了房租的变化,一些房东不惜临时毁约,要求翻倍涨价,哪怕与租客打起官司。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6年,外地人阿玲来到丽江,租下束河古镇街尾村94号的房东白丽刚家含6间门面的民宅,每年租金5万元,到2026年为止。随后,阿玲将其打造成客栈。但6年后再交房租时,白丽刚不干了,认为很多新房租出去10多万一年,阿玲骗了他们,要求阿玲以后每5年的租金为50万。双方多次商谈均不欢而散。

2014年,客栈被烧。白丽刚起诉到法庭,要求与阿玲解除合同。阿玲则要求白丽刚配合重建,继续履行合同。一审二审,阿玲均败诉,并向云南省高院申请再审。今年1月19日,云南省高院裁定认为阿玲的再审申请符合相关法规,指令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目前,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再审此案,最终判决尚未出来。

与阿玲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至少10位租客。比如广州律师李开胜与束河和某的房屋租赁纠纷、上海人周某与束河房东的纠纷,等等。这些人,一部分还在坚持等待。一部分,已负债累累,黯然逃离。

除了上述这些人,在古城走过,提到房租,几乎询问过的每一家店老板都会告诉记者,房租太高,加上近半年来的亏损,才是导致6月1日“抵制古维费”行动发生的真实原因。而说起房租的高,他们认为是“虚高”。

一家酒吧老板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虚高”来自于丽江火热后的房屋炒作,“一些商铺或客栈,已转手五六次,赚到钱的人走了,最后的烫手山芋,丢给了现在的人”。他说,他的店有200多平方,他是第5位接手人,“听说最初的房租一年才6万,现在一年40万,并且房东只跟我签了5年合同。”除了房租虚高、连续亏损是导致这次“抵制古维费”行动的主要原因外,基础设施的欠缺,也是积压在商家胸口的一团怒火。

古镇商家说,文明街,是丽江古城内基础设施最差的一条街道。6月3日,封面新闻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客栈生意比较清淡,傍晚时分,有的客栈才售出一间或两间房。

已经从这条街“逃到”另一条街的老谢坐在新开 8个月的客栈门口,一个人无聊地泡着茶。在文明街,他坚守了3年,搭进去一半的成本后,又借了些钱,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开了两家,希望能把搭进去的找回来。但现实是,目前开的两家,其中一家已经关门,正开着的这家,“从去年国庆后开张到现在,仅仅9个房间,也没有每天都住满的情况出现”。

他对现状很不满,对过去3年更不满。“去年春节,大年初一,突然停电了。丽江停电,必然停水,我打投诉电话,明确请给予解决。但是,最终也没有解决嘛,还连停了5天。”老谢说,在古城文明街,“夏天停水冬天停电”是一句口头禅。很多人没有离开,“是因为投入太多,骑虎难下,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文明街的另一家客栈老板则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古城保护管理局收取了“古维费”后,“根本没有用在刀刃上”。

他略带怒气地说:“有一次,电力公司要在我们这边的一块空地上搭建变压器,但是村民要求一次支付上千万元,电力公司只好放弃。我们去找古管局,对方回答‘私人的地,古管局无权干涉’。天啦!你古管局收的‘古维费’哪里去了?就摆了点花,刷了点漆,搭了点板凳就用完了?”

他和老谢,都赞成古城保护管理局收取“古维费”,但“必须把基础设施建好”。“只要基础设施能保证,哪怕让我一年替游客交2万元‘古维费’,我也愿意。”老谢说,他现在的客栈用电是从外面接的,“就是怕古城停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