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种出新“薯”光

盐碱地种出新“薯”光
2024年05月12日 07:48 福建日报

近日,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幸福洋四期,平潭首批盐碱地试种的180亩马铃薯迎来丰收,其产量与普通地块种植的马铃薯相当,这意味着平潭滨海盐碱地马铃薯探索性种植取得初步成功。

筛检、除土、装篮……采收现场,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抢收马铃薯,一个个色泽鲜亮、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马铃薯破土而出,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派丰收景象。

难以想象,这片生机勃勃的种植地,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滩。

土地盐碱化也被称为“土壤癌症”,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一大瓶颈。位于平潭西北方的幸福洋四期曾是一块重度盐碱地,部分地块含盐量一度高达14.7‰。实验区成立后,在幸福洋吹沙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大力种植木麻黄,将土壤含盐量降低至2‰。尽管如此,在这里种植农作物依然颇具难度。

去年11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所薯类研究中心与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在这里开启初步改良及探索性利用,采用“闽薯一号”进行大面积种植。据介绍,该品种的马铃薯具有产量高、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质特点。“种植的秘诀在于系统化治理。”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邱思鑫介绍,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平潭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喷水或雨水洗盐、深沟排盐等方式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

炭基修复、精准脱盐、快速降盐、微域降盐……很快,一项又一项创新技术和模式在这块“试验田”上应用起来。“我们在种植过程中增施有机肥,以此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进一步减轻碱对马铃薯的危害,目前已初步形成平潭盐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邱思鑫说。

在一系列精心管护下,这片盐碱地涌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经工作人员测算,普通地块马铃薯农田亩产量为3620.6公斤,盐碱地所种植的马铃薯农田亩产量为3416.9公斤,大大超出了预期。

这是平潭向“不毛之地”要粮的一次全新尝试。

据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处产业科副科长、高级农艺师潘家宝介绍,平潭地处海岛,滨海滩涂千百年来频繁被海水倒灌、海水侵蚀,形成以幸福洋地块为代表的大面积盐碱地,总面积达2200亩。“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示范种植,逐步总结出相关技术要点,形成更多可研究利用的资料和科技成果,惠及后期盐碱地农业发展。”

据介绍,这些马铃薯采收完成后,将送往绿绿鑫合作社工厂里进行初加工,再发往上海、江西等地区销售。

绿绿鑫合作社负责人陈成华说,未来他们还计划种植南瓜等耐盐碱、易推广的农作物,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养护,提升种植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断丰富盐碱地的种植品种,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在技术层面,平潭还将继续对上述盐碱地开展洗盐工作,进一步实现“降盐减害”,并根据马铃薯的收成情况将更多盐碱地开发为耕地,深度挖掘盐碱地利用潜力,加快科研成果推广,让海岛盐碱地特色农业兴起来、旺起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马铃薯 平潭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