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为什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为什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2020年11月10日 09:40--浏览 · --喜欢 · --评论
粉丝:168文章:429

  

有些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会有这样的行为:当孩子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摔痛了、大哭了之后,会去斥责绊倒了孩子的东西,还会去打打那个东西,来为孩子出气。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打一顿,也是类似的道理。
有些人在玩游戏的时候,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要不是刚刚那次网不好,我还能······要不是画质不清楚,我一定能看见那个······要不是这个队友刚刚,我就不会······
当某些情况下,我们自认为做出了最好的反应时,我们就会把责任归于别处,而非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忽略了、刻意可以省略了)。

换句话说,我做到最好了,那还出现了问题,不应该要有人为此负责吗?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归咎责任的对象,一定要有代表性,而且要比自己“小”。
怎么个“小”法,我是不清楚,欸,可不敢乱说。

于是乎,这样的开始,造就了黑羊效应的雏形,大家有一个成为众矢之的的目标:“只要你······我们就是‘朋友’······”,作为黑羊的那一个目标,自然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然而作为“屠夫”的人群们,内部一派和气,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这种假象之下,代表着虚伪的和谐与繁荣,也就是泡泡。不过,即使有一天泡泡消失了,也还会有新的泡泡被摆弄出来。

“习惯了***的人,就连**的**也都失去了,那不就是承认了自己是**的身份吗?即使有了**的机会,也不敢伸手去抓住。还是说,这已经是一种**方式?”——佚名节选

不管怎么样,不理性的人和自以为是的人,都会犯同一种错,也正是这种错,使得某一个人错上加错,成为了众矢之的。这个人是谁并不重要,这个存在本身还更重要一些。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