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宝马集团总部慕尼黑的战略决心,彻底改变了300公里外捷克小镇索科罗夫的命运。在过去几个月里,有个巨大的土方工程正在索科罗夫马不停蹄地运转着。由宝马先期投资3亿欧元,占地面积600万平米(相当于800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的宝马集团未来出行开发中心(Future Mobility Development Center简称“FMDC”)已于今年7月正式启用。

为了这一天,宝马已经等了足足10余年。FMDC是宝马集团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测试场地,也是全球第一个专注于驾驶辅助系统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测试的研发中心。可以说,FMDC手中牢牢握着的,正是宝马通向自动驾驶未来的“金钥匙”。目前,启用不到两个月的FMDC已有100多名工程师在此开展研发和测试工作。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9月上旬的一天,在2023IAA Mobility慕尼黑车展开幕后不久,FMDC迎来了第一批造访的中国媒体。这个神秘的研发中心在悄然中新建,但却以一种出人预料的方式首次对到访的中国媒体开放。不得不说,包括壹哥在内的现场媒体,除了震撼于宝马的战略预判,都感受到了宝马决战自动驾驶的底气与雄心。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就是想把活儿干好,必须先把工具打磨到位。如果说,在智能汽车时代,自动驾驶的破局就是堪比攀登珠穆朗玛的“狠活儿”,那么打造一个像宝马索科罗夫FMDC这样的高能测试场,就好比磨好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刃。这一次,出人预料的是,宝马“利刃”就安放在索科罗夫。

这里的综合测试场地由6条赛道组成,总长度25公里,南北坡度坡高达到80米。其中包括一条长达6公里的高速公路,以及用于符合L4级高级自动驾驶技术和系统测试的乡村道路和城市道路交通模块。可以说,从城市、乡村、高速公路和停车场自动泊车等所有出行场景可能涉及的道路,在FMDC测试场里都能找到。

宝马的一位测试工程师主管告诉壹哥,在宝马集团内部,筹建这样大的一个开发测试中心的设想最早诞生于10年前,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自动驾驶呼声日渐高涨的当下才最终得以落地。而在宝马抛出要在距离慕尼黑几百公里范围内筹建类似开发测试中心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有数十个候选场的合作橄榄枝地纷至沓来。

问题来了,宝马最终为何选定在捷克索科罗夫?

首先当然是面积足够大,要在距离慕尼黑更近的德国找到这样的场地并不容易;其次是索科罗夫场地“变废为宝”的二次开发机遇,从理念上完全打动了倡导“循环永续”经济学的宝马,这里原本是一座废弃的矿区,可能不适合种庄稼但却适合改造成测试开发场地;再次是距离慕尼黑不太远,因为该开发中心距离位于慕尼黑的宝马集团FIZ 研发中心约280公里,所以宝马工程师要随时过来参与新项目的测试工作可“朝发午至”。

就这样,一个彻底改变索科罗夫发展命运的决定,最终在慕尼黑宝马总部被“拍板”了。

今年7月,宝马集团正式对外官宣:位于索科罗夫的FMDC正式启用,外界在惊诧宝马如此“大动干戈”的同时,也为其决战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壮志雄心所折服。据悉,为了建设这座功能强大的测试场,索科罗夫在前期土地整备中光“削峰填谷”动用的土方就高达300万立方米。这样的大手笔堪称当代的“愚公移山”。

“黑科技”加持 开发效能大幅提升

欧洲当地时间9月5日,在参加完慕尼黑车展后的第二天,包括《车壹条》在内的部分媒体得以有机会探访FMDC——这家启用不久却充满神秘色彩的自动驾驶开发测试中心。

在这里,壹哥第一次体验到了在其他汽车开发中心从未体验过的测试流程和创新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操作的线下无人泊车,在索科罗夫FMDC测试场通过车辆自带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遥控近300公里外位于慕尼黑BMW Welt宝马世界户外停车场的车辆,规避行车路线上的障碍物进行精准泊车。

除此之外,最酷炫的现场体验当属MIXED REALITY(MR混合现实)驾驶体验。

在一片相对空旷的平整试驾场地里,坐上一台色彩拉花且配备各种电子装备的BMW M2,带上VR眼镜启动虚拟环境,就能立即切换到“开赛车赚金币”一路闯关的游戏模式。由于车辆操作是实体的但通过VR眼镜看到周边的环境又是虚拟的,这意味着,只要VR游戏开发的速度跟上,开上真实的BMW M玩转“极品飞车”游戏的时代已近在眼前。

据了解,去年才“上线”的宝马M混合现实(M Mixed Reality)体验,是由BMW M的工程师和Epic Games公司一起基于G87 M2打造,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虚拟赛道覆盖到现实世界中,在实际体验中由用户亲自驾驶的宝马M2车辆,从而取代了游戏控制器,其体验当然比简单操作游戏手柄更真实刺激。

未来,宝马已有计划将该MR将扩展到更多BMW M车型以及BMW电动车型。对于广大的Bimmers(宝马粉)和普通客户而言,最快也有望在今年秋天的BMW M驾驶体验中首次接触到这项技术。通过创新的MR技术的应用,宝马第一次将超越物理界限(比如通过VR实现随意的场景切换)的更极致的驾控体验带给普通用户。

倡导极致驾驶乐趣的BMW,再一次在颠覆传统驾驶体验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开车不仅有乐趣也有枯燥和乏味的时候,即便他/她开的是一辆很富有驾驶乐趣的BMW。尤其是当他/她是一位BMW测试工程师,相信远超普通人的驾驶时间和里程、固定的驾驶路线和测试流程,一定会让他对开车“望而生畏”。但在索科罗夫的宝马FMDC工作的测试工程师是幸福的,无人驾驶研发技术(driverless@development)让他/她们彻底远离这种在测试场地里的单调的“刷圈运动”。

即便车内无驾驶员操作的情况下,测试车辆都能完成驾驶和耐久性测试,将重复、单调的驾驶场景自动化处理,并且所有数据通过无线局域网发送给工作人员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地提高了技术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不仅如此,通过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测试车辆还可以完成自动加油、出入停车场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做到真正的24小时不间断测试。

智能化下半场 决战自动驾驶之颠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韦博凡表示:“未来出行开发中心拥有我们全球最大的测试场地,专门用于测试L3和L4级自动驾驶和泊车技术。在这里,我们以极高的灵活性和效率测试所有可能出现的驾驶场景,包括城市、乡村、高速公路和自动泊车等。特别之处在于,我们可以连续不停地测试多种场景,以达成真实、可靠、以客户为导向的测试结果。”

而当下的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从燃油车驱动转向动力电池驱动的切换中,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重构。而对于存续和发展了一百多年的汽车企业来说,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要分阶段来完成,上半场聚焦电动化下半场主攻智能化,已成为无需争辩的业内共识。

而在智能化转型中,用创新数字科技武装的智能座舱,和需要智能软硬件高度融合才能实现的高阶自动驾驶,已成为车企争夺科技制高点的两大方向。其中,最具想象力当然最具挑战性的当属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可以说,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上,无论是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还是以BBA为首的传统大厂,都卯足了劲要争夺最先量产的“头把交椅”。

在这场与时间的竞逐中,宝马如何做到“快马加鞭”?斥巨资筹建像索科罗夫FMDC这样的开发测试场,并应用最先进的创新科技并搭建最强大的测试平台,是宝马手握的一把可通往自动驾驶未来的“金钥匙”。正因为如此,宝马集团才有底气骄傲地向外界宣告:将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在全球范围内“上线”L3级自动驾驶功能。

在L3级自动驾驶中,意味着车辆由L2级人机共驾(以人为主机器辅助)跃升到真正意义上的由机器主导的自动驾驶,而且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划定是由车辆和厂家承担。这无疑对于官宣L3上市的任何一家汽车主机厂,都形成了巨大的倒逼压力——如果技术不够成熟可靠,谁敢拿用户的生命和自己“百年老店”的品牌声誉作赌注开玩笑?

为此,宝马推出的L3自动驾驶车辆,需要搭载集成更多高性能传感器的全套技术套件,例如能够对250米范围内的所有目标障碍物进行监测并识别的新一代激光雷达系统,可实现300米的极高探测距离以及多层次的垂直分辨率的全距离雷达,并将所有传感器信息与长距离雷达、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数据相互关联,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环境模型。

不仅如此,宝马还与法雷奥联手开发下一代L4级自主代客泊车(Automated Valet Parking)技术,后者一旦量产后便可实现从一键召唤车辆到一键泊车等一系列的“神奇操作”。该技术一旦上线,在不久的将来,车辆进出停车场都无需人工干预,通过L4级自主代客泊车技术,人们可以在商场或办公楼门口就近下车,彻底跟从前的停车烦恼说拜拜。

自动驾驶时代确实是让人们出行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可以设想一下,在索科罗夫的FMDC开发测试中心的成功助力下,如果到2025年中国的Bimmers就能购买到一台具备L3级自动驾驶和L4级自主代客泊车系统的宝马电动车,是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呢?(本文作者杨小林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