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

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蕴含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勤政务实、担当作为的拼搏精神;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干干净净的崇高节操等丰富内涵。弘扬孔繁森精神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重大意义。

孔繁森精神的内涵

孔繁森是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其蕴含的精神内涵,虽历经沧桑却光芒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熠熠生辉。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孔繁森精神党性的集中体现。西藏缺少干部,急需支援,孔繁森积极主动报名,他说:“我这样的年轻干部不报名,难道还要让党点名?还要组织上费口舌做思想工作?”第二次援藏告别87岁高龄的母亲时,孔繁森首先想到的是“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干事”。他的家庭并不是没有困难,自己身体状况并不很好,妻子也体弱多病,但当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还是那句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孔繁森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人,两次进藏工作,舍家离子,告别母亲,在雪域高原奋斗了十个春秋。孔繁森工作岗位几经变动,不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他曾在书信中写道:“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一是组织信任,同志们谅解,二是领导分配的任务能胜任”。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他舍小家顾大家,面对困难,他从来没想过退缩,不计较个人名利与生命。牢固地树立并忠诚地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把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

勤政务实、担当作为的拼搏精神。为了西藏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改善、教育事业的进步,孔繁森深入基层,呕心沥血、超负荷工作,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在日记里写道“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从担任阿里地委书记的第一天起,他就时刻在想如何促进阿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他跑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通过调查和研究,概括了阿里经济发展存在的“六大优势”,他跑北京,上新疆,写报告,要政策,筹资金,求援助,一步一步地抓落实,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面对特大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他身先士卒,不顾生命危险,战斗在抗灾第一线,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第二次援藏时,主管文教等工作,他认为教育抓不好,人才就没有保障,发展经济、事业就成一句空话。到任仅4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就连一个地处深山,平时都很少去的学校,他也踏着积雪攀登过一座座山头亲自考察。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他向市政府起草了拉萨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分析了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拉萨市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明显提高。

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孔繁森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努力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时刻牵挂着人民群众,用“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的实际行动温暖着雪域。他说,“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阿里发生了地震,他到受震区、乡村察看灾情,组织救灾,用自己不高的收入收养了被地震夺去双亲的3名藏族孤儿。他对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胜过亲生父母,给他们做饭、洗脚。他长期用自己的工资买上药品,带着药箱为农牧民听诊、把脉、打针、发药,扶危济困。他遇到一位藏族老人,痰堵塞了气管,呼吸困难,他毅然决然地俯下身子,用嘴衔着吸管给老人吸痰。他为有困难的群众、战士、老乡慷慨解囊,助人为乐。孔繁森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生活的拮据,但是他对人民却总是慷慨大方。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时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一口冰雪融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孔繁森以他崇高的境界,为人民而活着,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患难与共,做到了人民的公仆,得到了群众的衷心爱戴。

清正廉洁、干干净净的崇高节操。清正廉洁、干干净净,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孔繁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他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在聊城工作时,他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从不车接车送,假期用地板车推着母亲走走逛逛。在阿里工作时,有人将钱送到他面前,希望在建筑工程帮以照顾,他严厉批评拒绝,从不给任何送礼的人开方便之门,在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面前敢于硬碰硬。到阿里地委党校讲课时,为党校制定了“三不准”规定,不准吃请,不准摆放水果和香烟,不准拿讲课费,在工作中抓好作风建设。孔繁森在工作上对假公济私、徇私舞弊的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对人民却慷慨救助,以至于自己经常处于无钱买饭票的窘境。他的工资一发,不是武装了小药箱,就是接济了贫苦的农牧民、学生、战士,遇到难题还经常找好友借钱、从山东老家拿钱。为了抚养收留的孤儿,孔繁森三次卖血,为孩子买书包交学费。他捐出去的钱和物无数,但从来没打过公款的主意,始终恪守“公与私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孔繁森去世后,他的衣服里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仅有的8元6角钱,一样是加快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12条建议,阿里人民用“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赞誉孔繁森的崇高节操。

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的价值意蕴

孔繁森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对于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克服不良思想,培养能吃苦肯奋斗、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始终做到自觉拥护党的领导。青年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潮和不良观点的影响,容易出现对党的性质认识不清、对党的初心使命理解不透等问题。因此,大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孔繁森事迹感染、激励大学生,让大学生真心感悟孔繁森的坚强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把“听党话、跟党走”从思想认同转化为行动自觉,进而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频共振。

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勇于追梦圆梦。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要达到在认知、情感、意志上对大学生引导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个人成长上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孔繁森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精心绘制阿里发展蓝图、优先发展教育、用心血和汗水浇铸了边防长城,获得改革先锋称号。青年大学生正处在年富力强的时期,更需要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孔繁森精神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精气神,把勤政务实、担当作为的拼搏精神转化为日常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从当前的学习和工作做起,练就百折不挠的过硬本领。以孔繁森的高尚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做有家国情怀、有时代担当的人,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学习工作作风锻炼自己,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砥砺新时代大学生磨练意志品格。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孔繁森行程达八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在新时代,仍有学生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佛系、躺平、不肯吃苦。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孔繁森精神,砥砺“风雪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斗志,在逆境中勇担重任、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于“自讨苦吃”,自觉担当起时代责任,锤炼顽强意志、锤炼过硬本领,正确看待国家和个人成长发展道路上不断的风雨坎坷,既能够顺风顺水,又能够逆水行舟,做到与祖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砥砺前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的实施路径

高校应弘扬孔繁森精神,将孔繁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让孔繁森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努力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政教学与党课、团课中。运用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主阵地,加强对孔繁森精神的研究阐释,采取理论教学、互动教学、现场研学等多元形式,实现孔繁森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如开设“孔繁森精神概论”通识课程,组织师生观看全国基层干部培训优秀网络课程《孔繁森精神系列课程——信仰的力量》,探究孔繁森不懈奋斗的力量来源,有效推动孔繁森精神在培育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功底、补足精神之钙、蓄足行动之能等方面发挥实效。通过聚焦孔繁森的事迹,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探索智慧课堂,采用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讲述孔繁森面对死神威胁、带领阿里地区干部群众顽强抗击特大雪灾时的场景,讲述孔繁森三次卖血的故事等,努力做到“滴水精灌、入脑入心”。组织党员、团员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开展团课、党课,通过一张张满载光辉岁月的图片、视频,代入孔繁森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涵养孔繁森的崇高品格,邀请孔繁森研究专家、学者进校宣讲,讲故事树榜样,谈境界论担当。

将孔繁森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中。孔繁森爱好文学创作,其作品多抒发援藏壮志、歌颂祖国河山、述说思乡之苦、勉励儿女成长,高校可开展“回望繁森文化”活动,通过阅读朗诵这些作品、阅读给家人的回信,传承英模精神,聆听英雄事迹,感受榜样力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认同。在教学楼、校园内等醒目处设置相关标语或人物雕塑,增设与孔繁森精神有关的人物事迹介绍等,让大学生所在场域感受更多孔繁森的精神力量。高校应建设有热度、有深度、有情怀的网络育人阵地。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教育资源,如美术《人民的公仆孔繁森》、歌曲《公仆赞》、山东梆子现代戏《孔繁森》、电影《孔繁森》等文化艺术作品,分享优质的精神文化内容,搭建起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交流与分享的空间,强化文化记忆。同时,注重平台的互动性,组织线上讲座、读书分享,录制孔繁森思政短视频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扩展思想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将孔繁森精神融入志愿服务行动中。志愿服务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高校应弘扬孔繁森精神,让学生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孤困老人、参与生态环保、青鸟计划实践锻炼等,让大学生在“看、听、思、悟、行”的过程中,怀揣理想、脚踏实地、真情奉献,在意志上磨炼风骨品格,在行为上增强社会责任担当。尤其将孔繁森精神融入大学生“青马工程”“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等专项实践育人活动中,在招募宣传、启动仪式中弘扬孔繁森精神,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到西部工作,持续推动志愿者扎根西部,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弘扬繁森精神,西部建功立业”成为诸多大学生接续不变的青春选择和梦想接力。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作者:刘杰,系聊城大学辅导员;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ZXKY-19);聊城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研究”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