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纪录短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者
509
被浏览
256,864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如果国宝会说话


央视爸爸这些年的纪录片真的是做的没得说,越来越好看。

从《舌尖》开始,一直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央视人文纪录片总是棒棒哒。

就在18年开年之际,CCTV9就推出了这部以“文物”为主角的重磅纪录片《如果文物会说话》。

豆瓣评分9.1,目前看过的人还不是很多。


但是,各位请看来自B站小伙伴们的热情。


以及来自豆瓣上网友们的评论。

这才是中国该有的综艺!简直激动的哭粗来,点一万个赞!


看过的都说好,应该是这部纪录片给人最深的印象。

如此能俘获众人心的片子来自一位大神之手,这位大神导演过众多赫赫有名的高分纪录片《故宫100》《故宫》《我从汉朝来》《China.瓷》《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她就是央视著名编导徐欢,徐大大。

除了有名导加持之外,这部纪录片的背景也是厉害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这部由国家牵头制作的节目,水平你们谁还要质疑。


国家涵养,泱泱八千年,文物,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加入文物会说话,它们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加入国宝会说话》这部纪录片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

第一季时间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第二季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三季为唐五代宋辽金夏;第四季为元明清。

为了拍摄这部上至史前,下至明清,目光跨越八千年的史诗级巨制,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从全国3,856,268件珍贵文物中精选了100件国宝。


一集一件国宝,而每集只有五分钟!但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所有的文物都活了起来。

这部号称看上五分钟,了解八千年的纪录片,人家可不是吹的。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第一件国宝来自六千年前仰韶文化先民制作的——


人头壶


世界各大古文明的觉醒,大约都是从人像艺术开始的。

在人们开始了新石器时代之后,更多的想法与思想也在不断的进化,陶手艺也随之兴起。

这尊仰韶文化留下的人头壶,单单从外形上看,很难分辨出男女,但它是那时候大地上遗留下来亿万迷茫的面庞之一。

这件陶壶即是器物,也是人的身体。

宽大浑圆的腹部,似乎隐喻着女性丰腴的身材与生育机能。

说了这么多,这件来自六千年前的陶器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对不起,答案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如果单从身形看,它应该是一件盛水容器。

但很奇妙的是,这件陶器的出水口是有人像的眼睛和嘴巴构成的,窄小的出水口降低了器物的实用性。

所以,如此隐藏的暗喻可能告诫着世人,这件陶器或许还有额外的功能。

当水会从人头壶的眼睛里流出来,恰如泪水流淌。


那些古人参照自身制作出来的器物,有着比它们的制作者更漫长的生命。

几千年的光阴过去,这些文物的容颜至今清晰。

每当我们看到这些历史遗留下的文物,仿佛就能看到另一个生命穿越时空,来与今天的我们对话。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随着时间的远去,我们几乎很少能主动去欣赏那些珍贵的“老古董”,就比如这只被誉为中华第一笛的——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出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河南贾湖遗址,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乐器。

它的出现,源于祖先偶然的灵感。

做笛身的,不是竹子。


是仙鹤的翅骨。


将翅骨凿孔,一支朴素的骨笛就此诞生。

骨笛的最早作用是先人们吹奏它来学鸟叫,之后吸引猎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生活的消遣,慢慢变成了艺术。

笛子演奏家丁晓逵先生用笛声分别给我们演绎了笛子的“前世今生”!


经过八千年洗礼,当骨笛的声音响起,我们仿佛听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声。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一系列磨难之后,陶土方能成器。”

诞生于6000多年前的陶鹰鼎,是中国远古陶器最特别的一个。


陶鹰鼎与人头壶一样,都来自于仰韶文化,同样诞生于6000多年前。

但在6000多年前,人们制陶多是以彩陶为主,用途也多作为生活器皿使用。

陶鹰鼎是仰韶文化时期,唯一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陶器。

它看上去很萌,大眼睛、小嘴巴,但细看,双唇紧抿,手背身后,神态端庄。

有一股端正的王者之风。


对于陶鹰鼎这尊陶器的用途,世人至今都觉得是个谜团。

但它的出现,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把器物的实用性与造型性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


陶鹰鼎的代表了仰韶文化最顶尖的制陶工艺,它的制作工艺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是陶艺制作的顶尖水平。

没有一丝废笔,线条、比例恰到好处,神色栩栩如生。

关于陶鹰鼎这集,可以说是央视纪录片里最萌萌哒的了,无论是文案还是BGM,都非常“不央视”了,官方卖萌,对不起,我毫无抵抗力。


这是一只有着胖胖腿,萌萌哒的鹰。。。


陶鹰鼎表示,胖这个锅我不背。

哈哈哈,除了陶鹰鼎,《如果文物会说话》节目组还给我们带来了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龙山蛋壳黑陶杯。

为啥龙山蛋壳黑陶杯会受如此赞誉,接下来,请让我带你们一一解析。

这件出土于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品,有着最质朴的底色,但杯口的薄度却仅仅只有0.2毫米。


人类早期文明竟然有着如此高超的黑科技,真是牛的一逼。

不到一毫米的厚度,却件件是精品。

薄如蛋壳的杯壁,纤细的杯颈,镂空的杯身,优雅的造型,你指着这玩意和我说它是4000多年前的东西.....

老祖宗们的智慧,我们真的只能望其项背了。

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那么远古时期,龙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的呢。

在第一季的第五集中,我们看到了红山玉龙。


说到红山文化,想必大家都不怎么陌生。毕竟那么多讲古董,讲文化类的节目都不可避免的出现过红山文化的东西。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西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珍贵的玉器。

那时候玉器的造型既“古朴”“稚拙”,又“简约”“厚重”。


红山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属于红山文化,已有五千多年历史。

它从表面上,玉质光洁,造型神秘,像龙,但又不是龙。

在这一集里,编导们把从清代开始的玉龙造型往上一路回溯到8000年前,那张牙舞爪的巨龙一点点萌化,弯曲,慢慢变成了玉猪龙的造型。


我们仿佛也跟着龙的变化,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最远古的时代。

玉猪龙的样子分明就是个胎儿。


玉猪龙变成龙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由胎儿成长为巨人的脉络!

文物是活的,它们用最特别的方式把它们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它们穿越了几千年而来,内敛而深沉。

我们在几千年之后,静静地等待着它们的精彩。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