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棠——紫砂雕塑作品欣赏

中国紫砂雕塑作为雕塑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紫砂艺术形式的延续,在创新体系上受到西方雕塑的感染,有着西方雕塑的印记,但在思想意境上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徐秀棠把紫砂陶材质优良的可塑性张扬开来,集诸色兼备写实、变形、夸张的造型能力和不拘一格的装饰手段,通过开创性的努力,以多样性的精神向度承载并薪传了民族文化精神,为人们提供了宽广的、多样化审美空间,将社会、文化、历史和传统文化用紫砂陶塑走进紫砂艺术视野。

当代 徐秀棠 钟馗“有朝一日”紫砂雕塑

背款:秀棠、秀

背铭:有朝一日 秀堂作于长乐陶居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历来很多画家雕塑家多喜表现钟馗捉鬼杀鬼吾一反常规作钟馗悠闲自在,这才是我们的理想世道。钟馗都遛鸟了,表示世上已经没有鬼了。预示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渴望。

徐秀堂制禅善、禅恒、禅空雕塑

钤印:【像侧】禅善

【像侧】禅恒

【像侧】禅空

【像侧】秀堂

以禅学理念构思而成的作品,作品表达时采用紫砂造型的特有语言,陶材质特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当代 徐秀棠 大亨制壶雕塑

此件作品则是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大亨禀性刚烈,坚贞不屈,品格高贵的个性。在古朴的制壶泥凳前,眉目清正的大亨端坐陶墩,略向前倾身依泥凳,徒手抟泥。泥凳的一只蹬脚上,粗大的铁链拴住了大亨的右脚踝。整个雕塑作品,比例和谐,人物刻画传神,彰显了一代名手大亨之德、之艺、之凛然气节。

当代 徐秀棠 始陶异僧雕塑

佛教人物雕塑,老僧异貌,前额凸起,似藏有大智慧,夸张出格而有度,神态玄奥而自信。身着素朴僧衣,身背大竹斗笠,手拿一串五色土,足登漏风僧鞋,衣襟似有飘动之感,于风尘仆仆中指引陶都人去发现富贵之土。雕塑背后由作者陶刻始陶艺僧富贵土传说内容文字一段,落款为丙子年初夏。

徐秀堂 十一面观音雕塑

铭 文:一切诸佛法甚深,朗然开悟大菩提,一年供养无边佛,消竭无穷诸苦海,如是勇猛菩提行。并书华严经于积缶斋,时在癸酉冬月,秀棠虔造。

徐秀堂 供春雕塑

明《阳羡茗壶录》一书中记载:“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

徐秀棠制观自在雕塑

钤印:【造像款】秀棠造像

题识:一切摩尼出妙音 称扬三世诸佛名 光云流演遍十方 一心瞻仰为供养

菩提树王自在力 常放光明极清净

癸酉夏月秀棠虔造自在观音并书于积缶斋南窗

徐秀棠制扶老携幼雕塑

钤印:【身款】秀 秀棠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切为真皆为生活,悠扬笛声,即为艺术!

当代 徐秀棠 紫竹观音雕塑

钤印:香棠造像(身)

宝相庄严,低首垂目,衣袂飘飘,足踏莲花,似在俯瞰芸芸众生。手势、衣衫、面容刻画细腻,生动传神。以柔润的光泽,娴雅的气度,折射出观音的庄严与魅力。

徐秀棠 济公雕塑

钤印:秀棠造像

《楞严经指掌疏》:佛灭法末,世衰道微时也……自言食肉者令人杀生奉祀,以恣饕餮,且言得菩提路,令人仿行堕鬼以援党与。谚云“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真鬼语也。

当代 徐秀棠 雪舟学画雕塑

雕塑紫砂质,塑造一个小和尚身着长袍,赤足,坐依蒲团木鱼,神色困意,脚边一只老鼠,场景生动可爱。这件雕塑把雪舟半睡半醒抽噎的姿态,刻划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蒲团、木鱼、老鼠,人物的表情,诸多元素精妙地集中在一起,令观者称道赞叹。

当代 徐秀棠 关公雕塑

此紫砂雕塑作品以历史人物为对象,设计创作紫砂作品。关公,即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徐秀棠大师以紫砂雕塑塑造的关公,威武庄严,战袍衣褶富有变化,他左手抚美髯,右手持长刀,脚蹬长靴,身着的战袍虎虎生威,宽大的袖口富有动感,增添了人物的生气。面对关公塑像,信义之士,令人心生尊敬。

徐秀棠 曹操醉酒论英雄雕塑 (一组九件)

钤印:长乐作于阳羡 徐秀棠作于壬戌之冬。亭中置一盘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当代 徐秀棠 吹毛断发雕塑

宝刀和宝剑常被描述成锋利无比,普通刀剑只要一碰到它,就像切豆腐一样被削为两段,这就叫做削铁如泥;还有人描写,把一缕头发放在刀刃旁边,吹一口气,头发就纷纷被斩断,这叫做吹毛断发。

当代 烧不尽腹中书雕塑

款识:烧不尽腹中书,“伏生父女”之一,庚申初秋徐秀棠作于阳羡

刻铭文:烧不尽腹中书,“伏生父女”之一,庚申初秋徐秀棠作于阳羡。

塑像人物袒胸裸腹,盘腿而坐,左手紧握竹简残书,身旁一卷竹简书,借由紫泥塑作而成,栩栩如生,人物颇显力量之壮美。此雕塑以“伏生传《尚书》”的故事为创意,展现了伏生为传承文化而敢于担当之勇。

徐秀棠制刘海戏蟾雕塑

钤印:【像侧】徐秀棠作庚申秋

“刘海戏蟾”民间传说,有吉祥引财之兆,此塑造型跳出一般常见俗像。

徐秀棠 《兰亭序》紫砂雕塑

此件雕塑为70年代末徐秀棠先生创作,摆件取材于萧翼智取《兰亭序》的故事。人物神态刻画得极为生动,枯藤茶桌置于两人中间,暗示了会客的环境,左边辩才和尚,手捧真迹,侃侃而谈,毫无戒心;右边萧翼老谋深算,俯首探目,看到即将到手的真迹,内心窃喜,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徐秀棠长乐款彩绘唐僧师徒四人紫砂雕塑

“癸亥年长乐制”、“长乐治于阳羡”款

这组以《西游记》主要人物为题材的紫砂雕塑,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呈现出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的情景,足见作者的构思和塑造功力。作品透过作者的心意表达出物象的意趣,既有民间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同时还突出了紫砂特殊的材质之美,是一件造型与材质审美兼具的紫砂工艺作品。

徐秀棠从事紫砂工艺40多年,不仅在紫砂工艺上有较深的艺术造诣,而且研究中国绘画,书法,并将之融会贯通到紫砂工艺创作之中。创作了200多件紫砂陶塑优秀作品把传统技艺和现代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如今许多作品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

个人简介

徐秀棠,1937年12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1954年随陶刻艺人任淦庭(缶硕)学习陶刻装饰技艺。

1981年与顾景舟等参加香港市政局举办的“亚洲艺术节”。

1986年设计紫砂陈设陶《丙寅大吉》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

1989年赴日本访问。

201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2013年获评江苏省十大中华文化人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