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

欧洲历史上的跨国王朝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波旁家族(波旁家族)一般指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法语:Dynastie des Bourbons,英语:House of Bourbon or Bourbon Dynasty,西班牙语:la Casa de Borbón),“旁”=“傍”,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1]
其在法国的统治于1589年开始。17世纪中期,再度分出长幼两支:长支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查理十世;幼支奥尔良家族的统治史称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倾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波旁王朝在意大利的统治于1860年告终。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于1931年被推翻,但于1975年第三次复辟,是西班牙的王室。
中文名
波旁王朝
外文名
Bourbon
所属洲
欧洲
首    都
巴黎
主要城市
马德里、罗马、那不勒斯等
官方语言
法语
时    区
+1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国    花
鸢尾花
统治地区
法兰西、西班牙等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起源

凡尔赛宫
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即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
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贝亚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长子路易在1327年获封为波旁公爵。自此以后,他的子孙以封国波旁为姓,因此这次受封被视为波旁王室的起源。
虽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1523年,因其公爵夏尔三世·德·波旁涉嫌叛国,而被褫夺爵位,失去领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获得不少其他爵位。而当中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成为了日后波旁王室的主轴。

发展

起家于纳瓦拉,自1523年起,由于出现继承人问题的争议,波旁公国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资产暂时归属法国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将波旁公国爵位授予旺代公爵夏尔。自此,拉马尔什-旺代分支获得了波旁公国,而这个公国也是波旁家族日后夺得法国王位的重要资本。
夏尔的儿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万·德·波旁于1548年10月12日与纳瓦拉女王储胡安娜·德·阿尔布雷(胡安娜三世)结婚。他们的长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亲去世后继承了纳瓦拉王国,是为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这个王国。虽然此时的纳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时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为日后波旁家族争夺法国王位的重要基地。
法王亨利四世
亨利·德·波旁在纳瓦拉时,跟随母亲信奉胡格诺派。由于亨利的法国贵族的身分,在他继位为纳瓦拉王的时候,就成为了法国胡格诺派的领袖。再加上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的力量,使波旁家族主导了法国政坛,与以天主教狂热份子为主的吉斯家族出现了纷争。导致亨利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残酷的法国宗教战争。为求自保,亨利数次改信天主教,但私底下依旧保持自己对胡格诺派的忠诚。
宗教战争不但使大量法国平民伤亡,也间接导致了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莱姆王朝的第二代王亨利二世三个儿子都成为了法国国王,而当中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们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而他们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为王储
1584年,弗朗索瓦王储死去,法国王位只可传予波旁家族,亨利·德·波旁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被软禁在法国宫廷里,接受王家的庇护。
亨利·德·波旁具有的胡格诺派背景,导致很多法国天主教的不满,令他的入主法国之路充满危机。而另一方面在血缘上,波旁家族的另一个分支,布赛特分支(Bourbon-Busset)与亨利所属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亲近于当权的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只是布赛特分支的祖先,因婚姻未获法王路易十一的钦准,而被取消王位继承资格。
但最终亨利·德·波旁在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顺利即位为法国国王,即亨利四世。而纳瓦拉王国亦同时并入法国,纳瓦拉国王也成为以后历任法王众多头衔的其中一个。
亨利四世即位后,主动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令法国的经济得以复苏。
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政策,随着他的驾崩而被终止施行。
西班牙王费利佩五世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后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的遗诏,是把王位传给了他的甥孙,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表亲。路易十四捍卫孙子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
战事持续到1711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了脚,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导致哈布斯堡联军的瓦解。
1714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费利佩五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自此,西法两国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开了波旁王室对断断续续统治西班牙三个多世纪的首页。
17和18世纪之交,波旁封建专制王权逐渐由盛而衰。在国外,波旁王朝进行了几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1756~1763年,在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西班牙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
路易十四
法国的宗教宽容时期随著亨利四世的驾崩而逝去,随后的波旁君主恢复了对基督新教徒的压迫,导致大量信奉胡格诺派的手工业者离开法国,加上王室生活挥霍,国家连年用兵,导致法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而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社会矛盾,税制不公、政府腐败、罗马天主教会特权和土地兼并严重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
路易十六
1789年,由于法国王室的财政问题,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开三级会议,但增税的要求遭到否决,导致法资产阶级和王室的武装斗争开始。初时资产阶级代表仅是将国家体制由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亦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
而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
在路易十六被处决后,部分保王党人士宣称其长子,王太子路易-夏尔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已经成立,这宣称也无实际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没熬过法国大革命,于1795年在狱中死去,时年10岁。此后,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罗斯的普罗旺斯伯爵路易成为王位继承人。

复辟

路易-菲利普一世
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仑这个法兰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国和拿破仑的霸业并不能维持很久。
1814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法联军和法国国内拿破仑军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
但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王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爆发。
波旁家族关系树
波旁-奥尔良王朝查理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终于惹来了革命。在那一年法王查理十世试图推行镇压法令,触发一场叛乱,史称“七月革命”。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后代支系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
路易·菲利普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
1846年的工农业萧条,令他被迫于1848年退位。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1830年革命后,查理十世被迫逊位。但拥护他的保王党人拒绝承认这个决定,继续奉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而路易·菲利普在1848年退位后,他的支持者也继续拥护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因此,法国的保王党分裂两个支持不同觎位王子的派系,一个是支持查尔十世和其后代的主系派(Légitimisme)和奥尔良支系派(Orléanisme)。
夏尔十世的孙子尚博伯爵亨利去世,根据法国基于萨利克法典的传位法则,王位优先继承权应该给予尚博伯爵的最亲近的血亲,讽刺的却是当时奥尔良支系派的首领巴黎伯爵菲利普。主系派支持者并不想和奥尔良支系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认当年西班牙王费利佩五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继承权决定的合法性,拥立伯爵在西班牙的表亲,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领莫提逊伯爵胡安为他们的首领。
由于莫提逊伯爵对法王位的继承合法性备受质疑,不少主系派的保王党人转而支持奥尔良支系,再加上莫提逊伯爵曾孙在1936年无嗣而亡,不受欢迎的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成为主系派领袖,令奥尔良支系派成为波旁保王党的主流。

现状

波旁家族关系树
主系派今日的首领是安茹及加的斯公爵路易·阿方索·德·波旁-丹皮埃尔,他是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长子嫡孙。而奥尔良支系派巴黎伯爵亨利·罗伯特·德·波旁,他是法王路易·菲利普的第六代孙。
1975年,属于波旁-帕尔马家族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宣告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第三次复辟。
2014年6月19日,胡安·卡洛斯一世正式退位,其长子登基,是为费利佩六世。费利佩的长女莱昂诺尔公主成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 [1]

国旗

播报
编辑
波旁王朝旗帜——鸢尾花旗
“旧政权(ancien Régime)”时期的波旁王室旗帜──“白旗(drapeau blanc)”又称“鸢尾花旗(fleur-de-lis)”。波旁王朝复辟时,三色旗曾经被废除,而用王室的鸢尾花旗(fleur-de-lis)。
然而1830年7月革命后,三色旗再度成为法国的国旗,并延续至今。

王朝世系

播报
编辑

法国

  • 亨利四世(1589年6月9日-1610年5月14日):亨利·德·波旁,法国波旁王朝创立者。
  • 路易十三(1610年5月14日-1643年5月14日):亨利四世长子,生于枫丹白露,后因骑马落水引起的肺炎而去世。
  • 路易十四(1643年5月14日-1715年9月1日):路易·迪厄多内·波旁,路易十三的长子,自称“太阳王”。
  • 路易十五(1715年9月1日-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四的曾孙,出生于凡尔赛宫
  • 路易十六(1774年5月10日-1792年8月10日):路易十五之孙,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死的国王。
  • 路易十七(1785年3月27日-1795年6月8日):在路易十六被处决后,部分保王党人士宣称其长子,王太子路易-夏尔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时法国已为共和国,这宣称也无实际效用。
  • 路易十八(1814年5月2日-1815年3月13日,波旁王朝首次复辟):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的第四子,路易十六的兄弟。
  • 路易十八(复位)(1815年7月8日-1824年9月16日):波旁王朝二次复辟。
  • 查理十世(1824年9月16日-1830年8月2日):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的的小儿子,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八的兄弟。
  • 路易十九(1830年8月2日-1830年8月2日):查理十世之子。
当时查理十世退位时,宣布让位与儿子路易-安扥瓦内王子,是为路易十九,但路易十九随即让位与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七天后也让位给路易-菲利普,因此有人认为路易十九及亨利五世不曾在位。
主系派:昂利五世 尚博尔伯爵
1844年6月3日-1883年8月24日
让三世 蒙提宗伯爵
1883年8月24日-1887年11月21日
夏尔十一 马德里公爵,安茹公爵
1887年11月21日-1909年7月18日
雅克一世 马德里公爵,安茹公爵
1909年7月18日-1931年10月2日
夏尔十二 圣·海梅公爵,安茹公爵
1931年10月2日-1936年9月29日
阿尔封斯一世西班牙国王
1936年9月29日-1941年2月28日
昂利六世西班牙王子、塞戈维亚公爵、安茹公爵
1941年2月28日-1975年3月20日
阿尔封斯二世 加的斯公爵、安茹公爵
1975年3月20日-1989年1月30日
路易二十 安茹和波旁公爵
1989年1月30日 在位 至今
支系派
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普
1830年8月9日-1848年2月24日
波旁王朝奥尔良派继承人
路易-菲利普一世 法兰西人的国王
1848年8月9日-1850年8月26日
菲利普七世 巴黎伯爵
1850年8月26日-1894年9月8日
菲利普八世奥尔良公爵
1894年9月8日-1926年3月28日
让三世吉斯公爵
1926年3月28日-1940年8月25日
昂利六世 巴黎伯爵
1940年8月25日-1999年6月19日
昂利七世 巴黎伯爵,法兰西公爵
1999年6月19日 在位 至今

西班牙

1、费利佩五世(1700-1746)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之孙,1724年1月宣布让位于王太子路易斯。
2、路易斯一世(1724)
费利佩五世长子,只当了七个月国王即病死,其父只好重返王位。
3、费尔南多六世(1746-1759)
费利佩五世次子。
4、卡洛斯三世(1759-1788)
费利佩五世第三子,费尔南多六世异母弟。
5、卡洛斯四世(1788-1814)
卡洛斯三世之子,1808年被迫让位于其子费尔南多,在拿破仑干预下旋又复位,晚年被放逐到罗马,并死在那里。
6、费尔南多七世(1808,1814-1833)
卡洛斯四世之子。
(1809-1813,西班牙王位为拿破仑之弟约瑟夫占据,1814年费尔南多七世复位,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
7、伊莎贝拉二世(1833-1868)
费尔南多七世长女。由她开始波旁王权转入母系,1868年被废黜。
1870-1873年西班牙国内混乱,王位由意大利国王阿马德奥一世占据。1873-1874年为共和政体。
8、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
伊莎贝尔二世长子。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9、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
阿方索十二世遗腹子,17岁前由母后摄政。
1923年西班牙爆发军事政变,普里莫将军施行独裁统治,阿方索十三世不明智地予以默认。1931年他被迫流亡国外,宣布传位于儿子、巴塞罗那伯爵唐·胡安,但胡安从未能登上王位。1931-39年,西班牙维持了8年的共和政体。
1939年,陆军总参谋长佛朗哥在内战中获胜上台,开始长达36年的国家主义政体。
10、胡安·卡洛斯一世(1975-2014)
唐·胡安之子、阿方索十三世之孙。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1969年指定胡安·卡洛斯为未来国王,1975年11月22日,佛朗哥死后两天即位,波旁王朝第三次复辟。
11、费利佩六世(2014-)
胡安·卡洛斯一世之子,2014年其父退位,阿斯图里亚斯亲王费利佩即位。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及西西里世系
那不勒斯及西西里国王
那不勒斯王卡洛七世(西西里王卡洛四世)
1734年12月1日-1759年10月6日
那不勒斯费迪南多四世
(西西里王费迪南多三世)
那不勒斯:
1759年10月6日-1799年1月23日
1799年6月13日-1806年3月30日
1815年5月3日-1816年12月12日

西西里

1759年10月6日-1816年12月12日
两西西里国王
两西西里王费迪南多一世 1816年12月12日-1825年1月4日
两西西里王弗朗切斯科一世 1825年1月4日-1830年11月8日
两西西里王费迪南多二世 1830年11月8日-1859年5月22日
两西西里王弗朗切斯科二世 1859年5月22日-1860年12月17日
两西西里王位继承人
弗朗切斯科二世 1860年-1894年
阿方索一世 1894年-1934年
费迪南多三世 1934年-1960年
阿方索二世 1960年-1964年
卡洛一世 1964年至今 卡拉布里亚公爵。
帕尔马公爵世系
帕尔马公爵卡洛一世 1731年12月29日-1735年10月3日
帕尔马公爵菲利波 1748年10月18日-1765年7月18日
帕尔马公爵费迪南多 1765年7月18日-1802年10月9日
帕尔马公爵路易吉 1802年10月9日-1803年5月27日
帕尔马公爵卡洛二世 1847年12月17日-1848年8月18日
1848年4月11日-1849年3月14日
帕尔马公爵卡洛三世 1849年8月23日-1854年3月24日
帕尔马公爵罗伯托一世 1854年3月24日-1860年6月9日

著名君主

播报
编辑
  • 亨利四世(1589-1610)
  • 路易十三(“正义者”路易) (1610-1643)
  • 路易十四(“太阳王”) (1643-1715)
  • 路易十五(“深受爱戴者”路易) (1715-1774)
  • 路易十六 (“断头王”) (1774-1792)
  • 路易十七(注:挂名国王,由革命政权看管,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