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不仅对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通过对灌输理论在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论析,以及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现状的认识,寻求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灌输理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灌输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贯穿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社会等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课程改革的发展,在中学的教育实践学习中发现,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认识及运用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灌输理论在中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认识和运用,并寻求有效的路径实现其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灌输理论虽然产生于100多年前,但是作为经典,它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在各种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学生作为青年学生,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在此阶段,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少,获得思想政治知识的路径较单一,只能通过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来完成,而灌输作为这一过程的主要方式,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价值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课程性质都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灌输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和根据,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重要理论,更是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1.灌输理论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灌输理论距今时隔百年,但是作为经典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成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通过灌输理论发挥作用实现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中学生对其理解和领悟不是自发而生的。

2.灌输理论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从灌输理论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原则角度来说,对完成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实现其目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中,大多着重从理论知识、品德修养、能力水平、心理健康、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不同层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若要完成此任务,坚持灌输原则十分必要,因此达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从灌输理论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方法角度来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学生的每一个行为表现必然离不开思想和理论的引导,形成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从思想、理论到实践活动这一过程的实现是通过理论灌输方法来完成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方法的重要性,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三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1.利于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党的十八大中作出最新概括;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其引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其中;2018年5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印发:可见核心价值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回归到教育中,核心价值观、中学教育教学与灌输理论关系密切。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知识水平,核心价值观不是自发地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而是通过理论的灌输方法,让学生有了一定了解,借助一定讲座、演讲、征文活动增强学生理解,从社会、个人和国家的层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一些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观念渗透影响着学生“三观”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准确地运用灌输这一方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自身与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运用正确的灌输方法,使核心价值观写入教材、讲在课堂、学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充分发挥其理论的积极作用,使价值观教育更好地贯彻和实行。

2.利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我们不能强制地灌输,相反,要通过说服、启发、引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灌输,在行为、思想、能力方面给予一定指导,为目标、任务实现打下良好基础。3.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受环境影响,还受不同观念影响,其中灌输方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受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要使学生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必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和调节,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灌输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正确疏导,增强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通过灌输,在理论和实践上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既能做到不脱离社会的发展,又能做到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突破自我,实现人生新的高度。

二、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受不同因素影响和制约,例如不同的观念、行为习惯、能力水平以及不同的教育环境、资源等,对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此理论,通过观察该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状况,更好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该理论的应用价值。

(一)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

学术界虽然对灌输理论的定义很多,但是标准的“灌输理论”则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追溯其理论起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其内涵作出如下解释,首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中首次提到,灌输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真正提出此理论的是恩格斯的《新道德观》,最后在列宁系统整合下形成该理论,即在1902年的《怎么办》一书作出系统阐述:把科学社会主义从外部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的思想。该理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断地运用和发展,从到,对其有着不同方面的继承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指导意义重大。而在本文中,关于该理论的探讨更加集中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法与原则上,灌输强制性与否的真正实施状况方面,由此发挥该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二)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关于这一现状,主要是在中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见习以及调查询问方式总结的,我们发现灌输理论应用现状有两大方面,即积极和消极。首先,该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积极方面主要得益于一部分教师非常注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枯燥的知识让学生得以接受,并不断创新,展现了该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性。其次,它的消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灌输思想的强制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自己的观点直接强加给学生,忽略学生接受能力,也就忽略了灌输也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念的与时俱进,选择正确的灌输方法,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

2.灌输理解的狭隘性

在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灌输定义为接受性学习,填鸭式教学,因此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知识内容的理解,很多时候把每堂课安排得很热闹,既有讨论学习,又有合作探究,但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笔者看来,对灌输的理解并不能拘泥于理论层面,重要的是要使它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我们应该清楚该理论所包含的范围要大于接受性学习和填鸭式教学,而且它的内容和方法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当教师们将灌输理解得过于狭隘时,就导致了教学实际成效的偏差。

3.灌输方法的单一性

在某一高中的政治课中可以发现,将灌输等同于讲授方式和说教方式是常见的,他们忽略了不同层次、角度、渠道都可以进行灌输,而且应该意识到:运用灌输的方法并不只有拘泥于书本,可以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进行灌输,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综上分析,灌输理论在中学的教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源于教师对此理论在中学的教育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这些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使该理论在高中的政治课教育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实用价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发展。

三、实现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路径

灌输方法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在其中看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就要正确对待灌输主客体的关系、重视灌输内容、方法以及理论与实际的应用,寻求实现此理论在中学教育教学中价值的正确路径。

(一)灌输主体的主导性与灌输客体的主体性相结合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灌输成效,要将灌输主客体的正确引导性和积极参与性纳入到教育范围之内。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下,我们发现现代教育对教育方法和形式的需要层次更高,原来一些古老、旧的理念和方式根本不能跟上形式、满足需要,尤其是在当今中学课堂,学生不再拘泥于你讲我听和我说你做的模式,他们的思维模式开放,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要更加注意二者的结合。那么又何以实现该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真正价值所在呢?下面仅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第一,从灌输主体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理论基础十分必要。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确,教育者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学生接受灌输理论的关键,同时,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第二,从灌输客体的角度看,作为灌输主体在对客体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灌输方法,尊重灌输客体的差异性,同时客体也要增强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两者的互动取得良好成效。

(二)丰富灌输内容,创新灌输方法

灌输内容作为核心,灌输方法作为关键,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才能使灌输理论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最大化,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正确的灌输原则

原则不仅对中学教育教学意义重大,还有利于寻求到正确的灌输方法和艺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该理论与中学生的实际接受教育状况相联系,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相连,实现其价值。

2.实现灌输方法的灵活多样

关于“灌输”,张耀灿、陈万柏提到:“今天,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原则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对灌输的要求更高了。”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过程中,要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充分将灌输方法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下,更好地发挥灌输理论的积极作用。例如学习关于历史的知识,要充分和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通过参观、体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灌输理论知识,然后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明确的引导,使思想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3.保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

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同时坚持列宁关于灌输理论的科学阐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意识、正能量的内容不断灌输给学生,使其理论更具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增强教育的时效性,突出该理论在高中政治课中的价值所在。

(三)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载体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以及接触的知识面是不断扩展的,仅凭说教的灌输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约束,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只有通过对灌输载体的优化,才能给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大的成效,不断提高灌输的成效。第一,优化学校文化载体。充分优化学校文化载体就是教师要将进行教育的内容赋予于不同类型的文化载体中,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灌输理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是,教师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将灌输理论寓于优秀的文化中,学生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当然,优化文化载体的方式是多方面的,例如,促进校园规章制度的完善、发展,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开放校园的各种文化资源,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最后还要结合实现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灌输的优势,在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二,优化活动载体。优化活动载体就是教师们通过组织不同的文化活动,将所要教化学生的内容赋予其中,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不同活动中受到启发,增强自身的素质和涵养。同时,灌输理论以活动为载体,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通过活动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优化网络载体。网络载体是教师们运用现在社会比较流行、常用的各种工具,即微博、微信、QQ、杂志等不同媒介,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此途径来优化中学教育的网络载体,发挥其理论的有效价值,对完成中学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发挥网络载体积极方面的影响,克服消极方面的影响,使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纵观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在中学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该理论在在中学教育教学中价值的探讨,以及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现状的分析,深刻思考该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现途径,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顺利完成教育的任务、以及发挥该理论在教育中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时展的今天,灌输方法的创新性、灌输内容的丰富性、灌输的时效性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该理论在现代的价值,赋予时代新内涵。同时为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提供一定方法论指导,使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将其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实现其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2-188.

[2].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4:126.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8-39+244.

[4]徐春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灌输方法——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法研究的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34-37.

[5]蒋彩萍.灌输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定位及思考[J].广西师院学报,2001(10):86-88.

作者:解艳波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