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稿写作的“四种劲”

浅谈文稿写作的“四种劲”

文稿是机关处理公务、交流经验、实施领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字工作者以文辅政的能力体现。古人云:“水无常形,文无定法。”在很多人眼里,好文稿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练就出“笔杆子”、写出好文稿还是有章可循的。笔者认为,对于刚入门者而言,具备以下“四种劲”对于写好文稿大有裨益。

一、好文稿都是“逼”出来的,要有主动作为、勇敢面对的狠劲。

客观地讲,文稿写作是一项极其枯燥而乏味的工作,很多同志都有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但写得一手好文稿又是机关工作人员的立身之本、进步之基。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只有狠下劲逼自己一把。要端正态度逼自己写好文稿。对于机关文稿起草工作,没有谁一开始就擅长,每一个新入职者基本都是从零起步,即使是文学爱好者、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也一样需要从基本的排版格式学起,一点一滴地积累。所以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摒弃“天赋论”、克服侥幸心理和畏难情绪,狠下心来,扎扎实实学好每一步,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篇。用目标任务逼自己写好文稿。每个人都有惰性,要想走出舒适区,用目标任务强迫自己下笔写是最有效的办法。一方面要确定每个稿件的完成时间,以一天提前量逼自己快写稿;另一方面要及时主动向领导“索要”新任务,以“命令”的形式逼迫自己不停笔;还可以联合“笔友”组成文稿互助小组,一起设定写作内容和截稿交流时间,以朋友间的相互监督逼自己多写稿。为个人成长逼自己写好文稿。写好文稿有利于个人事业进步。一直以来,“笔杆子”都是单位非常稀缺的资源,所以我们要打造好文稿写作这个核心竞争力,必须下苦功夫钻研,实现以文立身、以文立业。同时,也要提醒自己,写好文稿除了个人进步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要想拥有这个硬实力,就必须倒逼自己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全局意识,进而推动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好文稿都是“堆”出来的,要有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蛮劲。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由此可知,积累是写作入门的重要法宝。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工作生活中要注重思想、实践和资料的不断积累,持续丰富升级自己的“武器库”,这样才能确保有备无患、常写常新。一是思想储备。要认真学习最新的思想理论,并与上级的指示要求、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本地区的实际联系起来,加以理解消化,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增加思考问题的深度、研究问题的高度。二是资料储备。结合工作需要,采取剪贴、汇编、建立电子文档等手段,把报刊刊登的优秀文章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素材收集整理留存,以备写作参阅。特别是对领导讲话、述职报告、工作总结、专题报告等,要分门别类整理、打印、汇编。三是实践储备。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向群众学习,充分利用下基层检查、挂职锻炼、调研考察等机会,和基层群众充分交流,了解基层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先进的实践经验和鲜活的典型事例,及时分析把握其中的特点规律,并将之记录于工作笔记中,为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稿奠定基础。

三、好文稿都是“悟”出来的,要有细心领会、融会贯通的巧劲。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进机关的同志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加强学习,选好学习对象,科学把握学习时间,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在学习对象上,除了向书本、文件、法规、报刊、网络等有形媒介学习外,还要向领导学习,学习他们的思想方法、工作艺术和语言风格等,确保跟得上领导的工作思路、对得上领导的“口味”;更要向身边的“笔杆子”学习,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办文办会办事的方法等,在学习借鉴中得到启迪,在朝夕相处的请教中积累财富。在学习时机上,坚持做到“时时留心皆学问”,利用聆听领导指示、参加各种会议、下基层调研、与同事协作完成任务等时机,不分工作还是休息,不分家庭内还是家庭外,一切可以获取知识的时空都要抓住。在学习方法上,要坚持多读,广泛涉猎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坚持勤记,随身带着笔记本,把领导指示、基层声音、同事提醒和所思所悟等记录下来;坚持多听多看,把日常工

发布于 2022-03-27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