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大量收藏假货,慈禧效仿,却在光绪婚礼上闹出笑话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如果列一个清朝皇室收藏家排行榜,那么第一名必定会是乾隆皇帝。乾隆不但极度热衷于收藏,他也是当时最有能力收集天下奇珍的人。乾隆帝留下的众多传世藏品,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历史、了解古代文化的实物资料。但是,收藏的藏品多了以后,难免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大量假货充斥其中,这一点即使是皇帝也不可不免。

乾隆帝收藏的珍宝是从何而来呢?主要途径有三:继承前朝、民间采买、臣子进贡。乾隆收藏珍品的来源固然多样,但是让给他痴迷收藏的原因却很单一,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个人——祖父康熙。



康熙执政时期,大清财力逐渐雄厚,康熙便多次降旨收罗天下典籍,以充内廷储备。当然,其中也存在康熙花大价钱买来的王羲之的《袁生帖》,韩軒的《照夜白图》等珍品。上有所好,下必效仿,于是大臣们便开始向康熙帝进献各种传世书画。公元1703年,刑部尚书王世祯,特意在康熙寿诞这天,进献了宋代传世珍品《烟江叠嶂图》。

乾隆继位后,一心想要追比祖父的功绩。耳濡目染的他,也开始收藏天下奇珍。单从收藏的角度来讲,乾隆相比康熙,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1752年,陕甘总督尹继善特意寻来《五牛图》进贡给乾隆。公元1757年恰逢乾隆南巡,礼部尚书一次进贡七件传世书画,其中不乏董其昌手书的行书帖及文征明的山水画。



某天乾隆读到了一篇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文章,竟对这幅黄公望所作画卷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乾隆便特意派人去寻找这幅画卷。皇帝找东西简直易如反掌,很快内务府就将这幅传世画卷送入了皇宫。乾隆亲自鉴定后,觉得内务府送来的画卷是黄公望的真迹。乾隆对其爱不释手,甚至经常在宫中欣赏该画,多次南巡时他还将该幅画卷带在了身边。

“印章皇帝”的称号众所周知,乾隆帝喜欢在自己收藏的文物上加盖印章,这个习惯自然对内务府进献的《富春山居图》也没有例外,整幅画被乾隆盖满了印章。



乾隆兴致勃勃难以掩饰,但尴尬也难以掩饰。就在内务府进贡画卷一年后,他的妻弟傅恒又从天津带回了一幅《富春山居图》。面对同样的画卷,乾隆帝先是沉默,随后便声称傅恒带来的画是赝品。自己的鉴赏水平不会有错,内务府进贡的才是黄公望的真迹。话已至此,结局已经无可争论,但事实上这一次是乾隆帝看走了眼,内务府进贡的画卷才是赝品,该画出自明末某画师之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