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基本特征

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基本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两个一百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角度,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全面表述,既是对过去发展经验的精确提炼,也是对现在工作的明确要求,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
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基本特征,并努力按照这样的要求和特征去努力、去奋斗,对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前提,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不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中国这些年来发展成就的充分体现和经验总结。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中国才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从一穷二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朝着强起来奋勇向前。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有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更有中国特色,更符合中国国情。因此,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这不是一般要求,而是本质要求。
按照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具备五大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五大基本特征,既相辅相成,又各有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只有充分满足了五大基本特征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成就和历史功绩,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可推广、可复制、可学习的一种发展模式。
图片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值得骄傲与自豪,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人口的大国,人口规模之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多,是人口小国不能相比的,也是人口小国的现代化之路所无法想象的。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了14亿中国人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并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阔步向前,才真正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多么巨大、多么艰难、多么复杂的工程。完成这样一项伟大工程,也更能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当作奋斗的目标。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最鲜明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是步入快车道,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奇迹,实现了全面小康,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近代史对我们的反复警示,它告诉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丰富物质生活;没有文化自信、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这是指的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十分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比翼双飞、共同进步、密切协调。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就强调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中国共产党则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始终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和人类价值,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百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篇章,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念,这一理念也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契合。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地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疫情在全面大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展示了大国风范,展现了国际担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提供中国方案、发挥作用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真正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