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离婚后读博士?周鸿祎在想什么

图片
正值高考出分,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晒出一纸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再次把自己刷上了各大平台热搜。
“终于考上了,希望360智脑帮助我顺利毕业。”已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专业录取的他,将攻读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被网友戏称为“带资进组”。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周鸿祎
两个多月前,周鸿祎因与胡欢协议离婚,一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周鸿祎分给胡欢6.25%的360股份(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三六零”),以当日公司股价计算,离婚“分手费”价值接近90亿元。
尽管360一再强调这只是私人关系的调整,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两人在一定时间内也不会减持,仍免不了被许多人怀疑,这是一场为了减持套现的“爱情买卖”。
6月初,股份过户完成,这笔分手费已经随着公司股价的下跌,缩水至不足70亿元。
关于这件事,曾经的“红衣斗士”、年轻时几乎敢于向任何人“开炮”的周鸿祎,始终一言未发。
与之相对的,是如今的他言必称360智脑,无处不谈人工智能。
黄粱一梦二十年,曾经不甘当配角
很多人叫周鸿祎“红衣大炮”,他分析说是因为自己怼人不倦、爱说真话,而他更喜欢别人叫自己“老周”。
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也算是第一代“网红”,周鸿祎的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
那时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大幕还在徐徐拉开,中国100多万网络用户刚得到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盖章”,从此有了“网民”这一称呼。
28岁的周鸿祎从方正辞职,和新婚妻子胡欢一起,跟上了丁磊、马云等人的互联网创业脚步。
图片
图片来源:《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从小就有股“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劲儿的他,创办了3721网站并推出“3721中文网址”软件,在导航栏输入中文或拼音就能直达相关网站。
周鸿祎选择和微软合作,3721插件会在用户使用IE浏览器时,“自动”安装进用户的电脑,想卸载可能要花好几个小时。
当时这项服务覆盖了90%以上的网民,拥有超过60万的企业客户,而周鸿祎开创的病毒式软件传统也在后来让他背上了“中国流氓软件之父”的骂名。
2004年初,雅虎买下了3721,周鸿祎“从3721的生父变成了雅虎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出任雅虎中国总裁。
这个风风火火的创业者,更偏好直觉式的管理,但在雅虎这个跨国集团中,“直觉写不到PPT里”,18个月后他就离开了雅虎。
2006年,做了一年投资人的他重新回到了互联网创业一线,在“奇虎360”捡起了曾经错失机会、彼时百度正蒸蒸日上的搜索业务。
可惜试图以社区搜索与百度网页搜索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周鸿祎打错了算盘,反倒是在骂声中决定干掉流氓软件而做的360安全卫士,渐渐成了气候。
他开创了杀毒软件的免费模式,彻底改写行业规则,一举打破了瑞星、金山、江民保持的三强格局。到2008年12月底,360安全卫士累计安装量近2亿。
颠覆了杀毒软件行业商业模式的周鸿祎,击倒了行业老巨人,在2011年成功将360送入了美国纽交所。
当时的360,以360安全卫士为基础,加上浏览器、游戏、搜索等,建立了拥有约4亿用户的360系互联网平台,依靠广告和增值服务盈利,讲圆了一个关于免费的故事。
之前那些年以及后来的几年里,给人留下“好斗”印象的周鸿祎打过无数次仗,不管是在战略上、技术上动脑筋,还是公开打嘴仗,或者干脆对簿公堂,每一次都闹得沸沸扬扬。
最知名的2010年“3Q大战”,更是被称为一场牺牲用户利益、“没有商业道德底线”的战争。360安全卫士和QQ电脑管家,上亿用户要被迫做出“二选一”的决定。
最终争斗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行政命令之下告终,QQ和360恢复兼容,倒也促成了此后中国互联网的开放之风。
后来与周鸿祎因做手机爆发口水仗的雷军曾在一次专访中表示,周总“柔道战术”里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可以折腾到你不理不行,只能接招。
只是如今回忆起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360当年的许多对手如今都在新时代里如鱼得水,360与周鸿祎倒是显得低调得多了。
追风多年终平静
如果不是今年驾上 ChatGPT 的东风,周鸿祎和他的360,已经不在时代前沿很久了。
这之前,周鸿祎最风光的时刻,恐怕还要追溯到2018年2月28日,360回归A股的那一天。
尽管当日收盘时没能躲过跌停,但这个“A 股高科技概念第一股”一度市值飙至4400亿以上,相比三年前私有化退市时不足600亿(93亿美元)的市值,已然暴涨约700%,周鸿祎的身价一跃超过了百度的李彦宏。
那一天也是他与妻子胡欢最后一次一同公开亮相。两人身着红衣,喜气洋洋。
自此之后,360股价一路下行,到了2022年底市值不足500亿,距离最高点已经蒸发掉了近九成。
如今的周鸿祎已经很少找人“干架”,也学会了适时保持沉默,但也没有放弃过寻找“第二曲线”。
造车热潮之下,周鸿祎在2021年投资哪吒汽车,第二年就转让了部分股权,解释称不是“提前下车”,只是继续“甘当配角”;
去年,周鸿祎在直播赛道上低调收获一个IPO,花房集团在港交所敲钟。
但更显见的是,秀场直播整体陷入低迷,花房直播平台同样不可避免地出现收入减少、用户流失的情况。前几天,花房集团还因迟迟未能发布2022年财报被港交所停牌。
不过周鸿祎手上还有一个表现比较好的“孩子”——360数科,2018年赴美上市后,2022年11月已经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只是互联网金融的钱并不好赚,2022年,360数科的归母净利润为40.24亿元,同比下降30%。
而所有这些周鸿祎在风口上的试探,都不能掩盖360本身的颓势。2017年之后,360营收增速开始放缓。
今年1月31日,360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下滑约13%。其中,约占总营收61%的互联网商业化及增值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57.9亿元,同比减少约22%。
360将原因归于互联网广告市场流量分布多元化,竞争程度加剧,PC端投放占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比例继续下滑。
至于360正在重点押注的方向,安全及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7.5亿元,同比增长约27%,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由上一年度的约12.7%增长至约18.4%。
但相比之下,老搭档齐向东在2019年与周鸿祎“分手”后,将原360的B端安全业务继续做大做强,奇安信公司次年就登陆科创板。
公司最新业绩快报显示,“网安一哥”奇安信2022年总营收约66.29亿元,同比增长14.13%。
周鸿祎曾自嘲说,喜欢360这个名字,是因为250做110的事情,他一直坚信“安全”在互联网时代的意义。
2019年9月,360宣布政企安全战略进入3.0时代,全力拓展政企安全市场。只是没有了齐向东的360,要想追上奇安信的主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直到ChatGPT让所有人看到了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周鸿祎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讲故事的机会。
炮口对准 ChatGPT
北京时间2023年2月7日,一个普通的周二。
但那天的新闻里,不仅有微软宣布发布整合了ChatGPT技术的New bing,谷歌宣布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Bard,国内百度也官宣即将推出大模型项目文心一言。
同时发生的,是360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其人工智能研究院从2020年开始就对相关技术有持续投入,计划尽快推出类ChatGPT技术的demo版产品。
舆论尚未注意到360,但资本闻风而动。
2月7日起,360的股价开始回升,从每股7块涨到了20块左右,市值约1400亿。
这也是为什么两个月后,周鸿祎与胡欢的离婚消息会受到如此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对此,资深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认为,360作为一个老牌互联网公司,战略方向并不会因创始人离婚而改变,而周鸿祎这样的资深企业家,也没有必要通过这种“过于引人注目”的方式来实现变相减持。
至于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与热情,10条微博9条都在聊人工智能的周鸿祎,似乎也并不只是“蹭蹭热度”而已。
在2017年出版的名为《颠覆者》的自传中,周鸿祎就曾断言,人工智能技术无疑就是下一轮技术革命的焦点,假如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这方面有了突破,那么新的商业模式也将涌现出来,带来一个甚至多个万亿级市场。
3月29日,在360主办的2023 数字安全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周鸿祎真的拿出了一个尚未命名的通用语言大模型产品,“把刚出生的孩子抱出来给大家看看”,网友们戏称应取名为“红孩儿”。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周鸿祎
其间,曾经那个“红衣大炮”的影子似乎又闪现了一下。他说,“我们是现场演示,不是录视频。”现场观众相当默契地笑了起来。
尽管360的demo回答并不完美,但在数次引导之下仍能对“周鸿祎为什么老爱穿红衣服?”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给出相对令人满意的回答。
民生证券、浙商证券等均发布研报表示,360在数据领域有多年数据积累和相应算力,同时拥有一个总体成熟的搜索引擎,即拥有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核心能力,看好360通过搜索引擎切入ChatGPT赛道。
张书乐同样看好360在这方面的投入与前景,在未来的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时代,深度交互下的复合式安全需求将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B端需求将大幅升级,只要360能持续在前沿投入,就有很大的机会占据领先地位。
6月13日,360集团召开360智脑大模型应用发布会,认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脑4.0”亮相,并将全面接入浏览器、安全卫士等组成的“360全家桶”。
那个“刚出生的孩子”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似乎已经可以跑起来了。
不过互联网行业投资人吴晓(化名)对360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景持保留态度,真正的群雄逐鹿尚未开始,未来还很难说。
在他看来,尽管过去360一直陷于找不准自身位置的困局,但仍旧是一个市值可观的大公司。对于AI这样本质上并不算新的领域,360也一直有所投入,如今顺势下场,只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旧世界的‘残党’,怎么会不想抓住新时代的机会?”吴晓半开玩笑地说。
参考资料:
刘哲铭、邓攀,《周鸿祎 放弃主角光环》,中国企业家,2022.12
周鸿祎、范海涛,《颠覆者:周鸿祎自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9
罗维秋、杨磊、周霞,《“枭雄”周鸿祎》,IT时代周刊,2012.10
作者:梁婷婷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