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走读羊城”第九站:越秀山

2024-05-10 17:03 来源:南方网

  越秀山位于越秀区北部,在古代是广州的主山,历代均入选为羊城八景,越秀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又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取胜,一山兼有镇海楼和五羊雕塑两座广州的标志性建筑。

图片 1.png

越秀山景观(图片来源:羊城派)

  越秀山亦称越王山,这是因为西汉时期南越王赵佗在山上建有越王台,明代,因山上建有观音阁,又称为观音山,民国中后期定名越秀山。

图片 2.png

越秀山景观(图片来源:方志广东,摄影:岳思文)

  镇海楼

  镇海楼在越秀山的山顶,俗称“五层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迄今有600多年历史。明太祖朱元璋的功勋将领永嘉候朱亮祖出身广东,在扩建广州城的同时建造了这座望楼,初称“五层楼”,明成化年间因被火烧毁,后重建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

  镇海楼高28米,宽约30米,分5层。楼顶及各层挑檐均为琉璃瓦盖,下面两层的围墙用红石砌建。登楼眺望,广州景物历历在目。镇海楼两旁有长约170米的明古城墙。现在也是广州博物馆。

图片 3.png

镇海楼(图片来源:羊城派)

  明清两代诗人题咏镇海楼的名词诗句甚多。

  《暮秋登镇海楼》

  明·梁有誉

  丹梯袅袅虚无里,下界遥看紫翠重。

  星斗暮悬溟海树,烟霞秋断越山钟。
 杯前风景非秦代,鸿外关河尽汉封。

  搔首白云应可掇,谁骑黄鹤蹑仙踪。

  《镇海楼》

  清·陈恭尹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倒松风响似泉。

  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五羊石像

  在越秀山的木壳冈上屹立着一座五羊石雕像,这是解放后由尹积昌、陈本宗、孔丘传三位同志集体创作。石像采用一百三十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高十余米,体积为五十三立方米,五羊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吸引着到越秀山游览的人都喜欢在这摄影留念。

图片 4.png

五羊石像(图片来源:方志广东)

  为什么要雕塑这座五羊石像呢?原来古老的广州早就有五羊仙的美丽传说。据晋朝裴渊的《广州记》说,远在周朝的时候有五位老人穿着五色彩衣,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羊,手里各拿着一串谷穗来到楚庭(广州的古称)赠予此地的人民并祝福:“愿此地永无饥荒。”说罢腾空而去,留下的五只羊却化成石头。所以广州也因此有“羊城”和“穗城”之称。五羊石像就是根据这个传说而创作的,并被视为广州市徽。

  【图书推介】

  《千年越秀山》

图片 5.png

  著者:冯沛祖

  出版发行: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索书号:K928.3(791)/1

  内容提要

  本书叙述了越秀山的名花古木、秀美风景,描述了秀美诱人的越秀山。内容上分为九章,从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南汉国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介绍。

  《越秀山》

图片 6.png

  著者:曾新

  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索书号:K296.5/115(42)

  内容提要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岭南文化知识丛书的通俗读物。《越秀山》为该系列之一的《越秀山》分册,本书分为六部分,内容包括:古城屏障越秀山、名城标志立冈头、三朝遗址存名山、镇海楼前古迹多等。

  《越秀山风采》

图片 7.png

  著者:政协广州市越秀区委员会

  出版发行:花城出版社,1987

  索书号:K296.5(791)/8(3)

  内容提要

  《越秀山风采》是广州市越秀区政协编写,以史话的形式,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越秀山的名胜古迹、名人足迹和名山今貌等方面的情况。

  【活动回顾】

  今天走读羊城活动走到最后一站,省方志馆陪您通过行走+阅读的方式,从五仙观到越秀山五羊石像,一起翻阅了广州两千多年的历史画卷,现诚邀您到我们规划的路线去走一走,来省方志馆参观省情展览,阅读广东地方文献,感受地方志的文化魅力。

  打卡后到馆还有礼物赠送哟!

  来源:广东省方志馆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