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楼街,武汉人心中的老汉口缩影。

“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

这是民国初年的《汉口竹枝词·歆生路》中描绘当年花楼街的繁华景象。

花楼街的居民楼和繁华街道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清晨的阳光透窗而入,熟悉的叫卖声夹杂着鸟儿的初鸣。

此时,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就是一派老武汉的景象。

花楼街,武汉人心中的老汉口缩影。

然而在2009年改造完毕,当初的四十多个老巷仅剩“花楼街”这个街名。

听闻花楼街因“烟花之地”而得名,或许这只是民间的传言。

清朝末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在紧邻租界的地区,商业兴盛,人口稠密。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银楼林立。

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这条街也就被称为了花楼街。

孩子们在熟悉的街道上玩耍。

这里的市场从早到晚都是热闹的。

每日街头巷尾都会有一群群的棋友切磋棋艺。

记录花楼街最早的文字可追溯到1861年,有关资料在谈到江汉路的形成时说: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街(江汉路)由土路改建成碎石路,向北延伸至花楼街口。由此可见,后花楼已经诞生。

1911年阳夏保卫战时,清军冯国璋放火烧毁汉口,”所余者上仅桥口至遇字巷一带,下仅张美之巷(民生路)至花楼街一带而已。”

因此,后花楼号称百年老街,应当是当之无愧了。

花楼街地理位置好,是汉口最繁华的中心地段,紧挨着江汉路步行街,轮渡到江汉关后走江汉路,或是公汽,只要到佳丽广场附近就可以到达。

如今的花楼街虽然被改造,但曾经的繁荣景象因原住民的留守而部分保留。

花楼街夹在现代的高楼大厦之间,保持独自的市井之气,街头巷尾的叫卖,几十年的手艺作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窄窄的一条小道,甚是一番热闹场景。

这家大华粮油店开了30多年,老板说他的东西早已名响巷里,街坊邻居无不称好。

煤球厂的两个师傅,在这个行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岁月。96年从信阳来武汉时,当时的武汉有三百多家这样的煤球厂,而现在三镇只剩数十家,他们最主要的生意来源是酒店的批发。

每天都有大量的三镇市民到这条街上买新鲜的牛肉和羊肉。

这条街上可以找到这样的老理发店。

花楼街紧挨着大兴鞋类市场。

望穿街巷,现代建筑高耸。

世间发展,优胜劣汰,或许在今后我们会失去很多古旧的事物,但它们就像一杯老茶,历久弥香,回味无穷。记录这些照片,记下了这段历史,总归是好的。

--------------------------------------------

文章来自网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