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三融育人”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梅秀 郭子恒 杨超

2024-04-09 11:45:04

原标题:“三融育人”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三融育人”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地企融合发展是当前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面向。临沂大学作为地方高校,扎根沂蒙大地,提出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探索和发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三融育人”模式的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始建于2001年,是临沂大学应用性突出的本科特色专业。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旅游管理专业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探索和实践“三融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旅游与接待业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

校企多元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精品旅游产业,以满足国家和山东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普通旅游管理专业外,专业与山东乐华旅游发展集团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数字文旅)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学、酒店运营管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了“旅游+”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创意旅游等“旅游+”多学科融合专业特色突出。

构建了实习实训基地体系。围绕地方多样态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旅游机构,形成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实习实训基地框架。在外地建立研学基地,由教师带领和组织学生研学考察,赴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开展校外见习课,实地洞察景区建设、旅游内涵等,激发学生潜能,促进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开设了学院文化旅游系列讲座,邀请企业人才面向学生开展实务讲座。校内外导师联合参与,“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助力学生在全国酒店管理模拟大赛、“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科研反哺教学 实现科教融汇

旅游管理专业拥有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研究方向涵盖了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经济、红色文化旅游、酒店管理、乡村旅游、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等。近5年,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课题十余项。完成临沂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横向课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聚焦学科建设重点方向,多措并举,打造具有“历史+文化+旅游”特色的科研人才培育体系。

每周开展学术活动,围绕文旅融合、乡村旅游、教学研究展开定期研讨。发挥团队优势,深入开展联合攻关,推出系列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挖掘革命文物承载的历史记忆,反哺教学育人,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鼓励学生振奋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积极作为。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开展教学研究,围绕教学改革、教学评价、课程思政进行研究,主持全国红色旅游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等,实现专业教师人人手里有教改项目。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提供前沿、联系实践的科研型教学素材,打造了“数字旅游概论”等前沿课程,形成了立足本土回应国家战略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课程。推进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邀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等开展学术报告,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扎根沂蒙大地 城校深度融通

整合专业资源,对接地方发展需求。结合临沂“十强”产业发展需要,重点面向医养健康、文化旅游产业,以康养旅游、文旅融合为重点方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战略。围绕“十四五”,地方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发展等规划,通过“旅游+乡村振兴”“旅游+文创”等形式回应临沂发展趋势。修订培养方案,积极引入产业课程,引入企业共建文创实验室,组建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访企对接、博士教授挂职锻炼等方式锚定地方需求,为专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搭建城校融通平台。联合临沂市共同申报建设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利用临沂地区革命文物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主题研究,支撑红色旅游方向。构建校企政联合体,与临沂文旅集团等国有企业和地方文旅部门等洽谈合作项目,在人才培养、研学培训、实习基地建设、产教融合、行业联盟方面深度合作。2016年成立校内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2018年挂牌成立临沂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

构建多元化城校协同育人机制,在评审、评定、陈展设计等方面互派人员。专业教师担任市文旅项目评审专家,完成临沂市文化旅游景区星级评定,来自临沂文旅企业、机构的资深专家受邀担任校外导师,通过学生实习指导、讲座形式深度参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

促进沂蒙精神融入旅游,推进城校思政教育协同。立足沂蒙精神特色,聚焦红色旅游,切入城校深度融合。围绕红色旅游资源,沂蒙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主持或参与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九间棚展览馆等陈展设计项目,弘扬沂蒙精神,服务地方发展。

(刘梅秀 郭子恒 杨超)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春潮涌动聚势起

其中有一所高校与众不同,它就是被冠以“新型高职”名称的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所谓“新型”,是因为它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学制...[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4-09

登上智慧码头 见证科技力量

本报讯日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满载货物的巨轮缓缓停靠在无人值守的码头;码头上,自动化桥吊导引车辆往来穿梭,自动化轨道吊快...[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4-09

探索“长幼随学”破解民生痛点

日前,记者从青岛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青岛市幼儿园招生将实施多孩家庭“长幼随学”政策,以方便多孩家庭上、放学接送子女...[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4-09

如何对农房开展绿色“菜单式”微改造?

◆本报见习记者韦璐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印发《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将“提升农房绿色低碳水平”列为...[详细]
中国环境报 2024-04-09

2024世界牡丹大会开幕 40余万亩牡丹竞相绽放

中新网菏泽4月8日电2024世界牡丹大会、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式8日在“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举行,40余万亩牡丹竞相绽放...[详细]
中新网山东频道 2024-04-09

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本报讯近日,枣庄市召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建设推进会,加快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会议要求,要聚焦整体布防,按照...[详细]
人民公安报 2024-04-09

山东:打好反诈主动仗 守护群众“钱袋子”

□本报记者王永青通讯员刘贵增胡南“陌生电话莫接听,谨防骗子设陷阱”“理财投资需谨慎,高额回报莫轻信”……连日来,山东各级公安机关反...[详细]
人民公安报 2024-04-09
牡丹花盛放等您来 2024世界牡丹大会在山东菏泽开幕

牡丹花盛放等您来 2024世界牡丹大会在山东菏泽开幕

央广网菏泽4月9日消息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4月8日,以“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为主题的2024世界牡丹大会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详细]
央广网山东频道 2024-04-09

用好戏点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本报驻山东记者苏锐在山东济南,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的名气很大。几个上限500人的演出粉丝微信群,全部满员。一票难求成为常态4月5日10点,...[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4-04-09

吉林:不负春光促经济

费菲程俣薇策划春季旅游产品、开展春季文旅活动……连日来,吉林省各地创新思路丰富文旅产品,让“春日经济”加速释放潜能,文...[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4-04-09

陈树伟:维和警察“变身”支教老师

□文/图于涛日前,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龙口出入境边检站民警陈树伟入选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是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唯一入...[详细]
人民公安报 2024-04-09

高标准推进老旧派出所改造

□付朝旺近年来,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着力加强派出所工作,强力推进派出所正规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老旧派出所改造,持续提...[详细]
人民公安报 2024-04-09

巧用“四大法宝”守护海岸线平安

□杨旭刘鑫王洪智警务前移,深入码头巡查;一项一警,走进企业问需纾困;快侦快破,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践行“四心”,救助身处险境的群众…...[详细]
人民公安报 2024-04-0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