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雅文
张雅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1,306
  • 关注人气:11,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你而生——刘永坦传》创作谈

(2022-05-10 16:18:32)
标签:

纪实

分类: 昨日文章

永 远 难 忘

《为你而生——刘永坦传》创作谈

https://www.hljpic.cn/23d3d5a9dae53d103de3be628ef1ead1?w=860

  当我还是一个单纯傻气、满脑子异想天开的少女,第一次读到一本厚厚的大书,很旧,借来的,名叫《科学家奋斗史话》。翻开这部书,就像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我这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傻丫头,第一次发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智慧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真是太伟大、太了不起了!从此,我对科学家产生了敬慕之情,觉得他们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样,照亮了世界,照亮了人类,也照亮了我这颗懵懂无知的心。我甚至不自量力地想:我长大以后也当一名科学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敬慕之情越发强烈。如今,生命的小船已泊进夕阳的港湾,但内心仍然像孩童一般充满了激情,喜欢唱歌,喜欢数星星,喜欢仰慕伟大而崇高的人物。所以,2019年2月28日,当我接到邀请,写雷达专家、哈工大教授刘永坦院士传记时,我欣然接受了。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科学家则是民族的擎天之柱!他们支撑着国家的科技大厦,从而改变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落后面貌。有幸走近这位荣获国家科技最高奖的院士,亲耳聆听他的故事,近距离地触摸他的灵魂,书写他的人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但也深知,这将是对我创作实力、思想境界、知识积累等各方面的巨大考验。

  2019年5月28日,当我手捧鲜花,满怀期待,兴致勃勃地走进刘永坦院士的办公室时,没想到,却遭到了不苟言笑的老院士的严肃拒绝。先前就得知,老院士淡泊名利,从不肯接受他人的采访,曾拒绝了好多北京来访的记者或作家,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他越是拒绝,我越发心生敬意,越想“拿下”他。可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无论来的领导怎样劝说,并出示相关文件,老院士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我只好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刘院士,您与夫人都是83岁高龄了,都到了耄耋之年,而我也到了古稀之年。我们都不年轻了,都饱尝了中华民族被人欺凌的苦难,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了,再也不受霸权的欺凌了!我不是为了给您个人树碑立传,而是觉得您的成就值得写,这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少年的需要!为了这次采访,我是推着坐轮椅的老伴一起来的,他腿骨折了需要我照顾……”一听我是推着老伴来的,刘院士夫妇顿时一脸惊讶,忙问我老伴在哪,怎么骨折的,多长时间了?冯老师还说,她也被汽车撞骨折过,拄了20年的拐。我告诉他们,老伴是2017年12月25日骑自行车摔的,他需要我照顾,我走到哪都用轮椅推着他。或许是我的真情打动了院士夫妇,或许是曾经沧海的人生,使我们三位老人产生了共鸣。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没想到,坐轮椅的老伴“帮”我敲开了这扇紧闭的大门。

  我从老院士严肃认真的拒绝中,从他侠骨柔肠的表现中,看到一颗崇高而脱俗的灵魂。显然,这是一位真正淡泊名利之人。不为虚荣所屈服,不为名利所困扰,几十年如一日,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新体制雷达的项目上,所以,才获得了今天的辉煌。接下来,我把老伴放在宾馆里,由出版社编辑小姜陪着他,我开始了半个多月的采访,随后又去雷达基地威海采访,初稿完成后,我又推着老伴去上海,请刘院士夫妇审阅初稿。在创作中,我遇到了40年来从未遇到过的难题。

  以往每创作一部作品,动笔前,我都采取恶补的方式,以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填补自身知识的不足。写二战中的人物,就阅读大量二战方面的书籍;写香港的题材,就阅读大量香港的历史资料。这次动笔前,我也阅读了大量的科学家传记。但写刘永坦院士,所涉及的是理工方面的高深学问,绝不是靠恶补所能填补的。我只能用文学语言,把我所理解的雷达,在不影响国家保密原则的情况下描述出来。其艰难,就像在爬山。这座山太高、太陡,远不是我这个学识浅薄之人所能征服的。

  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我那颗无眠的心总是在爬山,爬得我筋疲力尽,抬头瞅瞅,仍不见遥远的山顶。我常常觉得,江郎才尽,生命之泉已快枯竭,再没有了以往的欢快流淌。又是一个无眠之夜,已是凌晨一点,我在蒙眬中,脑海里忽然闪现出我问刘院士的话:“您实验失败了,有没有绝望的时候?”他说:“即使实验失败了,也从未绝望过。我坚信办法总会有的……如果在科研项目上,没有难点,没有风险,也无须攻关,那还叫什么科研?还需要我们这些教授、博导、院士干什么?要知道,每一次失败,不仅是对我们知识储备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团队毅力的考验!”蓦然间,我这颗疲惫的心突然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是啊,没有难点,还叫什么创作?不登高山,哪能领略山顶的风光无限?

  老院士从不言败的精神,成为激励我前行的动力,无论是大年初一,还是因疫情小区封闭,无论我有多苦多累,我都以老院士的精神为动力,竭尽全力履行着我的创作使命,直到完稿那天。

  刘永坦院士出生在民族危难之际,出生在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我不管你将来学什么专业,最好是学数理化,只希望你能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做点事!”我在书中写道:“母亲,用爱国诗篇启蒙他幼小的心灵;父亲,则用家国情怀铸就他一生的信念。残暴血腥的杀戮,则给刘永坦幼小心灵烙上无法愈合的伤痕,使他一生都在苦苦地追求着一个命题——为多灾多难的国家干点事,使我们的国家早日强大起来!”科学没有国界,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构成科学家人生支柱的有两大要件:一个是他苦苦追求的科学事业;一个是他的精神世界。二者构成了科学家闪光的宇宙。他婉言拒绝了英国导师的三次挽留,毅然回到祖国。他将国家奖励他的800万奖金,以夫妇二人“永瑞基金”的名义,全部捐献给哈工大用以奖励优秀学生。

  刘永坦院士是一部大书,绝非几天采访所能阅透的,我只能高山仰止般地写出我对这部大书的读后感,献给亲爱的读者。

  遗憾的是,帮我敲开刘院士大门的老伴却走了。他因骨质疏松今年3月再次骨折,于9月9日我们结婚54周年纪念日那天走了,我肝肠寸断般地痛苦。出殡那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领导特意派来两名同志赶到北京昌平殡仪馆,将一本带着墨香的《为你而生——刘永坦传》精装本送到我手里。我捧着这部饱含着老伴心血和希望的作品,站在老伴的棂前,抚摸着他冰冷的脸,怀着无比的揪心之痛,对他说:“亲爱的老伴,我们的书终于出版了,你睁眼看看啊……”老伴非常支持我的创作,他疼我、爱我,用心捧了我一生。我知道,我正面临着一座真正的冰山。我相信,老伴的在天之灵正看着我,他绝不希望我就此沉沦下去,他一定希望我带着他生前的美好愿望,继续写下去,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写出我们美好的爱情……

  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