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治疗寒哮证的效果。方法:共选取44例患者,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水煎服,日一剂,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结果: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6%。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能有效缓解寒哮证。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生半夏;水蛭;寒哮证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哮证的发生,多为宿痰内伏于肺,遇外感诱发,胰腺外科职称论文发表,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哮证可分寒哮、热哮,老年科职称论文发表,主要与病因于寒和病因于热的不同。因笔者地处西南,湿气较重,冬季阴冷潮湿,所接触患者哮证以寒哮为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半夏水蛭粉治疗多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源于我院急诊科患者,诊断标准采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1],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3岁,平均55.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5天。 1.2治疗方法:中药处方:生半夏9g水蛭粉(冲服)1.5g麻黄9g细辛6g附片9g生姜2片。水煎服,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150ml,7日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判断疗效。 1.3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 有效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症状无变化,麻醉科职称论文发表。 2结果 显效20例,有效18例,介入医学科职称论文发表,无效6例,有效率86%。 3讨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始见于《伤寒论》,功用助阳解表。原用于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核医学科职称论文发表,脉沉者。本意邪入不深,正气虽虚不甚,可以汗解。相关的主题文章: CO2注入到皮下 1928年瑞士的Melkersson首先注意
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脾破裂117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8例,中转手术2例,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24例,女4例年龄4-67岁,平均年龄2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拽落伤6例,棍拳伤10例。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9例,颅脑外伤6例,肾挫伤2例,早期休克6例,住院时间8-39d,其中2例因下床活动导致继发性脾脏出血后转手术治愈。 1.2病人的选择。非手术治疗病人且具备以下条件,①入院时血压90-60mmHg以上。②脉率在100次/分以下.③B超CT检查腹腔积液平卧时不超3厘米。④脾损伤分级为1-2级。⑤神志清醒,无昏迷者。⑥无合并严重的多脏器损伤。⑦无血液系统疾病。 2护理 2.1护理方法。①病人应住ICU或监护条件好的病房,应绝对卧床休息,不能随便搬动病人,临床论文发表,包括大小便也不应离床。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应禁食,必要时性胃肠减压,心电监护,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SPO2,并详细记录,随时做好抢救及中转手术准备。③遵医嘱做好实验室检查,通过动态观察判断腹腔内有无继发性出血及感染,儿科论文发表,适情每30-60min测定一次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保证检验结果相对准确,不在输液侧手臂抽血。④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必要时输血,最好采用新鲜血,本组病例中有15例患者曾输新鲜血。⑤延迟出血可能。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嘱患者尽量避免咳嗽,便秘和导致腹压增大的动作,B超检查时探头下压不宜力度过大,输血,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等。如患者出现左季肋部疼痛加剧,血压有波动下降趋势,应及时报告医生,核医学科职称论文发表,警惕延迟出血可能。⑥患者卧床休息1-2周病情稳定后,经B超CT复查脾破裂基本痊愈可出院,嘱病人出院后2-3个月内避免剧烈、负重劳动。⑦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受伤情绪波动较大,焦虑、恐惧,中医内科职称论文发表,担心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病,发生率占人群的1%~1.4%,单发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病死率为10%~15%,再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为40%,实际很多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没能到医院即死亡[1?2]。   1.1 一般资料 从2004?09~2009?09我院3D?CTA、3.0T MRA、DSA以及外科手术确诊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30~76岁,平均53岁,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32例,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者8例,医学论文网 www.xrweb.cn。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原理是将X线投照人体所得到的光学图像,外科论文发表,经影像增强视频扫描及数模转换,最终经数字化处理后,骨骼、脑组织等影像被减影除去,而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保留,产生实时动态的血管图像。   尽管近年来问世的64排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以及3.0T MRA已被证明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速、简单、无创、经济的方法。但DSA依旧是临床最常用最首选的检查。本文对我院5年来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做一综合性分析。   所有动脉瘤直径1~25mm,40例动脉瘤中DSA首次检查确诊35例(包括多发性动脉瘤),2例在3周后确诊发现。检出准确率为92%。比较3D?CTA与3.0T MRA与DSA的图像分析。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保健科职称论文发表。 【摘要】 目的 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优势、不足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从2004―2009年经过3D?CTA、3.0T MRA、DSA以及外科手术确诊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回顾分析DSA的检查结果,判断 DSA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为92%,相比3D?CTA、3.0T MRA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乳腺疾病科职称论文发表。结论 DS
 我已经在博客网落户了,欢迎你时常过来看看,大家多多交流哦。我会在这里记录我的工作也会记录我的心情与你分享。也希望你记住我的地址,你可以把她添加到你的收藏夹(Ctrl+D),也可以把她复制下来告诉你的朋友们 我的博客地址:  http://coco76kx.bokee.com

coco76kx

  • 文章总数0
  • 画报总数0
  • 画报点击数0
  • 文章点击数0
  • IP属地北京市
个人排行
        最近来访( 0 )
        博文分类
        日期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