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晓万物】广东丹霞山发现特有植物新种——国达铁角蕨

小康杂志社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广东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媒体记者日前获悉,中山大学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科考项目组于近日深入丹霞山无人区考察,发现了一个丹霞山特有植物新种——国达铁角蕨,并于5月1日正式见刊。这是继霞客鳞毛蕨、东方卷柏、丹霞铁角蕨后,在丹霞山发现的第4种蕨类植物新种,也是在丹霞山近10多年来发表的第24个特有植物和第43个新物种。

国达铁角蕨。图源:央视新闻

据了解,国达铁角蕨最早由丹霞山科普志愿者、广东林业乡土专家、“植物达人”郭剑强在野外发现并提供线索,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课题组、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许可旺副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最终他们联名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刊物《PhytoKey》上。该新种与滇东南特有种圆齿铁角蕨最为近缘,显示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

目前,国达铁角蕨仅在丹霞山发现有一个小型种群,成年植株不超过50株,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标准,被建议列为极度濒危物种。这一新物种的发现再次证明了“丹霞区系”的独特性,也提醒我们,对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紧迫性,尤其是对生存力脆弱的种系而言,很可能尚未被发现就已消失。

据中山大学廖文波教授介绍,国达铁角蕨的命名是对已故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达先生(1912-2004)的致敬,以纪念他在丹霞地貌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丹霞山位于南亚热带北缘北纬25度的这片区域,气候独特,尤其是与特殊峰柱、峰丛、沟谷、红层地貌等相嵌,使得丹霞山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孤岛效应和热岛效应,百万年来孕育着丰富的特有生物。

近年来,不仅众多地质地貌学家、地理学家持续关注丹霞地貌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也聚焦丹霞山,开展了长期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丰硕,丹霞地貌生态地理区系呼之欲出。

据悉,2021年“丹霞山生物多样性调查”科考项目正式启动,截至2024年5月,已累计发现和命名新物种43种,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构筑的丹霞生物区系将成为继丹霞地貌命名地之后的第二张极具全球价值的科学名片。

来源:透视社央视新闻、人民网、广州日报报道

编/制作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