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丨跨文化视域下“Z世代”青年走读肇庆的影像实践

案例丨跨文化视域下“Z世代”青年走读肇庆的影像实践
2024年05月14日 17:22 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推介语:

由肇庆市委宣传部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肇庆学院联合开展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肇庆行”等系列走读肇庆活动,结合地方人文资源优势,通过外籍青年导演携手中方制片人的方式,以影像叙事为媒,生动呈现肇庆的历史文化传承、人文社会风貌、岭南传统民俗等,具有较强的纪实特点。影片透过青年导演的经验体悟窥见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包容性与创造性,于个体故事之中融入跨文化思考。部分优秀影片已陆续在央视海外频道和美国城市卫星等国际平台推出,进一步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当代肇庆的文化精神。

《跨文化视域下“Z世代”青年走读肇庆的影像实践》案例

一、工作背景

自2022年起,肇庆市委宣传部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肇庆学院连续两年联合开展“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肇庆行”“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肇庆行”“看中国·Z世代青年影像计划广东行——走读肇庆”系列活动。该活动结合肇庆地方人文资源,以“Z世代”青年的独特视角和影像叙事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肇庆故事。活动通过外籍青年创作者携手中国制片人的制作方式,加强中外青年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同时利用融媒体平台进行相关新闻报道及文化推广,以影片筑起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自项目开展以来,肇庆学院组织了超200名高校师生参与其中,培养出了一批在影像创作上具有独到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

中外青年以影像为媒建立深厚情谊

二、成果亮点

(一)多国青年创作者集中共创

2022年,项目围绕“风华·风尚·风光”的主题,组织来自波兰、加拿大、约旦、刚果(金)的4位外国青年导演与8位中方制片人,奔赴肇庆端州、德庆等地取景拍摄,共同制作4部影片和一部幕后纪录片,探讨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2023年,项目围绕“民居·民歌·民风”主题,邀请来自意大利、喀麦隆、巴西、泰国、也门5个国家的外国青年导演和5位港澳台青年导演携手20位中方制片人,用镜头探寻岭南特色民居、传统民歌以及淳朴民风,制作出10部影片与两部幕后纪录片。青年创作者共同前往肇庆及其周边取景拍摄,用生动的镜头捕捉了人文故事,耗时17天完成了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

连续两年来,项目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联系在一起,并跟随拍摄幕后纪录片《遇见·肇庆》《端城里》和《砚都行》,以“第三只眼”的视角记录下他们这次旅程的蜿蜒曲折,见证包括导演、制片在内的中外青年影人的收获与成长。

(二)挖掘人文历史中的动人故事

外国青年导演的镜头中既有风光旖旎的山水美景,又有独具韵味的传统风情,勾勒出博大丰富而又生动亲和的当代中国影像。

2022年“风华·风尚·风光”主题拍摄活动中,四位外国青年导演以脚步丈量肇庆文化、以心感受人文深度,通过羚羊峡、裹蒸、90后“新农人”、状元莫宣卿家族孝文化等选题,记录下这块土地不同的时代风华、文化风尚与大美风光。波兰导演王伊丽用影片《寻·峡》,呈现羚羊峡背后守峡者的坚守;加拿大导演包小可,带着镜头走访裹蒸手艺人,讲述《稻路》里的传承之路;《柑·甜》的导演欧文来自约旦,他将目光聚焦在中国90后新农人“贡柑妹妹”陈慧的故事;以《至孝莫家》为影片名的导演古天乐来自刚果(金),他带大家领略岭南状元莫宣卿的家风故事。

2023年“民居·民歌·民风”主题拍摄中青年创作者则将心中最靓丽的风景、最真实的感触、最深厚的共鸣收录在《结》《山狮》《叹茶》《幕村》《竹茗》等十部影片中,讲述跨越时空的精神感悟。来自喀麦隆的导演王宁带着对民族关系的思考,用影片《结》展现下帅壮族瑶族乡三族同欢的民族情结;来自意大利的导演周深,在茶楼里捕捉早茶剪影,以中国人《叹茶》故事比照不同文化里的乡愁;来自泰国的导演李智英,带着对于“慕容”一姓的好奇,走访古村落,叙说《幕村》的文化基因;来自也门的导演碧海,听风观竹,捧杯品茗,遂有《竹茗》问世,介绍了有千年历史的竹芯茶韵。

《叹茶》纪录片画面

《竹茗》纪录片画面

(三)影片获业界广泛认可

在肇庆学院与世界各地青年导演共同合作的影片中,多部影片获奖,获得广泛好评。如影片《稻路》,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中获最具国际传播力作品奖;影片《竹茗》获2023年第五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这些作品通过真实地记录和深刻地思考,让观众对肇庆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出色的创作才华,也凸显了跨文化合作在影视制作中的独特魅力。

三、工作方法

项目通过“培训+文化考察+选题落地+拍摄+后期+展映+结营”的模式开展。目标明确:团队精心策划,选定合适的题材与拍摄对象,确保每部影像作品能够真实反映肇庆的风土人情和生活面貌。团队协作:每部影片都配备一支专业、高效且资深的团队,包含制片人、导演、翻译专员等相关人员,各自负责,合作紧密。调查研究:创作团队对拍摄对象进行深入的调研,确保拍摄内容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宣传推广:创作团队全程记录,利用国内外融媒体平台进行相关的新闻报道及文化推广。通过在Facebook和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开设阵地,项目以影片筑起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让世界看到新时代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

幕后纪录片《端城里》画面

四、传播效果

项目影片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电视等多种渠道传播,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是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开展专题性报道;二是在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海外频道、美国城市卫星等300多家中外主流媒体报道;三是该项目同时在Facebook、YouTube等海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阵地,发布系列帖文和视频内容。

肇庆题材的全部影片已陆续在Facebook、YouTube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并已陆续登陆央视频道以及西班牙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央视海外频道和美国城市卫星等国际平台,进一步提升肇庆的国际声誉,增强肇庆与海外侨胞的互动了解,并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当代肇庆的文化精神。

本案例由肇庆学院推荐。

“面向‘Z世代’青年的国际传播案例征集评选计划”是由人民日报社办公厅、清华大学智库中心联合支持,环球网、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发起,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作为平台支持的一项案例征集计划。

经过业界与学界专家共同评审,共选出获奖案例35个,包括“十大优秀传播案例”“国家重大战略议题类优秀案例”“中华文化传播类优秀案例”“城市形象传播类优秀案例”“品牌传播类优秀案例”以及“国际意见领袖类优秀案例”等六个优秀类别,本篇推介案例出自“十大优秀传播案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