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曾经担任中纪委书记,官至正国级,91岁逝世,4位子女都成人才

0
分享至

2015年6月14日,北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降下半旗致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乔石同志于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这位伟大的领导人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值得我们敬佩。同时,作为国家的三把手,他为人低调,恪尽职守,其四个子女也个个是国家栋梁,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那么,乔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经历了什么呢?

图丨乔石

乔石的共产主义之路

乔石原名蒋志彤,1924年出生于上海一个穷苦家庭,家中父亲是公司小职员,母亲是纺织厂的一名工人,他是长子,下面还有几个弟弟。

据乔石自己说,那时候家里困难,为了照顾家里,他很小就谎报年龄,在一些工厂做工,而当时,不少家庭的孩子都和他一样,做起了童工。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还是让乔石上了学堂。这是乔石母亲的提议,乔石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曾公开称母亲为“最好的老师”。

小时候,乔石母亲在日本人开的纺织厂工作,厂里管理所有工人的领导明明是同胞,却因为这是日本人办理的厂子,而选择了对日本人卑躬屈膝。

不仅对日本人言听计从,还对着自己人颐指气使,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只要更优质的产品,他不顾工人们的怨声载道,不停地压榨工人,逼迫他们不停地干活,没有休息的时候。

图丨乔石

而每天,乔石都能看到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眼睛里充满了绝望。父母的辛苦付出,乔石看在眼里,但是又能怎么办呢?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工人运动的风潮席卷了整个上海,乔石的母亲也深受鼓舞,与工友们一起参与了罢工运动。

就在这时候,母亲有幸接触到了新思想,认识了不少有见识的新青年,从他们的嘴里,母亲明白了许多道理。于是,那时候,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才。

于是,母亲回去后和家里父亲商量,把家里的几个孩子都送到学堂里学习。当然,这对于仅仅只能温饱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但是乔石的父母做到了。

为了攒够学费,让家里的孩子接受教育,乔石的父母缩衣减食,衣服再也没换过新的,乔石母亲更是在纺织厂开始做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活。

图丨五四运动

在父母的支持下,乔石终于进入学堂,开始读书识字明理,在书本的熏陶下,他逐渐认识到了世界的广阔,以及国家如今面临的困难,人民面临的困境,那时候的他陷入了迷茫。

到底如何才能保卫国家,战胜外敌呢?如何拯救无数个如母亲那样被压榨的底层工人呢?我们还有出路吗?

偶然一次,在同学的介绍下,乔石阅读了《列宁全集》,他反复研读、仔细揣摩后,被书中所描绘出的自由公平的世界所触动。

心中不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我乔石这辈子,要为百姓谋福利,让贫苦人民不再受温饱问题的困扰!

1940年8月,学有所成的乔石,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了共产党,彼时的他还未真正弄清楚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什么是共产主义。

图丨乔石

不过,他知道,共产党的目标与他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他愿意为此奋斗!

此后,在党组织的授意下,乔石一直在上海参与学生运动,没多久就展现了自己在组织方面的优秀才能,他不仅组织了不少学生运动,还先后担任了上海南方中学、光华附中、上海同济大学的地下党书记。

不得不说,在上海的那段日子,是乔石为理想奋斗的最重要的时期。

那时候,上海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所笼罩,地下党人时刻面临着被迫害以及遇难的风险,乔石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警惕,害怕自己被特务发现地下党身份。

即使如此,在乔石心中,这种东躲西藏、隐藏身份的日子,至少有个盼头,是为了伟大的事业。所以,他从未后悔。

图丨乔石

后来,由于乔石组织的几次学生运动比较成功,上级看中他的才能,将他派往了华东联合大学文学系进修。乔石感念党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和重视,也对共产党越来越有归属感。

新中国成立后,乔石从地方做起,一路步步高升,先是在杭州担任宣传部部长,后来调任鞍山钢铁建设公司,随后又担任酒泉钢铁工程院院长。

直至1962年,38岁的乔石受到重点培养,被党组织送往北京,在中央党校进修,此后顺利留在了中央,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从研究员做到局长又从局长做到部长。

1982年,58岁的乔石被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未满60岁,成为中央书记处鲜有的“年轻人”。三年后,乔石正式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62岁时,乔石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图丨邓小平和乔石

乔石的民主与法制

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次年,乔石当选为中纪委书记,成为正国级官员。在就任的5年里,他做出了不少成绩。

最为人知的就是“信访制度”,这个制度是乔石提出和坚决执行的。

自从中央纪委建立了信访机制后,群众的力量得到了显现。乔石所率领的纪检部门查出了不少贪污腐败的典型,其中就有比较出名的铁道部的“大老虎”张辛泰。

1988年,中纪委信访部接到举报信,有人举报铁道部副部长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于是纪委闻风而动,立即展开调查。

经过纪委的核查,发现了副部长罗云光存在受贿问题。针对这位副部长的问题,中纪委立刻要求张辛泰赴郑州,协助调查。

然而没想到,张辛泰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边协助纪委“调查”自己的同事,一边回北京,继续收受他人贿赂,顶风作案,胆量大的惊人。

图丨乔石

他当时想得好,纪委让他协助调查时,他在郑州,没人知道他跑回来北京受贿,于是有恃无恐。当纪委解决了罗云光案后,再次回来调查张辛泰时,赫然发现了他的这点小伎俩。

当时审问他时,他还拒不承认,说自己并不在北京。不过,工作人员在最后还是查到了他这次受贿的证据,他的谎言才被拆穿。

以张辛泰为典型,当时查处了不少这样利用权力为己谋私利的官员,处置后自然是大快人心。在乔石在任的5年期间,全国的党纪党风为之一清,乔石的威名也传遍全国。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央政府大刀阔斧改变官场风气的决心,信访群众越来越多,当时信访来信高达七千多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投诉达700万次,违法乱纪案件有90多万起,被处分人员达到了70万。

这都是在乔石的严格执行下,才能够顺利完成的。

图丨乔石

当然,乔石因此也成为不少人眼中“铁面无私”式的人物。

乔石为什么提出这个制度呢?这与当时的局势有关,也与国家的发展有关。这个可以从乔石之后的一些采访中看出端倪。

1997年,哥德尔斯在人民大会堂专访时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乔石。当时,他们不可避免的谈到了特殊时期的问题。

乔石认为,那十年,之所以能泛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进行改进。所以,乔石在内的国家领导层,深刻吸取了这个惨痛的教训,开始关注国家法制,提出了“依法治国”。

当时,哥德尔斯问乔石中国的民主法制是党大还是发大。乔石不假思索地回答:“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宪法和法律之上。”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了我国依法治国策略做好的注脚。

图丨乔石

1998年,乔石74岁,宣布退休,慢慢淡出了民众的视野,即使是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要的日子,他都选择了不出席。

不过,他的小女儿说过,父亲乔石虽然退休了,但始终不忘关注国家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进展。

2012年,在乔石的授意下,一本集合了他在1985年至1998年担任国家领导人时期,所有讲话、谈话、报告、文章等内容的《乔石谈民主与法制》正式出版发行,书里所有内容全是关于自己对于民主与法制的看法、建议和理解。

2014年12月,乔石将自己这本书所获得的全部版税1100万,全部捐赠给了“志同法治专项基金”的启动基金。

这个“志同法治专项基金”是专门用以资助与法律相关的课题和项目的,可见乔石对法律事业的关注。

图丨乔石

工作与生活态度

有不少与乔石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起过,乔石是工作很认真细致的一个人。还在中联部工作的时候,乔石就有一个大家赞不绝口的“绝活儿”,那就是做卡片。

这是干什么用的呢?主要是为了整理归纳资料。在中联部工作时,他不仅将所有资料做成了卡片归类,还摘抄了不少马列、毛的著作,做成卡片,不时地看看,研究研究。

在做候补书记时,乔石作为“年轻人”,也是不少老干部们心中的“拼命三郎”,当时候补书记里面还有一个叫郝建秀的,工作也很努力,两人被大家戏称为“一对拼命三郎‘石秀’。”

乔石自己也说了,他希望自己在工作中做一个低调的人,不说大话、空话,不讲过头的话,不走极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也曾在特殊时期先后两次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图丨乔石

由于乔石工作时比较严肃认真,而作为纪委工作后,又推行了让各地官员心有戚戚的信访制度。所以不少人见到乔石都有些害怕,怕乔石不好相处。

但据乔石的好友,曾一起在中联部工作的吴兴唐说,老乔在生活中是很随和的,甚至还有点小幽默。

有一次,乔石出访尼泊尔,会见了当时的大使馆成员,当时大使馆大使曾激动的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您给盼来了!”

原以为乔石会说一些诸如“同志们辛苦了”之类的话,没想到乔石微微一笑,说道:“我是乔石,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只是一块小小的石头。”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笑声,乔石平易近人的样子,也被大使成员们记在了脑海中。

图丨乔石

与此同时,乔石也是一个极有文艺色彩的人。闲赋在家时,他有两大爱好,那就是越剧和书法。

听说有一次乔石为了看越剧团的演出,专门跑去买了票,回家时还哼着越剧曲调。因为喜欢越剧,他认识了不少越剧演员,至今也可以找到不少合照。

除去越剧之外,乔石最喜欢的就是书法了。他书法造诣极深,是有名的书法爱好者。至今大家也可以在宁波图书馆内看到“乔石书房”,里面都是乔石的书法展品。

乔石的毛笔字苍劲有力之余又不失厚重,一手漂亮的书法字很值得鉴赏。

图丨乔石与妻子

乔石与妻子、子女

乔石与妻子郁文是有名的伉俪夫妻,两人共育有两子两女四个孩子,夫妻两个都身居要职,但对儿女的管理却很严格,所以最后儿女虽然没有成为高官,但都很有出息。

谈起乔石的妻子郁文,就不得不谈谈她的出身背景。郁文原名翁郁文,她的母亲陈若希是陈布雷的五妹。

陈布雷就是那个为蒋介石撰拟《祭告总理文》的那位,一直都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为蒋写过不少文章,而郁文的父亲也为陈布雷工作。

在这样一个家庭中长大的郁文却选择了加入共产党。

据说,当时知道郁文想“上山”,其母曾劝说她,她父亲和舅舅身处的位置注定会让郁文在“对面”过得艰难,但是郁文还是选择了加入共产党。

图丨郁文

乔石与郁文这两个出身不同的人又是怎么结识的呢?抗日战争胜利后,乔石还在上海工作,而郁文当时是被组织派往上海协助学生运动的。

同时,她还担任由上海地下党主办的《联合晚报》的记者。因为工作的缘故,乔石与郁文两人经常见面。

1952年时,两人正式结为夫妻,在长达半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两人一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成为了不少人称赞的模范夫妻。

虽然夫妻情深,但两人的婚姻却经历过波折。郁文的出身,终究是埋下了隐患。

在特殊时期,乔石因为郁文舅舅陈布雷的原因数次被拘禁、审查,一家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导致了后来即使丈夫乔石身居高位,郁文也总是嘱咐家人要低调为先,严格自律。

图丨乔石与妻子

据郁文自己描述,当时丈夫乔石与她还在中联部,有人知道了郁文与陈布雷的关系,于是写了一个大字报,揭发了出来。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虚假的信息。大字报主要内容就是,乔石原本姓蒋,叫蒋什么石,与蒋介石是同乡,而郁文是陈布雷外甥女,所以说,乔石和郁文绝对是反动派!

其实,当时中联部有不少人都是家里的“离经叛道”之辈,于是,也成为了被批判的重点部门,不少干部都被下放了,乔石等人如何也躲不掉的。

值得庆幸的是,乔石和郁文终究还是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郁文对丈夫在此期间的不离不弃也是非常感动,夫妻两个因此反而关系更加融洽。

2013年1月,87岁的郁文在医院去世,而当时正在住院的乔石并不知情,子女们怕乔石接受不了于是一起隐瞒,乔石似乎有些察觉,有一次练字时,在纸上写下了“奠”字。

图丨乔石与妻子

两年后,乔石也去世,这对夫妻终于能再度相见。

乔石与郁文有两子两女,长子蒋小明自小成绩优异,曾于剑桥大学留学,是经济学博士,现如今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据说,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常常告诫孩子们不能总想搞特殊,一定要自力更生。

蒋小明在国外时,有人找他问路,他能非常确切的告知所有街道路线,因为他在国外期间一直勤工俭学,靠着出租车司机的工作赚钱用作日常费用。

乔石和郁文的小女儿乔晓溪也很有出息,在贝勒医学院读完了精神科学博士后,毅然回国,在北京协和医院当了一名医生,后来也成了著名的专家。

子女皆懂事成才,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不得不说作为家长的乔石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图丨乔石与家人

回观乔石的一生,可以说是事业、家庭双丰收,但是其中经历的波折和艰难也同样不少。

这位一直严以律己,低调行事,爱国爱党,充满共产主义精神的领导人值得我们敬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凤凰说历史
凤凰说历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343文章数 5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