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马宗汉的英雄事迹

 我来答
狂人横刀向天笑
2015-04-26 · TA获得超过29.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4.6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5474万
展开全部
马宗汉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1884年3月30日生,今宗汉镇宗汉村人。其祖父和父亲均任侠好义,在当地颇有声望。马宗汉幼年受家庭熏陶,爱憎分明,见义勇为。15岁那年,马宗汉入达善学堂读书,随着知识面的开阔,对当时政府腐败、列强侮国痛心疾首,常引吭高歌岳飞的《满江红》,以抒发报国壮志。为推翻满清,他除坚持学习外,还每日锻炼身体,兼习英语,从小就展示了他不同寻常的抱负。
  1902年,马宗汉考入浙江高等学堂,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1904年,他勉强遵从祖父和父亲之命,考取秀才,但矢志革命的决心促使他对仕途一无兴趣。归来后在三山学堂任教二年,其间,他多次购买革命书刊,在学校和家乡散发。当时反清救国的革命风潮已逐渐形成,秋瑾、徐锡麟等人的革命行动使马宗汉夜不成寐。1905年9月,他听说徐锡麟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学堂,就前去拜会,并由徐介绍参加了光复会。1906年1月,他又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后因清政府驻日使馆的阻挠未成,于5月份回国。
  回国以后,马宗汉本想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去德留学,适逢其祖父病故,无法成行。马宗汉身在故里,心向革命,他多次邀集朋友,借谈论时局作政治宣传。
  1907年初,马宗汉得知徐锡麟已按计划捐得安徽道员,打入了清政府内部,极为振奋。曾连复两信,表示“准于阴历正月赴皖。”后因病延期至6月10日,才和陈伯平一起从上海溯江而上。两人到达安庆,徐锡麟已升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会办,并与秋瑾约定于7月8日皖、浙两地同时起义。马宗汉到皖,使徐锡麟如虎添翼,大家马上分头去做起义的准备工作。6月22日,马、陈奉徐之命,赴上海与秋瑾作最后磋商并采购武器。马宗汉和陈伯平于7月5日回到安庆,徐锡麟告知他俩,起义时间提前,就在明天。马宗汉知道其中的变故肯定突然,也没多问原由,只是将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又重新作了商量。
  1907年7月6日上午8时许,安徽巡抚恩铭应徐锡麟之邀前来参加巡警毕业典礼,随行的有藩台冯熙和臬台毓贤等一批地方官员。待一批官员坐定、学生列队入场后,徐锡麟即向恩铭说:“回大帅,今天有革命党起事。”未待恩铭反应过来,徐即向恩铭连开数枪。这时,马宗汉和陈伯平也冲入会场,拔出手枪打了起来。然而,恩铭因10天之前就接到密报,说有革命党人造反,所以这几天特别的小心,在来巡警学堂前,都有周密部署,枪声一响,大批清兵便迅速关上了城门,一部分前来学堂围捕。徐、马、陈三人见势危急,便奔出学堂,在一小孩指引下,翻墙抄近路来到了军械库。徐锡麟要陈伯平守前门,马宗汉守后门,自己与三十几名学生去取库内枪炮,准备与清兵决一死战。怎奈这些枪炮都没有装子弹的机铁,所以不能使用。从中午12时一直坚持下午4时,陈伯平战死,学生也死伤多人,但清兵却因有重赏而继续猛攻,形势万分危急。马宗汉建议放火烧掉军械库,与清兵同归于尽。徐锡麟考虑到弹药军火会发生爆炸,殃及居民,于心不忍,所以没有同意。不多时,军械库门被攻破,徐锡麟当场被捕。这时,马宗汉已经从后门突围,在群众的掩护下躲在附近的一口枯井内。清兵搜捕甚急,马宗汉不忍连累无辜百姓,从井内跃出,亦被清兵抓去。马宗汉被捕以后,受尽酷刑,于1907年8月24日在狱中被杀,年仅24岁。
  马宗汉牺牲后,蔡元培、陶成章等反清斗士都曾撰文以示悼念。民国以后,烈士的家乡柯东乡改名为宗汉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如今,烈士旧居已被列为文保单位,每逢节日,都有人前去凭吊,以缅怀烈士的功绩。
(望采纳,谢谢)
huaihy123123
2020-10-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58
展开全部
马宗汉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1884年3月30日生,今宗汉镇宗汉村人。其祖父和父亲均任侠好义,在当地颇有声望。马宗汉幼年受家庭熏陶,爱憎分明,见义勇为。15岁那年,马宗汉入达善学堂读书,随着知识面的开阔,对当时政府腐败、列强侮国痛心疾首,常引吭高歌岳飞的《满江红》,以抒发报国壮志。为推翻满清,他除坚持学习外,还每日锻炼身体,兼习英语,从小就展示了他不同寻常的抱负。
1902年,马宗汉考入浙江高等学堂,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1904年,他勉强遵从祖父和父亲之命,考取秀才,但矢志革命的决心促使他对仕途一无兴趣。归来后在三山学堂任教二年,其间,他多次购买革命书刊,在学校和家乡散发。当时反清救国的革命风潮已逐渐形成,秋瑾、徐锡麟等人的革命行动使马宗汉夜不成寐。1905年9月,他听说徐锡麟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学堂,就前去拜会,并由徐介绍参加了光复会。1906年1月,他又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后因清政府驻日使馆的阻挠未成,于5月份回国。
回国以后,马宗汉本想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去德留学,适逢其祖父病故,无法成行。马宗汉身在故里,心向革命,他多次邀集朋友,借谈论时局作政治宣传。
1907年初,马宗汉得知徐锡麟已按计划捐得安徽道员,打入了清政府内部,极为振奋。曾连复两信,表示“准于阴历正月赴皖。”后因病延期至6月10日,才和陈伯平一起从上海溯江而上。两人到达安庆,徐锡麟已升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会办,并与秋瑾约定于7月8日皖、浙两地同时起义。马宗汉到皖,使徐锡麟如虎添翼,大家马上分头去做起义的准备工作。6月22日,马、陈奉徐之命,赴上海与秋瑾作最后磋商并采购武器。马宗汉和陈伯平于7月5日回到安庆,徐锡麟告知他俩,起义时间提前,就在明天。马宗汉知道其中的变故肯定突然,也没多问原由,只是将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又重新作了商量。
1907年7月6日上午8时许,安徽巡抚恩铭应徐锡麟之邀前来参加巡警毕业典礼,随行的有藩台冯熙和臬台毓贤等一批地方官员。待一批官员坐定、学生列队入场后,徐锡麟即向恩铭说:“回大帅,今天有革命党起事。”未待恩铭反应过来,徐即向恩铭连开数枪。这时,马宗汉和陈伯平也冲入会场,拔出手枪打了起来。然而,恩铭因10天之前就接到密报,说有革命党人造反,所以这几天特别的小心,在来巡警学堂前,都有周密部署,枪声一响,大批清兵便迅速关上了城门,一部分前来学堂围捕。徐、马、陈三人见势危急,便奔出学堂,在一小孩指引下,翻墙抄近路来到了军械库。徐锡麟要陈伯平守前门,马宗汉守后门,自己与三十几名学生去取库内枪炮,准备与清兵决一死战。怎奈这些枪炮都没有装子弹的机铁,所以不能使用。从中午12时一直坚持下午4时,陈伯平战死,学生也死伤多人,但清兵却因有重赏而继续猛攻,形势万分危急。马宗汉建议放火烧掉军械库,与清兵同归于尽。徐锡麟考虑到弹药军火会发生爆炸,殃及居民,于心不忍,所以没有同意。不多时,军械库门被攻破,徐锡麟当场被捕。这时,马宗汉已经从后门突围,在群众的掩护下躲在附近的一口枯井内。清兵搜捕甚急,马宗汉不忍连累无辜百姓,从井内跃出,亦被清兵抓去。马宗汉被捕以后,受尽酷刑,于1907年8月24日在狱中被杀,年仅24岁。
马宗汉牺牲后,蔡元培、陶成章等反清斗士都曾撰文以示悼念。民国以后,烈士的家乡柯东乡改名为宗汉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如今,烈士旧居已被列为文保单位,每逢节日,都有人前去凭吊,以缅怀烈士的功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appy涓嶇煡閬
2015-04-26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2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7万
展开全部
在我们慈溪,凡是有一些文史知识的人,不知道宗汉街道地名来历的人,恐怕已经很少了。那是清朝末年,当地马家路村一名叫马宗汉的青年,为推翻腐败无能的清皇朝统治,与绍兴的徐锡麟、陈伯平等爱国志士一起,忧国忧民,积极组织革命,在安徽安庆举行革命起义过程中,遭到失败而被捕,最后,被清政府残酷杀害。1912年中华民囯建立后,国民政府为纪念这位囯家级英雄人物,不但把他命名为“辛亥革命四先烈”(秋谨、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之一,在杭州孤山南麓专修烈士墓室,而且还于1929年,把马宗汉烈士的故乡——余姚县柯东乡改名为余姚县宗汉乡,以激励人们铭记烈士,怀念先辈,不忘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据查证,这是全国较早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乡镇地名。
马宗汉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他为革命事业的光荣故事,已有好多文史专家和文学作者写过很多文章,虽然我比烈士小52岁,但因与烈士是同宗房族,他又是我远堂阿叔,我父与他同辈,仅比他小10余岁,因此,在我们小时候,父亲常常向我们讲述烈士的不少往事,今年6月,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竟然发现一本父亲在60余年前用毛笔书写的回忆簿,从中使我知道了不少马宗汉的秘事,不少事情是没有人撰写过的,现在我就根据父亲的记录和《余姚六仓志》上记载的历史资料,以及后来发生的事情来说一说马宗汉烈士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天祖马朝占约出生于1770年之前,待他长大,已是当地的富裕之家,邻里和睦,常常接济体恤受灾百姓,积了较多的功德。
高祖马之驷,以忠实厚道而闻名于乡间,后来,因孙子马斌考中进士,赴广东省任鹤山县县令、德庆州知州而赠封为“中宪大夫。”
曾祖马廷耀,生于约1800年,《余姚六仓志》上记载:他性格豪放直爽,有古人正直之遗风,常行善事,仗义疏财,还置地400余亩,兴办马氏义庄,施舍贫苦百姓。因儿子马斌中了进士,任广东省鹤山县县令、德庆州知州而赠封为“中宪大夫。”
伯祖父马斌,25岁考取举人,29岁又考取进士。1851年,赴广东鹤山县任县令。上任后, 凭着年青有为的勇气,扶弱抑强,兴利除弊, 狠狠打击歪风邪气, 将地方上的逆匪和盗警斩获无遗,使自己风威大振,老百姓赞誉率迅速提高。三年后,在升任德庆州知州时,因红巾军起义,坚守县城而被起义军抓获杀害,死时年仅33岁。起义军平息后,清朝廷嘉奖了马斌家庭,出资为他新建观察第一座,送“观察第” 匾一块,赠封其父其祖为“中宪大夫” 官衔。赐予遗腹子广生“世袭云骑尉”。
祖父马道传,一向以侠义而闻名于乡村民间,做过许多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其中有两件事即使时至现今,还常常被后人所传颂。一件是他把父亲马廷耀兴办的马氏义庄,再扩増土地604亩,用于义庄的义举善事经费支出,使马氏后人孤老有所养,年幼有所恤,大病有所医,无力丧葬暴露荒野者能及时得到安葬。此善举义事得到朝廷嘉奖,获赠“乐善好施”御匾一块。另一件事是马道传不顾80岁高龄,仍雄心勃勃,在创办义庄的基础上,又于1906年兴办 “私立润德高等小学”,以施恩泽惠于马氏族人和周边乡民,因办学成绩显著,校风校规优良,民国七年(1918年),又获得民囯大总统颁发的“嘉惠士林” 匾额一块。
马宗汉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祖辈五六代生活较为富裕,且一直以积德行善、正直侠义为主导的家庭里,祖上的优良传统美德深深地感染了他幼小的心灵,特别是伯祖父和祖父的光辉业绩和为人为事,更加激励了他爱囯救囯的热情,富裕的家庭,为他今后参加革命提供了丰厚坚固的经济主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沃秋梵泰KQ
2020-05-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7
展开全部
这个英雄事迹太长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