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原市长孙忠焕眼中的王家扬:风骨高远的“茶人”,长者风范的“硬汉”

“王老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前辈。他内心博大而清净,是一名真正的茶人;他风骨高远,是一名真正有担当的老党员。”昨天上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原市长孙忠焕向记者聊起刚刚仙逝的王家扬老先生时,沉痛的语气中透着深深的敬意。

省政协原主席王家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9日8时1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102岁。根据王家扬同志遗愿及家属意见,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送别活动。孙忠焕与王老相识多年,他说,王老崇高的品格和平和的内心影响过很多人,人虽已去,这种影响还在持续。

1996年至2000年,孙忠焕任台州市委书记期间,已经离休的王家扬多次到台州视察指导,关心台州的发展,并多次向孙忠焕郑重提出,要挖掘好《徐霞客游记》中关于台州、浙江的记载,要建设好“唐诗之路”。

▍王家扬在浙江树人大学校庆活动中致辞。

“王老是宁海人,宁海曾经属于台州,鲁迅笔下‘台州式的硬气’说的就是宁海人。 ”孙忠焕说,王老给了这种“硬气”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在行动中敢于担当,尽管已离休,但他仍醉心于文化旅游事业,为浙江的发展到处奔波。

孙忠焕退休后加入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对王老复兴中华茶文化的行动有了更多了解。1990年,王家扬与国内外茶人共同创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993年,经国家农业部和文化部批准,在民政部注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揭开了茶文化复兴的序幕。王家扬被推选为会长。

在传播中华茶文化上,王老再次拿出了那种独特的硬气。研讨会两年一届,王老不顾年迈,先后主持了六届。孙忠焕说,王老为弘扬中华茶文化、开展国际间合作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他提出“天下茶人是一家”,帮助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吸引了中、日、韩、美等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茶人参与。2006年10月,王家扬被推选为“世界茶联合会”会长。

孙忠焕告诉记者,1月13日,他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相关同志去探望时,王老状态还挺好,高兴地和他们打招呼说:“谢谢你们又来看我。”1月19日,王老过世后,亲人遵照他的遗嘱,当天将遗体移入殡仪馆,于次日上午举行只有亲人参加的告别仪式后,即行火化。为尊重王老遗愿,孙忠焕未能前往送别。

“王老就像茶一样,淡泊名利却有坚持,为人谦和而有内涵,与之交流,让人获益匪浅。”孙忠焕说,在他眼中,王老是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新闻+

不尽奉献终无悔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追忆省政协原主席王家扬

2018年9月中旬,借着世界宁海人大会召开的契机,宁海新闻网记者走进西子湖畔一座绿荫蓊郁、环境清幽的院子,有幸拜访了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王家扬先生。

王家扬老先生行动虽然不便,但见到家乡来客,依然热情地招待,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微笑。据他儿子讲,得知记者要到来的消息,王老激动得几天都未休息好。虽然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但他始终牵挂着宁海的发展变化,他对记者说:“前阵子《人民日报》有关于宁海的报道,但字太小,看不清,只能看看标题了。”

少年时战斗不已

晚年时余热不散

王老1918年生于浙江宁海桑洲贫苦农家。少年时,曾跟随哥哥王育和到上海读书。其兄与鲁迅、柔石等办左联,与范金镳、俞岳一起筹建宁海中学,受他们的影响,王家扬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1978年调回浙江,先后担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省政协主席等职。

1995年,王家扬担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致力于推进当代茶文化复兴,向世界弘扬中国茶文化。2006年10月,王老被推选为“世界茶联合会”会长。

晚年创建浙江树人大学

创办浙江树人大学,是王老晚年最为得意的一件大事。

该校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之一。办学初期,经费困难,师资短缺,王老不辞辛苦动员社会各界助学。在王老的倡议下,学校还设立了全国高校最早的茶文化专业。因多年的无私奉献,王老还被任命为树人大学的终身名誉校长。

▍王家扬与浙江树人大学学子。(图据浙江树人大学绍兴杨汛桥校区网)

随着茶文化兴起,该校茶文化专业毕业生大受社会欢迎,很多单位直接到学校招人,成为该校热门专业之一。

心系家乡热心公益

年少离家,从参加革命工作直至离休,王老大半生都远离故土,但多年来,他始终关注家乡发展,努力牵线搭桥、献计出力。“让我魂牵梦萦的就是故乡,特别是那蜿蜒穿过桑洲的清溪,潺潺而动人”,2014年,桑洲镇发出“五水共治”倡议书,得知消息后,远在外地的王老主动和相关县、镇领导联系,希望略尽绵薄之力,共同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随后慷慨捐出多年积蓄,共计130万元。王老再三叮嘱:一定要以“五水共治”工作为突破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携手创造美好家园。

他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12件书画作品、宝贵书籍和照片一并捐赠给家乡,希望挖掘清溪文化内涵,让故乡的文化以河为纽带,代代相传。其中《百寿图》和《鸿雁图》等都是王老多年珍藏的心血,照片和书籍也是宝贵的历史文物资料。

王老同样牵挂着家乡的教育。上世纪90年代,他就曾给宁海捐资助学,开宁海风气之先。2008年,在他90岁生日之际,决定将自己的积蓄一半放在宁海,一半放在树人大学,希望能够帮助家乡发展教育,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2009年,王老正式捐款成立了王家扬奖教奖学基金,2012年,他又将30多万元充实到基金里,使奖学金总金额达到55万元,以奖励为宁海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中小学应届毕业生。

纵观王家扬老先生的一生:为国事尽心竭力、勤勤恳恳,为民事奔走劳碌、奉献一切,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令人动容。 原载1月21日江老年报二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