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究竟有什么终极演化意义,才值得让女性受尽了折磨?

每年的5月至6月,药房的避孕药销量都会例行增加两至三成,达一年的销售顶峰。

难道天气热了,大家的计生意识变强了?

非也,这些药物的购买者多为高三女生,目的是抑制月经以免影响考试发挥。

虽然痛经不是什么大病,但经历过那种无可名状的痉挛或下坠感,都心有余悸。

而在姨妈造访的那几天,也是女生们“下辈子投胎当男人”愿望最强烈的时刻。

她们可能也不止一次地怀疑人生,并发出这样的天问:为什么人类一定要有月经周期?

诚然,月经是女性生殖周期中的关键一环。

每个月,女性子宫内膜都会变厚并分层,形成广泛的血管网络,等待着胚胎着床。

但并非每颗卵子都能等到属于她的那颗精子。

如果女性没有受孕成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变厚的子宫内膜组织以及血管便会脱落。

于是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月经,会维持2-7天共20-100ml的失血。

可以见得,这里流的可是货真价实的血液。一次月经损失的能量大约就能顶6天的日常营养摄入。

每月白白丢失这么多营养,就已经十分让人费解了。

而更致命的是月经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如月经在原始森林中可能会成为被追杀的线索,又或是因为经期被男性排挤出狩猎活动。

虽然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哺乳动物也同样存在着生殖周期。

但截然不同的是,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是没有大姨妈的(狗属于发情期的阴道流血,并非“大姨妈”)。

而大姨妈的有无,也是区别高级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的一个要素。

所以科学家和众多女同胞一样疑惑,这得带来多少进化上的好处,人类才会进化出如此繁琐且浪费的规律性出血程序。

Béla Schick

只是,这么多年来都是各种假说众说纷纭,难分难解。

最早在1920年,著名的儿科医生Béla Schick就在1920年创造了“月经毒素(menotoxin)”一词。

他认为月经其实是一种肮脏的存在,毒素会随着经期排出。

当时他还做了一项实验发现,经期女性的手触碰过的花很快会枯萎,并宣称这是“月经毒素”所致。

但人类至今都没有发现这种毒素的存在,这个污名化女性的假说也不攻自破。

到20世纪末,另一个截然相反的假说则赚足了眼球,认为月经的功能是“为子宫抵御精子带入的病原体”

但这个假说也很快就因缺乏证据被推翻。

原因很简单,因为月经期间反而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如微生物在富铁、蛋白和糖的血液中生长更好,且经期宫颈周围黏液也减少,微生物也更易侵入。

也有人提出,月经是在锻炼女性的造血功能。

不同于男性,考虑到分娩时容易大量失血,这种锻炼似乎对女性就很有必要。

事实也证明了,身体状况相似的男女,因意外失去相同比例的血,男性会因此而致死,而女性则有抢救成功和最终康复的可能。

但这个假说同样经不起仔细推敲,说服力较低。

因为原始时期,女性刚进入青春期就已经早早为人母了。

这也意味着,这种锻炼机会并不多见,特别是对于最需要锻炼的头胎。

目前最靠谱的一种说法,来自耶鲁大学的Deena Emera。

她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月经其实是子宫对抗胚胎的结果,这取决于母亲对自己子宫的控制权。

所有的胎儿,都会深入母亲的子宫汲取营养。

但物种之间会有深入程度的不同,如马、牛等胚胎仅位于子宫内表面,狗和猫则会稍深入一点。

而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胎儿,则几乎穿透整个子宫内膜,就像整个沐浴在母亲的血液中。

各种动物胚胎附植示意图

从直观感受上看,每月子宫内膜变厚仿佛是种植胚胎的沃土,是为了让胚胎更好地着床。

但事实上,子宫本身根本不想让胚胎着床。

毕竟胎盘一旦成功植入,母亲就会丧失对自己激素的全面控制权。

如胎盘能制造各种激素,然后利用激素操控母体,婴儿也可以直接不受限制地汲取母亲的血液供应。

胚胎在子宫壁着床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曾试图将胚胎移植到小鼠身体的各个部位。

腹腔、胸腔,甚至是后背等地方,胚胎都很轻松地着床了。

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原来子宫内膜才是胚胎最难扎根的地方。

它完全就是一个胚胎试验场,只有最具攻击性、最坚强的胚胎才能扎根。

由此可见,子宫与胚胎间的冲突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凶残。

所以根据这种母子间的战役,Emera的团队认为母亲是不得已才在胚胎入侵之前就做起了防御工作,让子宫内膜变厚。

这样才能使自身免受贪婪、自私的胚胎索取得渣都不剩。

那么为什么变厚了的子宫内膜又要脱落呢?解释是为了摆脱不良的胚胎

子宫与胚胎的战争,总有一方会以失败告终。

如果子宫失败了,胎儿就会在子宫中不断扎根成长,直到成熟被排出体外。

但胚胎攻城失败了,那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如果当时胚胎还处于游离状态,那也还好,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但若胚胎在子宫里是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那就麻烦了。

像是已经着床但还未形成脐带连接,又或是已虚弱到无法对子宫开展进一步攻势。

所以为了解决问题,统一每个月剥掉整整一层表面的子宫内膜,连带死掉的胚胎排除体外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没有任何怀孕迹象出现之前,大约就有30%到60%的胚胎是被以这种方式毫不客气地丢弃的。

而从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能够自恰的。

人类的胚胎向来容易发生异常,这与我们与众不同的性习惯息息相关。

不像其他哺乳动物只在特定的发情期才能交配,人类可以在整个生殖周期的任何时间交配,不存在发情期的说法。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延长交配(extended copulation)”,其他具有月经的动物,如蝙蝠象鼩(qú)都有这种现象。

“延长交配”导致卵子在形成几天后才受精,从而容易造成胚胎异常。

象鼩

如果遇上质量不好的胚胎,这对需要十月怀胎的母体来说才是巨大的浪费。

想象一下,为了一个虚弱不能存活的胎儿,冒这么大的险显然是不值得的。

所以自发脱落,在识别到不良胚胎时懂得及时止损,才是真正节约资源的方式。

此外,因为人类的发情期已消失,无论男女,随时都可以产生性欲,娱乐性更强。

所以,人类的交配次数就远远了任何一种动物。

而女性子宫被不良胚胎侵入的机会也会相应提高。

从这点看来,月经机制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总结一下就是,月经的存在可能是为了抵御胚胎的入侵,也可能是筛选劣质胚胎导致的现象,又或者是两种情况都有。

所以,我们全人类得以延续后代,还得感谢女性每月受的苦难。

至于痛经,则是月经的副产物了,也分为两种: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子宫内膜的脱落确实会导致血管的直接暴露而出血。

但正常情况下,自动脱落这一过程本身并不会带来什么异样感,有点类似于脱皮。

而原发性痛经,与自身前列腺水平相关。

大姨妈登门造访时,人体会分泌前列腺素-pgf2α,其能促进子宫平滑肌不断挤压收缩以排出脱落的子宫内膜。

如果前列腺素-pgf2α过高,则会造成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以及血管的痉挛。

这种情况下的痛经,也被称为原发性的,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的变化。

相对原发性,继发性痛经则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如盆腔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这类疾病一旦出现,则需及时治疗,对症下药。

其实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短寿、营养不良、青春期晚及没有道德约束等原因。

我们的从事狩猎采集的祖先,很有可能从第一次排卵就开始怀孕生子,然后一直都处于频繁的生育状态。

所以她们一生并没有受多少次大姨妈的折磨,经期可能会少至50次左右。

生活在马里的多贡人就是个典型的自然生育群体(不做任何避孕措施),此群体的女性一生只需要经历100次月经。

多贡妇女

而现代女性在一生的可育年龄里,平均约有450次月经。

这在整个文明进程里,其实是显得不太寻常的。

不过现代社会也有现代社会的好处。

在科学与科技的基础上,女性其实已经有权利选择不受月经的折磨。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短效避孕药这种神奇的存在。

1957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就首次审批通过了短效避孕药。

我们都知道,女性一生中能不受月经困扰的也就那怀胎十月(或绝经后)

短效避孕药的原理正是通过模拟机体妊娠的状态,让体内始终保持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

这样身体便会以为自己正处于怀孕状态,不再下令让卵巢排卵。

连续服用三周,停药一周。

这样在停药的最后一周里,女性便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规律月经。

但许多人不知道,其实那停药的一周不过是一剂安慰剂,每月的出血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月经”。

当初短效避孕药的发明者约翰·罗克(John Rock),是担忧女性每月少了大姨妈会感到不适应,才决定这个这种疗程。

事实上这种服药三周停一周的设计,从来都没有任何医学原因。

当年还是美国的女医生和护士门率先选择了抛弃月经——在服用完第三周药片后,马上开始下一板药物的服用。

到21世纪初,各种制药公司也纷纷推出了可以连续服用的药片。

如有的药片可连续服用12周;有的每三个月才出血一次;有的则可以让女性一年内不来月经等等,维持时间越来越长。

只是抑制月经,在医学史上还相对较短。

虽然目前认为,长期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然而面对一直陪伴着自己却又突然消失的大姨妈,女同胞们还是难以跨越心理障碍

但至少,现代女性还能将身体的控制权捏在手里。

*参考资料

Shreya Dasgupta.Why do women have periods when most animals don't?.2015.04.20

Suzanne Sadedin.Why do women have periods? What is the evolutionary benefit or purpose of having periods? Why can’t women just get pregnant without the menstrual cycle?.Quora.2014

Andrew M. Blanks ,Jan J. Brosens.Meaningful menstruation:Cyclic renewal of the endometrium is key to reproductive success.BioEssays.2013.04.12

Stephanie Buck.The inventors of the Pill decided women should still bleed every month.Timeline.2017.05.03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