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拜水都江堰 成都高新区邀请汤尤杯嘉宾乐游成都
2024年05月13日 20: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3日电 成都2024汤尤杯近期在成都高新区举行。除了周密的赛事安排,热情好客的成都人也举行了各种活动欢迎嘉宾们。近日,成都高新区邀请包括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3位前来参加成都2024汤尤杯的嘉宾,前往都江堰采风。一路上,大家说得最多的词是“Amazing”。

图为汤尤杯嘉宾游览都江堰景区。成都高新区 供图
图为汤尤杯嘉宾游览都江堰景区。成都高新区 供图

  以诚待客 汤尤杯嘉宾游都江堰

  “成都2024汤尤杯的比赛场馆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作为东道主,也有义务让远道而来的嘉宾们感受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采风行活动选择都江堰,也具有特别意义。”成都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区(市)县结对联动、创新共建结对联动合作区的决策部署,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成都高新区分别与都江堰市、大邑县结对联动。

  都江堰与成都高新区,一位是前行在岁月中的“探索先贤”,一位是开拓于新时代的“后起之秀”;一面是锦官悠闲“慢生活”的底色,一面是成都发展“快节奏”的亮彩;一个是千年天府文明的“开源者”,一个是成都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各美其美的城市气质,汤尤杯的嘉宾们深度体验到天府之国的两种魅力。

  在参观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安澜索桥、二王庙、南桥等景点后,嘉宾们对都江堰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一路走一路看,大家仔细聆听着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介绍,在奔涌的江流中领略世界最古老的水利科技成就、体验自然人文景观。在灌县古城,水流潺潺,古建林立,人们悠闲地坐在街边的竹椅上喝茶;美食街上,葱葱卷、串串香、豆腐脑……不大的店面却能享受到丰盛的美食,嘉宾们迅速融入进了古城人的生活,在这里品茗、尝小吃,全方位多角度地体验到了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都江堰图景。

 图为汤尤杯嘉宾游览都江堰景区。成都高新区 供图
图为汤尤杯嘉宾游览都江堰景区。成都高新区 供图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成都,成都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像是一座未来之城,我此前从未见过!”来自印度尼西亚的Dicky Herlambang Putra连连赞叹。马来西亚记者Ahmad Izzrafiq Alias说:“这里真是太漂亮了,我迫不及待想和家乡的人分享!”

  以赛营城 成都的美欢迎世界各地宾客

  逛古堰,游古城,“精彩汤尤,魅力成都”采风行第一站在嘉宾们的盛赞中落下帷幕,精彩的赛事,优美的风景,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交织,既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又有前沿的城市建设,都让采风团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借着2024汤尤杯的举办,成都再一次将世人的目光吸引过来。有着75年历史的汤姆斯杯和有着67年历史的尤伯杯是世界最高级别的羽毛球团体赛事。比赛场馆成都高新体育中心曾举办过世乒赛和大运会等重要国际赛事。在世界羽联秘书长托马斯·伦德看来,成都2024汤尤杯就是羽毛球赛事最好的呈现方式了。第一次在中国西部地区举办的汤尤杯,就是“办赛标杆”。

  近几年,成都先后成功举办世警会、世乒赛、大运会、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荣获多个国际体育组织授予的“黄金主办城市”“卓越贡献城市”“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全球最佳合作城市”等荣誉,体育赛事全球影响力跃居全国第三,“全球体育之都”名列全球第八、中国第二,向全世界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和成都这座城市的青春气息。

  国际赛事为成都带来的改变还有更多: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全民健身活动踊跃开展,体育产业总规模跃上千亿台阶。近两年来,成都累积新建改造31个体育公园,打造296个社区运动角、621个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推动体育场地面积增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成都年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5000场次以上,全市体育人口超过970万,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跃上千亿元台阶,2023年达到1160亿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690亿元,同比增长19.4%。

  以汤尤杯举办地成都高新区为例,近年来当地完成成都大运会乒乓球、篮球项目筹办工作,承办国际篮联3x3世界巡回大师赛(成都站)、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等8项重点赛事活动,荣获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筹备举办工作表现优秀集体”称号。借着体育场馆建设和国际赛事举办,成都高新区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服务,年内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全年累计开展高新绿道优跑、社区运动节等全民健身活动1200余场,参与群众约32万人次。辖区内居民的运动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成都高新区也将体育惠民落到了实处: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场馆公益开放时段长达348小时,惠及群众约6万人次。(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