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南头镇借“工改”破局,让最小镇变“大”丨深度
发布时间:2024-05-14 来源:中山+

最近,坐守中山北大门的南头镇“工改”传来“捷报”:

2023年,全镇规上工业增加值超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3年,南头镇“工改”项目投资占工业投资比例高达53.5%(全市“工改”项目投资占比为25.3%);

今年一季度,南头镇“工改”项目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59%

南头镇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 记者 文波 摄

南头镇名曰“南”,但地处中山“北大门”,毗邻顺德容桂,是中山“北融”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大湾区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未来将进一步成为中山北部交通枢纽和对接广佛的门户镇。同时,南头镇还是全市面积最小、土地开发强度最高的镇。

中山同样以“小”著称,是在广东省各市土地面积排行榜上排尾的城市。南头之于中山,既带来“观照”之道,又有先破先立的“领航”之用。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南头镇采访,探究该镇是如何破产业受制于土地瓶颈之困,走出一条具有南头特色的“工改”之路。

破空间逼仄之“困”
企业留下来
增资动起来

5月12日,中山市高通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通电器”)董事长王双心情有些激动,当天高通电器智能科技园项目成功封顶,他苦苦寻觅两三年的“自己的工厂”雏形终于落成。

中山高通电器智能科技园项目封顶仪式现场。 记者 文波 摄

作为南头镇民营企业50强,高通电器近几年发展势头颇好,其主营电压力锅、空气炸锅等厨房电器销路大开,年产值一度实现翻番增长。“无论是租用的场地,还是设备水平,都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了。”王双最近几年一直在到处找地,他并不想离开南头镇,这里有成熟的产业链,有经营多年的人脉资源,也有从初创期积累下来的深厚感情,但是他发现在南头镇拿到新供地的几率几乎为零,“不得不到周边东凤镇、黄圃镇、港口镇甚至江门市‘寻觅’”。

“为什么在南头镇拿到地的几率几乎为零?”

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给出的答案是,南头镇土地开发强度高达86.9%,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的“30%”,是中山土地开发强度最高的镇。囿于空间不足,南头镇多年来新增用地捉襟见肘,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和新项目招引落地“一地难求”。虽为工业重镇,但南头镇已十余年未能引进5亿级以上项目,工业投资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形势日益严峻。

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文波 摄

2022年1月,南头镇启动“工改”时面临的局面是,全镇95%工业用地由企业和自然人持有,具备改造条件的公有产权用地紧缺,镇下属公司、社区已出证工业用地不足600亩。

“企业自改”是南头镇“工改”破局的“关键一招”。2023年,在南头“工改”专班和经科部门的建议下,王双决定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达成“企业自改”。他看中原企业附近一块“低效用地”,决定出资购入。当年8月,高通“工改”项目启动建设,及至今年5月12日,项目封顶。“真的非常非常快,‘工改’专班点对点上门服务,帮我们解决所有疑难问题。”王双不无感慨。

根据改造方案,高通电器项目占地面积12.05亩,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2.6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亿元,未来几年有望突破5亿元,年税收约1000万元。这是一家亿元企业一步一个台阶的“上升之路”。

像高通这样有迫切增资扩产需求的企业还有很多,南头镇百亿级企业TCL空调和广东长虹,也都在南头“工改”启动后,迅速加入其中。

徐宁军介绍,为了“拓空间”,满足企业需求,“工改”以来,南头镇共推动78个项目完成拆除整理面积超1366亩,其中今年已推动15个项目拆除整理约163亩低效用地。建成和在建项目50个,施工报建面积合计超过164万平方米。其中,企业自改占八成以上

空间来,增资忙。据统计——

南头镇“工改”项目累计拉动工业投资成效明显,2023年,南头镇“工改”项目投资占工业投资比例高达53.5%,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上升至59%,预计今年全年将保持在55%以上。

纵向来看,南头镇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达63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横向比较,南头镇以最小的镇域面积创造了全市第三的工业总量,每平方公里实现年税收超过1亿元

螺蛳壳里可以做道场,小空间里也可以“改”出大能量。南头的“手无寸土”之痛,何尝不是市域面积仅1700多平方公里的中山的土地之困。中山“工改”已行至深水区,南头创造的“工改”成绩,更为这场全市攻坚战吹响奋进的号角。

破产业转型之“急”
“工改”联动技改
掀起家电产业数智化转型浪潮

驾车穿行于南头大道,老牌家电企业樱雪厨电披戴绿幕的新建大楼映入眼帘。大楼虽“犹抱琵琶半遮面”,但高标工业厂房的轮廓已现。

继续驾车深入几公里,沿着并不开阔的道路到达樱雪厨电总部旧楼。虽然旗下有多处工厂,但是樱雪厨电董事长李荣坤仍毅然选择了南头大道旁的“黄金位置”进行“工改”,将建成总部办公大楼及战略新品洗碗机、净水器、集成灶生产基地。

在李荣坤的规划中,总部大楼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将配建国家级实验室,生产将实现最大程度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做家电企业这么久,我现在很清楚,不转型升级,不到显眼的位置‘为自己代言’,连几个高级人才都招不到,更别说抢占市场了。”李荣坤一边开玩笑,一边道出了企业升级的迫切性。他怕老工厂留不住人才,也怕研发跟不上时代潮流,“新工厂将全力朝着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的方向展开研发,从技术、品牌形象、新品和人才支撑上推动企业升级。”

据介绍,樱雪厨电“工改”项目于2022年4月动工,目前已竣工,预计今年三季度投产,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将突破5亿元。

高通电器同样在谋划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新工厂按照智能信息化工厂打造。”王双认为,信息化工厂最大的竞争优势,是能够与客户实现数据共享,“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客户肯定选择能够实时掌握生产动态的生产商。”

王双坦言,以前租用的厂房,就算想投入,也不敢投入,经过近几年的调研,他早都想引入数智化改造了。通过“工改”,高通电器将打造一间国家级实验室,联合高校开展技术研发,“计划用三年时间,从现在的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到国家‘小巨人’企业。”

5月12日,高通电器智能科技园项目成功封顶。 记者 文波 摄

和李荣坤一样,王双也认可智能化生产在降低人力成本上也有帮助,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生产稳定性。

在两家企业投产之前,南头镇经科部门已介入推进技改,积极帮助企业对接技改补助。在南头镇“工改”专班干部黄建雄的印象中,“基本上,镇内重点‘工改’项目都是按照智能化数字化工厂标准建设的。”

数据显示,南头镇今年一季度促成12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1%

“我们始终把抓‘工改’作为经济稳增长、提效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工改’联动技改,支持引导企业加快购置新设备、开展数字化改造、推进技术开发等,发挥政策红利激励效应。”黄建雄说。在这背后,是中山已拿出50亿元真金白银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身为大湾区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和承载新时代中山制造产业集群十大舰队之一 的专业镇,南头镇拥有扎实的家电产业基础,形成了以空调、电视、冰箱等大家电为龙头,小家电门类丰富,零配件配套完善的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南头家电产业培育了3家百亿级、数十家亿元级企业和数百家规上企业,为南头镇工业经济的企稳创先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小微企业数量多、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技术含量有待提高,也是摆在南头家电产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工改”联动技改,为解答这道题目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底气所在。加速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工改”为南头家电产业带来的“副产品”,更是“工改”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启示。

来到南头镇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现场,可以发现这个由公有资产“工改”而来的项目,通过“定制化厂房+预招商”模式,已成功招引小米空调生态链供应商长虹宏源地热公司。目前项目一期即将完工,二期主体已封顶。

南头镇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 记者 文波 摄

宏源地热公司负责人在今年初曾表示,宏源地热公司通过全流程、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控制体系运作,以生产更健康、更高品质的空调产品。“在建设的时候,宏源地热已经深度参与,以符合小米的智能化生产要求。”项目开发方南头镇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奋表示,高质量的生产支撑,能够为中山招引到更多高质量的合作伙伴。

南头镇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效果图。 记者 文波 摄(翻拍)

破生活品质之“忧”
旧厂房原地“活化”
新消费应运而生

虽工业增长势头强劲,但很多人工作生活在南头镇,最常见到的景象就是工厂贴工厂、工厂贴居民楼,生活舒适度欠佳。邻鸡鸦水道而建的水上公园是南头人“透口气”的最佳选择,这里也是观看南头传统运动项目五人飞艇的最佳点。

眼下,水上公园隔壁闲置的“广利罐头厂”和“南头供销社”,正在加入水上公园“阵营”。

水上公园隔壁闲置的“广利罐头厂”和“南头供销社”,采用“旧厂房功能改变类微改造方式”进行“工改”。 记者 文波 摄

“广利罐头厂已闲置超20年,供销社属于历史遗迹,项目采用‘旧厂房功能改变类微改造’方式进行‘工改’,活化利用低效用地和厂房。”南头镇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主任张文聪是政府为项目派出的专项“服务员”,他介绍,南头引入顺德同类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运营方作为项目开发方,将把这里改造成为以休闲运动为驱动力的互动社区。项目建成后,将汇集观光旅游、文化创意、网红打卡、民宿集群、饮食娱乐和社区化办公等丰富功能。

广利罐头厂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汇集观光旅游、文化创意、网红打卡、民宿集群、饮食娱乐和社区化办公等丰富功能(效果图)。 记者 文波 摄(翻拍)

废置生产车间成了咖啡厅、餐饮美食汇,仓库成了文创办公区,卸货区成了酒吧、民宿,包装区成了运动场……改造现场可以看到,原南头供销社富南路街区改造工程已完成大部分,预计6月份可对外开放;主体部分原广利罐头厂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计划今年国庆节期间对外开放。届时,一个占地约67亩、申报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文旅新地标将出现在南头人面前,丰富整个中山北部镇街的文旅消费场景。

广利罐头厂改造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文波 摄

广利罐头厂改造项目为南头镇解决生活配套“顽疾”提供了新方案。徐宁军提起“配套”问题仍感头疼,南头镇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例为77:23(基本无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缺少大型商业综合体,高端商务酒店、大型商超、电影院等商业设施供给侧严重不足,本地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难以满足,导致出现“南头挣钱、顺德花钱”的“消费外流”局面。

多位北部镇街企业负责人曾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制造业不止需要好的生产硬件,也需要好的生活配套,才能招揽到更好的人才,留住年轻人,开发新业务。南头镇在推动“工改”中,综合实现生产升级和配套升级,从而达成真正的宜居宜业,正是“工改”的题中要义所在。

南头“工改”专班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记者 文波 摄

徐宁军表示,广利罐头厂改造项目建成后,与南头镇即将开业的海雅(兰桂坊)项目将形成镇内“双驱联动”,辐射全镇乃至周边地区,加快推动南头镇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以‘工改’为契机,我们对‘未批先建、超标违建、乱搭乱建’等现象进行大力整改,协同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等行动,全面提升镇域人居环境。”徐宁军说。

“工改”破局,南头居民和南头“打工人”无处可玩的局面正在改变。“活力南头”,显然并不止是一句宣传语,而是落在了每一次的“联合行动”中。

【新闻延伸】

南头“工改”亮点项目

商、住改工

海宝精密、合硕高品项目,由南头城建公司参与“工改”、亲自操盘,将滘心村107亩“商、住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引进2家增资扩产企业,预计达产后年收入可达6.93亿元。同时,带动长盈、阿克斯曼等用地商、住改工。

活化旧厂房

乘“工改”东风,南头镇推动闲置超20年、占地约67亩的广利罐头厂实现“微改造、精提升”,以1.2亿元的总投资,将项目打造成为南头镇文旅新地标。项目建成后,预计开业前3年年均营业额预计可达8000万元。

广利罐头厂旧厂区。 记者 文波 摄

盘活镇属资产

南头镇积极探索镇属企业参与“工改”新路径,集中力量打造的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被评为全市“工改”示范项目。项目通过“定制化厂房+预招商”模式,已成功招引小米空调生态链供应商长虹宏源地热公司。通过该项目的示范引领,推动片区周边111亩低效厂房主动参与改造。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