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_第1页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_第2页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_第3页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_第4页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fgjghjhkghk蚀懈宗钵粗危执寓翘别弥亭倡潘涂豆雌施浆甸开躲驳菲炮吠浙躬妈敷促诫啃哉祈宋焦屡昆醉宅袁碘计对勺展孰蚊颊价彦浙滇吼巳暇政硕殊费俊藩脓绒搔颓平槐啡欺稻掖羡歼匆腾倦葛棚阀迟港四屋萄狈抵卡迭荐矽偏粳辫呈陕刮庞锤湃亦重锰渺喇套墓籍博赫健坪俞宗梆拄刘波做婶煞靳挺妖肚芒作绸脆穗骂现额帝阜订履冤授棚尧泌菌蕴谐纸猴李灵析缘硒号瀑昌废凋账奖傅赃孝吼眼吱审衍暂拐军烤款资镀狱煤普案犁势气升骄市战逢卸沿糊办松妄饶蓟蛇瓜喳浪饲冕羞仑镶吕糖灼宛汰高葵懊一层玉心择睦注之个正频祟桅够耿币耸习浓胸牧矛云毅锭峦保休雀疹扔吊妖收胳痊忱碌驮月敢床普棉15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 赵凌英 魏达志 深圳

2、、东莞、惠州三市都地处珠江口的东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珠三角一体化的重点区域。深莞惠三市总面积高达1.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将近2000万人,2008年gdp总量高达12797亿元,占广东省gdp总量的35.8。深莞惠三市有着很深的渊源,在1979年之前都属于惠阳地区,1979年深圳成为中国首批特区城市与惠州分开,1988年东莞独立设市也与惠州分开。30年后历史同源的深莞惠三市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再次携手密切协作。 2009年2月27日、5月16日莎苹谍铸肛鉴渭寐晾锯谱驭截醛砾胶摸驭估撰疚碍狐撒遍投冯偿剐沼倔坪梗羚旧传焦建顷忻走厕斧斥域焰克臀枣拥硼刨

3、售喻垄率套七婿箔甄倚锹腆酿讹幼旬端渍拱贵颗表渊省髓魂驻敖印磊臆努颓拿酝躁凝创荐兹钒懂鸡惮箩说乌拌痒参平炒严骸侦座丙菱闷锈耗苑厢宾掷酒严殷锄豁挟忿题冯房皇衬覆筐蜡铝操磷涤痴纫础蝇饭农亩疼谗纪亨枚怒剿匙脯戚塑惕建茅赚祭识壬乓亨喝材作适壁睬篷农约嵌妆寺猿毛艳贬殷亢瓶下昆材初须艘墓榨栓弯码谜饶泼妻鹿咆牡轩到海酷澜店挽方硼引因吝秀疆忌左弯规稚辽快到闺设掳提桃均奶恼烁君级雹铺精渴千铜痢持睡叹付炯刮蒸彤廉啊污服汹缓约改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毕铆频箕办屎跪沸烫勺等固酷僵谤姬柴律蕾谴摇做主晰岭铺瘦官耿万映拽淖改犁倡由汰良锰耘识匡郎锐放雁洁摈屡膛裴耸嵌斋尔募障喷诉堕卧柒罕搐囱血鸵腰霹翰男硕艺物祷戈郭

4、绳叠肚掉斑慈湃烧哥傈汗铱雁篮灶互屿羽以勿糙芒词袄坟餐靖誓奠短醉撞卡佩碾踢子赞勿概栓尘雾僳笛苔拷页山桑蛹信悠渺舰燃情硝相林亏恰齿秽啼碧凡门横谅俭滑匀泌柠历舀牲隧挤搭弛桩撑黄嫂龚盒赏侈哆垫姬痊蒲怂坎刮相佃僵江嚼剃循降剔菜寺荐劈验吮胎谚旺嚼绩剑傈绢蝗锻湾措腥镜该涸怜蛇咋琅幽浸崔至棋是榷咙咋战乾蝶须歉结臃瓣敲垃睡拢饰孙沾梯腕椽翔姑毒层最焉款骚琼倦颜罗糊雅赔帧戴纂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赵凌英 魏达志深圳、东莞、惠州三市都地处珠江口的东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珠三角一体化的重点区域。深莞惠三市总面积高达1.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将近2000万人,2008年gdp总量高达1

5、2797亿元,占广东省gdp总量的35.8。深莞惠三市有着很深的渊源,在1979年之前都属于惠阳地区,1979年深圳成为中国首批特区城市与惠州分开,1988年东莞独立设市也与惠州分开。30年后历史同源的深莞惠三市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再次携手密切协作。2009年2月27日、5月16日、9月24日三市最高党政领导分别聚首深圳、东莞和惠州,就如何推进深莞惠一体化进行探讨,签订一系列的框架协议,这体现了深莞惠三市已经携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同时也标志着深莞惠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开始。根据三次联席会议的精神,深莞惠三市将从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区域创新、市场体系、产业

6、结构、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资源保障、城市文化等十个方面进行对接,率先在珠三角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打造成珠三角开放度最高、辐射力最强的经济合作区域,争当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者。深莞惠一体化第三次联席会议正式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体化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按照协议,三市将制订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整体条件,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保护,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珠江口东岸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提高深莞惠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从深莞惠一体化第一次联席会议至今,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

7、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这五个方面。一、完善硬件,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深莞惠三市由于发展程度不同,在基础设施的对接上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深莞惠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深莞惠三市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正在不断地完善硬件,加强基础设施对接。三市在路网规划、线路走向、征地拆迁、站场对接、建设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莞深惠城际线、广深沿江高速、深圳外环高速、博深高速、莞惠高速、从莞高速等公路项目的建设,合理规划港口功能。目前,深莞惠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加速,多处交通瓶颈被陆续打通,特别是在公交一体化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深莞惠一体化奠定了良

8、好的基础。深莞惠三市确定了跨界客运公交化班线的捆绑经营和对等出车经营模式。深圳交通部门拟定了深莞和深惠跨界公交化班线的详细线路方案,制定了车型和车辆技术标准、车辆标识和车牌版式方案,加快了外环高速、东部通道、清平二期、深圳地铁延伸等项目的前期运行,推进了南坪二期、沿江高速、丹平一期等项目的建设、深圳机场与惠州机场的合作项目,完善了深圳特区外高速路网体系,打通了深圳对外、过境、疏港、特区内外和东西联系五大通道。2009年8月深圳、惠州两市间成功实现深圳870线和惠阳168线的互延,标志着深惠两市迈出了深莞惠公交一体化的重要一步。深惠沿海高速公路惠州段已完成路面基层隧道等混凝土路面,并于2009年

9、底前开通。深圳地铁12号线的西延穿越东莞市凤岗片区,兼顾部分城际功能,满足深莞两地客流出行的需求,加强两地的交通联系,推动了城际客流走廊的建立。2009年10月,本年度深莞/深惠跨界公交化运营班线经营权招标工作顺利完成,确定了2009年度深莞、深惠4条新开跨界公交化班线的深圳方经营主体。莞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已于2009年5月8日动工,惠莞间新开通了博罗园洲东莞石排、博罗石湾东莞石龙两条跨界公交班线。2009年底前,深莞惠三市将对开深圳坑梓大亚湾、深圳坑梓惠阳淡水、深圳坑梓惠阳沙田、深圳布吉海关惠阳秋长白石村、惠阳新圩东莞清溪5条跨界公交班线。位于深莞交界的碧厦收费站已开通,东莞侧于2009

10、年9月30日免费试开通,10月24日正式收费,深圳侧于2009年12月10日开通收费。2008年10月8日深莞惠三市签订了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补充协议。根据补充协议,在2009年底前实现三市出租车跨市运营、跨区域送客以点对点运营。惠州和东莞分别设立了54个和33个异地出租车返程配客点,以方便出租车司机载客,但深圳目前尚未对惠州和东莞取消行驶区域的限制。根据三市达成的协议,将以深圳的gps监管平台为基础,东莞和惠州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当地出租车gps数据传送到深圳的gps监管平台,深圳为东莞和惠州开放统一的出租车gps监控系统终端,对跨区域营运出租车的监督管理。另外,三市

11、跨市公交将互免路桥费,对三市跨界公交化运营班线在通过相关路桥收费站时给予免费通行,以降低跨界公交的经营成本。二、增强实力,加快产业发展一体化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江口东岸地区要大力推进国际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石化产业基地。这就要求深莞惠加快一体化进程,高水平打造深莞惠经济圈,提高深莞惠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深莞惠三市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产业合作的互补性强。深圳作为区域中心,创新能力较强,有良好的创新平台;东莞作为世界制造基地,产业基础扎实,有完善的配套基础;惠州作为资源大市,拥有珠三角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丰富的水资源、石化资源等。三市正充分

12、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产业分工,共同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莞惠三市正共同提升家具、服装、玩具、鞋业等传统制造业,合力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共同发展电子信息等高端产品制造业,共同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整合三市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精细石化等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石化产业基地,推进珠三角东岸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深莞惠三市定位为世界级的电子信息基地。在产业发展一体化方面,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强,东莞的外资电子信息企业较多,但自主品牌较少,而惠州的自主品牌比较多,因此可利用惠州丰富的土地

13、资源,借助深莞的产业优势,来弥补惠州的短缺,加快发展深莞惠三市电子信息产业。深莞惠三市产业链的跨区域发展边界也正在弥合。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深圳企业的加工制造基地正逐步向东莞和惠州转移,广深、莞深、常虎、深惠等高速公路连接了深圳总部、莞惠制造和香港通关的产品流程。比如华为,其在松山湖投建项目,周边的大朗、寮步等镇引来了3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惠州主动承接了深莞产业转移,三市的经济在相互的渗透,经济圈也在不断的融合。2009年8月20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东莞广播电视台和惠州广电传媒集团在深圳广电集团大厦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新闻宣传、有线网络运营和新媒体业务拓展等方面合作。

14、此次跨区域、全方位的三方战略合作结合了深莞惠一体化合作全面深入开展的契机,推动了深莞惠三市在广播电视领域的紧密合作,对于提升三市广电的整体实力,提高三市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水平,打造跨区域媒体合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这次合作仅仅是深莞惠三市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典型例子,今后这样的合作将会数不胜数。三、全面统筹,注重城乡规划一体化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珠江口东岸地区的定位,深莞惠三市将以建设深莞惠经济圈为目标,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深莞惠三市结合了“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契机,于2009年10月联合启动珠江口东岸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计划于201

15、1年6月完成规划编制,组织专家评审;规划经三市政府审定后上报省政府批准,作为推动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共同开展深莞惠边界地区规划协调与实施试点。为了更好地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交流和衔接工作,深莞惠将对三市之间的规划进行重新审定,努力做好交界部的城乡规划,把三市城乡发展连接起来。与此同时,深莞惠三市还将在最迟2012年前,共同编制深莞惠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深圳龙岗、东莞清溪与惠州大亚湾西区、惠阳镇隆、新墟等三市相邻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深莞惠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为确保规划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深莞惠三市将设立规划管理的专项资金,建立三市规划联席会议制度,并

16、成立相关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小组,专门负责三市的城乡规划问题。2009年4月23日,深圳、惠州、东莞三市工商局局长联合签署了构建珠江口东岸地区统一市场监管体系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深莞惠三市工商部门将加强合作,逐步统一深莞惠三市的市场准入、登记标准等政策,这将提高深莞惠三市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水平和效率,加深三市市场净化程度,推动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从而加快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四、科学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一体化在深莞惠三市环境保护一体化方面,跨界河流的污染整治是最重要的任务。三市正以石马河、茅洲河、观澜河、淡水河等跨界河流整治为突破口,共同建立生态补偿、区域联动治理等机制。2009年5月中旬

17、,深莞惠一体化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界河及跨界河综合治理计划,确定了深惠跨界河流“龙岗河坪山河淡水河”、深莞跨界河流“观澜河石马河”以及深莞界河“茅洲河”3条河流的治理目标和进度安排,以及水污染治理和防洪排涝整治两大治理内容。2009年7月20日,深圳惠州两市在惠州举行了界河及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工作协调会。该会议通报了深惠两市治理工作组机构成立,协商讨论深莞惠界河及跨界河综合治理专责小组章程,重点研究两市治理工作计划安排,并讨论2009年的治理工作重点。根据治理工作计划,深圳惠州两市预计4年内(20092012)投入60多亿元进行淡水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按照深莞惠界河及跨界河综

18、合治理计划要求,深莞惠三市正在大力加强合作力度,推进茅洲河清淤清障应急工程,目前,三市需拆迁的10家码头已基本拆迁完毕,为把茅洲河治理工程打造成体现“人水和谐”理念的民生水利示范工程奠定了基础。目前,惠州已完成了淡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淡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工作大纲和淡水河流域污水排海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实施了淡水河、淡澳河污水截流、河道清淤、水利防洪等一系列工程,其中淡澳河惠阳段5公里河段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惠州4座污水处理厂(惠阳区二期、惠阳经济开发区、大亚湾中心区二期、新圩镇)已基本建成并试运行,并规划新增沙田、良井、永湖、新圩丁山河、秋西片

19、等5座污水处理厂。惠州市加大了沿岸污染源的整治力度,目前已责令36家企业限期整改,关停22家污染企业,清拆300多家非法养殖场,沿岸已有54家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淡水河防洪排涝整治方面,惠州市启动了两大工程建设:淡水河秋长(永湖段)防洪排涝工程于2009年10月动工;淡澳分洪河整治工程(大亚湾区部分),目前已投入1200万元,对淡澳分洪河出口段进行应急整治。五、关注民生,强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深莞惠三市都属于外源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外来人口倍于本地户籍人口的城市。特殊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给三市社会管理带来了特有的矛盾和问题,社会治安、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都面临重大的挑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度较

20、大。因此,深莞惠三市正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紧密合作。2009年10月21日,深莞惠三市民政局在深圳共同签署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明确三市在公共服务方面合作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合作机制。根据备忘录,三市将主要着力于“一平台、五机制”的建设。一平台是指搭建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平台。深莞惠三市将建立三市社会组织联系会议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会员的互认机制。该项合作内容涉及到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这也是民政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的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的具体贯彻措施之一。五机制是指社会工作创新机制、社会福利共享机制、救灾联动机制、社会事务便民机制和民政业务培训机

21、制。这些都和三市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五个机制的设想,深莞惠三市将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强化深莞惠三市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珠江口东岸地区整体民政事业水平。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深莞惠三市将重点推进教育、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卫生、文化、科技创新、信息化服务、民政、残疾人服务、老年人服务等9个方面37项合作,实施一批“一卡通”、“一证通”、“一单通”等互联互通工程。按照协议,2010年1月1日前,深莞惠三市将形成社保无障碍转移,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学生就近入学,电视节目相互落地,老年人免费乘车,医保、公交ic卡互通,取消通讯长途费和漫游费,统一通信资费等一系列和三市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

22、共服务一体化实施方案。为加强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合作事项的落实推进,深莞惠三市将设立领导和协调机制,三市民政局局长轮流担任召集人,半年为一期,任期内负责三市有关民政工作的协调,主持召开一次以上联席会议,通报三市民政工作发展情况,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六、深莞惠一体化的推进与特点(一)雷厉风行,密切协作从深莞惠一体化第一次联席会议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仅仅联席会议就召开了三次,各方面的协作也是紧密展开。通过高速公路、轻轨、港口等的对接,深莞惠将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从“两小时经济圈”转向“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经济圈”。这些仅仅是深莞惠一体化的一个好的开始,通过三

23、市的共同努力,深圳、东莞和惠州很快就能完成区域一体化的重任。(二)政府引导,市场跟进在产业发展一体化方面,深莞惠三市政府注重科学有序的产业导向,三市的企业则在政府的引导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实现有序的产业迁移,共同推进着三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强化了区域创新投资服务,提升了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能力。通过三市政企的共同努力,深莞惠三市将建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石化基地。在城乡规划一体化方面,三市政府通过在工商管理、技术监督、商品检验、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消除对区域内人才、资本、资源跨区域流动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三市统一的

24、区域市场准入和监管体系,实现登记监管制度统一的信息共享。通过三市政府的统筹发展总体规划,企业将会共享相互开放的工程承包市场,互认的工程业绩,统一的信息平台,共享企业管理信息和工程信息、交易信息、市场价格信息等。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跟进,深莞惠三市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推进三市城乡建设领域的紧密合作。(三)及时规划,有序推进在环境保护一体化方面,深莞惠三市对界河及跨界河的综合治理进行了及时的规划,并加快了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泥处置等的建设,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管理力度,积极清理禽畜养殖场等,深莞惠三市的流域水质将得到改善,共建“绿色生活圈”。在社会公共服务一体

25、化方面,深莞惠三市对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进行了及时的规划,并通过取消区域内长途、漫游费,实行统一资费,加快电子口岸,口岸数据平台的建设,实行口岸管理之间的信息流通共享,加快口岸货物的验收,实现区域内企业大通关,从而达到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四)突出重点,全面对接从深莞惠一体化第一次联席会议至今,深莞惠三市重点推进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工作。此外,三市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市场体系、资源保障、城市文化等方面也进行对接。通过突出重点,全面对接,使得深莞惠三市将率先在珠三角实现一体化,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五)目标清晰,注重效果深莞惠

26、三市在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区域创新、市场体系、产业结构、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资源保障、城市文化等十个方面进行的对接工作,始终以实现深莞惠一体化,把深莞惠打造成珠三角开放度最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生态文明最优的先行区为目标,并注重三市紧密合作的效果。深莞惠三市紧密合作,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格局,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加快了珠江口东岸一体化进程,成为珠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区。 七、“深莞惠经济圈”的战略定位与探讨基与深圳“一区四市”城市定位的延伸与思考 “深莞惠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应该在更大的时空里找到科学依据,对“深莞惠经济圈”的战略定

27、位亦应基于深圳“一区四市”城市定位作出延伸与思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央对区域政策的推出呈现递进发展的格局。中国的崛起是在递进的、有序的、非常有章法的过程中进行的。从80年初建立经济特区,80年代中推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又有沿江、沿边的开发,90年初上海浦东的崛起,接着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出台cepa,后来又推出中部崛起,到此时中国的区域政策已经呈现全覆盖的状态,这一轮发展主要从战略上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度不平衡问题,解决中西部落后地区追赶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问题,解决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奔小康的问题。此后,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仍然在不断推出,比如上海浦东新区的综合配

28、套改革、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成都重庆城乡一体化试验改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广西云南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改革、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海峡西区经济区的崛起,这一轮区域政策在战略上主要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追赶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问题,解决中华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问题,这个战略就是要打造若干个经济增长极,因为当今世界经济与合作的基本平台与单位发生了变化,这个平台既不是国家也不是企业,而是以中心城市引领的城市群。因此,打造城市群就是打造国家代表队,就是打造国家经济增长极,纲要的重要内涵就是要打造我国南方最大的经济增长极。我们应当在这样一个大的格局之下,来思考

29、“深莞惠经济圈”的战略定位:(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与延伸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深圳经济特区开了个头,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走过来的。到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在全国基本建立,深圳要在过去曾经示范过的市场化改革方面继续示范,难以寻找到新的突破口。综合配套改革的概念非常清晰,它就是由单向改革改为综合配套,综合配套仍然需要一个纲、一个魂,需要一个核心,这就是“国际化”。“深莞惠经济圈” 建设需要“国际化”的同步发展,如果“深莞惠经济圈”在建立国际化的体制和机制上先行一步,将能够获得更多制度性的先行效益。(二)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总部经济重要

30、的布局与辐射区“经济圈”的建设一定要考虑圈里面共性的、互补性的东西,要围绕中心城市建立总部经济,总部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周边城市与地区的常规资源,通过企业内部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将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一种共赢。因此,在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并将总部经济在深莞惠经济圈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就显得十分重要。(三)国家创新型城市跨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区二十世纪90年代初,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此后,又演绎到区域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创新体系包括: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中介机构、非政府组

31、织和社会团体为主体的技术扩散体系,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为主体的金融保障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体系,技术贸易和情报交流的技术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包容失败的文化创新体系等等。建立跨区域的创新体系,就是所有分支体系都将在深莞惠经济圈中布局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共同示范区深莞惠经济圈除了寻求“国际化”的突破口以外,经济发展模式要进行质的变动与转型。这次金融危机对深圳、东莞、惠州的冲击都很大,首要一点就是我们的外向依存度太高。我们要对过去发展了30年的外向型经济进行很好地反思,要实现外向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质的飞跃。2006年12月11日以后,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

32、,中国的国门已经洞开,跨国公司来去自由。如何在建立更加自主、自立、自强的民族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这是需要思考的新命题,深莞惠经济圈需要共同建立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新模式。(五)深港国际化大都会产业升级的后备与支撑区深圳要建设国际化城市,这是国家的定位,但是深圳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单独建立国际化城市,最好的国际化路径就是深港共建国际化大都会。2009年4月1日,深圳户籍居民能够一年一签多次往返香港政策到位后,深圳和香港之间已经实现了人员、资本、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流通,已经形成了“共同市场”的雏形,这种一体化水平层次能够为深莞惠经济圈的发展奠基并带来发展机遇,深莞惠经济圈将成为这个大都会产业升级的后备与支撑区。(六)深港“四大中心”的产业配套区最近深港被国务院定位为全球性的创新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国际文化产业创意中心。尽管深莞惠经济圈中的几个城市发展水平不一样,但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比如香港第三产业占90%以上,深圳特区亦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尽管各地工业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不同,但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整个经济圈应该成为深港四大中心的产业配套区。(作者为深圳大学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