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吕正操87岁高龄赴美,张学良好奇地问老部下:你咋跑周恩来那边了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1955年,吕正操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

但与其他大多数开国将领不同,吕正操并不是从红军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的。

他精彩纷呈的过往经历有些鲜为人知,在加入我军之前,曾在东北奉系军阀任重要职位。

后还担任过“少帅”张学良的副官,并陪同张学良一同参加了西安事变,可以看出,他与张学良之间的关系甚好。

一直到1991年,87岁的吕正操不顾病情,亲自赴美探望张学良,这一对挚友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分别后,终于得以重逢。

吕正操赴美探望张学良时都发生了什么事?他与张学良之间有着怎样深厚的情谊?吕正操又是如何加入到我军阵营的?

一、吕正操受中央委托 赴美拜访张学良

1991年3月,吕正操因为身体原因,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休养。

有一天,病房里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分别是张学良弟弟张学森的女儿张闾蘅,和杨虎城之子杨拯民。

两人此行的目的,便是告知吕正操: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这一消息。

再次听到张学良的名字,原本身体不适的吕正操突然来了精神,他与张学良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但在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吕正操就再也没有见到过曾经的“少帅”了。

这半个世纪以来,吕正操一直都想念着张学良,时刻希望可以找到机会,与他重逢寒暄。

如今,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无疑是一个重逢的好机会。

很快,台湾当局批准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在国内传开了,这一消息也同时惊动了中央。

邓公在知道此消息后,立刻向中央致电,要求商定一下赴美探望张学良夫妇的人员。

这个时候,有关方面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吕正操,恰巧这也是吕正操心中所想。

就这样,1991年5月23日,吕正操坐上了民航的航班,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奔赴这场横跨半个世纪的重逢。

5月29日,在经历了诸多复杂的申请和交涉后,吕正操终于被允许与张学良见面了。

中午时分,吕正操一行五人一同来到了张学良夫妇位于纽约的住所。

进入电梯后的吕正操,心中还怀揣着忐忑的心情。

他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人之间的情谊是否有了变化?政治立场是否出现了不同?对于过往的种种事件是否不可提及?

这都是吕正操要考虑到的。

而在他刚到达指定楼层,电梯门打开的瞬间,就看到了早已等候在电梯外的、满脸笑意的张学良了。

这一刻,吕正操来之前的所有疑虑都荡然无存。

时过境迁,虽然两人的外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依然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彼此。

这两位半个世纪未见的老友,在电梯口热情相拥,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

随后,张学良邀请吕正操到客厅入座。

入座后,两人便开始寒暄起来,询问对方的近况、家中亲人的情况以及国内发展的动向。

吕正操耐心地为张学良一一讲解,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讲到改革开放。

张学良听得很是入迷,从他朦胧的眼中可以看出,他时时刻刻都在怀念着大陆,怀念着故乡。

讲完之后,张学良突然幽默地说道:“我现在很迷信,信上帝。”

听张学良这么说,吕正操也顺着回复道:“我也迷信,我信人民。”

张学良听完默默点头表示肯定,吕正操又补充道:

“我相信人民才是对的。蒋介石和宋美龄两个人都信上帝,最后国民党800万军队不还是被我们打垮了,最后无奈逃去了台湾。”

吕正操话音刚落,张学良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对吕正操问道:

“你是怎么跑到周恩来那边的?”

张学良有这样的疑问也可以理解,毕竟吕正操是在西安事变后才来到我军阵营的。

而那时的张学良已经被蒋介石软禁了,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更不了解吕正操的心路历程了。

于是,借着张学良的这一疑问,吕正操开始与张学良回忆一同走过的路途,和那段鲜为人知的过往……

二、吕正操的过往 少帅的得意副官

1904年,吕正操出生在奉天省海城县。

他所居住的村子中间,有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铁路横穿而过,那就是南满铁路。

这条铁路虽然从村子中间穿过,但是吕正操从小就被家人告知:不能靠近铁路。

他很不解,既然是村里的路,为什么不能去呢?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一有时间便来到铁路较远处的一处高墙上观察。

吕正操看到,铁路的两边全是穿着军装的士兵,这些人便是当时占据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

渐渐的他发现,只要有人靠近铁路,就会受到关东军的厉声恐吓,更甚者还会被当众殴打。

看到这一幕的吕正操,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这是国仇,是中国人的耻辱。

从这个时候起,尚且年幼的吕正操,便已经开始有了加入军队、赶走日本关东军的想法了。

在吕正操18岁那年,他加入到了东北军。

可能是缘分使然,在刚刚加入东北军后,他就被分配到了由张学良担任旅长的卫队旅一团三营当兵。

后来,卫队旅在全旅招考一名文职人员,负责张学良的文书工作。

当时的奉系军阀中,大多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而上过学堂的吕正操便轻而易举地被选中了。

从这时起,吕正操与张学良有了正式的接触。

张学良经常夸奖吕正操的字写得漂亮,还夸他文笔很好,除了工作外,张学良还称赞吕正操人品贵重。

总之一句话:吕正操获得了张学良的赏识。

1923年,张学良担任东北讲武堂校长,在他的推荐下,吕正操也来到讲武堂学习军事知识。

在这里,吕正操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天赋,这让张学良对这位年轻人更赏识有加了。

1924年9月,吕正操跟随张学良参加到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中。

在这场战斗中,虽然最终奉军取得了胜利,但是吕正操却因此看到了奉系军阀中所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内部斗争,对此大失所望。

1925年,吕正操从讲武堂毕业后,悄无声息的离队了。

仅仅过了两个月,张学良就派专人前往吕正操的家中,请他归队任职,担任少校副官,做张学良的“随身护卫”。

那时的吕正操,只是对奉军失望,但对张学良开明的思想还是很佩服的。

于是考虑再三后,吕正操答应了张学良。

在担任副官期间,吕正操和张学良二人可谓是无话不谈。

两个思想先进的年轻人,互相交流和交换着自己对当下局势的独到见解。

这个时候的张学良,早已不把自己看作是吕正操的长官,反而是将吕正操看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或者说是自己的弟弟。

但这样思想碰撞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密谋炸死,整个东北军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张学良身上。

后来,张学良正式宣布东北易帜,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的主张,唯有吕正操始终与他站在同一战线上。

两年以后,吕正操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骤然发生了。

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对沈阳进行袭击,这便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对整个东北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侵犯。

而蒋介石却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由,向张学良要求实行“不抵抗”的政策。

这样一来,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三省全域沦陷。

从小就痛恨日本人,并发誓要将关东军赶出东北的吕正操,如今又眼睁睁看着侵华日军将自己深爱着的故土一点点侵蚀。

在这样的惨痛经历下,吕正操恨意更加深刻,并对国民党完全失去了信心。

这样的内心感受,也同样预示着吕正操思想意识的转变。

三、思想转变 张学良直言:你的路走对了

不过具体的,还要从1928年开始说起。

那一年,吕正操奉命临时担任了东北高级军官娱乐场所的负责人。

在这期间,他结交了许多军中的进步人士。

他意识到了想要振兴军队,不能只做口头功夫和纸上功夫,手中握住实权才是关键。

于是,吕正操向张学良申请调任军队任职。

次年春天,在张学良的举荐下,吕正操正式担任独立16旅的参谋处处长,开始接触军队管理方面的各项事宜。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以及“不抵抗”政策所导致的后果,让吕正操再次失去了奋斗的方向。

1933年热河战斗之后,吕正操担任了116师第647团的团长。

此时,一个影响他一生的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中共党员刘澜波。

当时,刘澜波正在东北军内部展开抗日救国的动员运动,吕正操因此与他相识。

从他们的口中,吕正操得知了共产党,得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股先进思想的传递让他第一次看到了救国的希望。

从这之后,吕正操就开始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可当时的他仍在张学良的麾下,考虑到与张学良的情谊以及张学良所怀有的抗日救国的决心,吕正操始终都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对其告知。

直到1936年的一天,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36年10月末开始,吕正操便跟着张学良辗转多地,目的就是劝诫蒋介石能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但在这期间,张学良屡屡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一直到12月11日,蒋介石召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用晚宴,席间宣读了发动“第五次围剿”行动的命令。

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张学良,一场巨大变革在他的心中酝酿。

12月12日,东北军及十七路军在清晨宣布兵谏,当即将蒋介石关押起来。

随后,张学良通电全国,要求大家联合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便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在经历十几天的交涉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景得以实现。

这历史性的时刻,吕正操尽收眼底,他打心底里佩服张学良的壮举。

然而,吕正操不知道的是,这也成为他与张学良在未来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最后能够相见的一段时日了。

在与蒋介石共赴南京后,张学良便遭遇禁足软禁。

西安事变以后,吕正操奉命回到了东北,开始准备抗日救国的伟大征程。

1937年,他提拔了几位共产党人,这一举措引起了军长万福麟的质疑,并将此情况上报给了蒋介石。

对于万福麟的行为,吕正操非常不满。

如今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已经完全达成,然而军中却依然留存有像万福麟这样的反动派、顽固派思想,简直是不可理喻!

更可恨的是,国民党方面竟然还真下达了对自己的处分,这种行为分明就是在践踏国共合作的方针。

就这样,吕正操对国民党内黑暗的官场氛围已经忍无可忍了。

一气之下,他将自己所率领的691团从国民党队伍中脱离了出来,改编成了一支抗日人民自卫军,然后一举挥师北上。

吕正操的壮举,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认可。

1937年5月,吕正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与此同时,他所率领的抗日人民自卫军也顺利编入我军麾下。

说到这里,张学良的疑问已经全部解开了,他语重心长的对吕正操说:

“你的这条路走的太对了!我到现在一直都有一个遗憾,就是没能亲自指挥抗日作战,没能亲眼看到东北回归。”

说完这些话,张学良和吕正操的眼角,都泛起了一丝泪痕。

结尾:

无论是张学良还是吕正操,他们都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张学良最终发起了“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而吕正操,在看透官场的黑暗和国民党的卑劣意图后,毅然决然地来到我军阵营,选择站在“人民”这边,也同样令人钦佩。

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能够学到一个道理:当面临抉择和困惑时,只有毫不犹豫地站在正义的一边,才能收获最终的成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悦悦侃历史
悦悦侃历史
识历史,学知识
807文章数 198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