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泥鳅,这些关键技术要掌握

稻田养泥鳅是一种粮经结合的新型高效农作模式,近年来在海盐、开化等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在这一种养模式中,泥鳅可取食稻田中的害虫,减少水稻农药防治成本,其粪便可以肥田,滋养水稻,而稻田又为泥鳅的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从而实现稳粮增收。

产量效益

据调查,在稻-鳅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中,泥鳅亩产量为544公斤,平均价格每公斤50元,亩产值2.72万元,每亩成本1.115万元,亩效益1.605万元;水稻亩产量为356公斤,亩产值3702元,亩成本1770元,亩效益1932元,合计亩产值3.0902万元,亩成本1.292万元,每亩实际效益为1.7982万元。

茬口安排

水稻播种期为5月15日-20日,移栽期为6月5日-10日,11月上旬收割;泥鳅放养时间为5月初,11月初开始捕获泥鳅,抓大放小。

关键技术

一、稻田设施建设

1.稻田选择。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稻田。

2.开挖鱼沟。稻田四周开挖环型鱼沟,每隔40米左右开挖一条直沟,成“田”字形,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10%-15%。如田块较小,可挖成“十”或“井”字型沟。田和沟之间要布设一定数量的进出通道,以便泥鳅能从不同方位进入稻田活动和觅食,需要搁田时泥鳅能回游到沟内。

3.建防逃设施。泥鳅的逃逸能力较强,进排水口、田埂的漏洞、垮口,田水漫过田埂时等都可能造成泥鳅逃逸,因此在进、排水口需建二道拦网。

4.布设防鸟网。为防止鸟类等天敌危害,稻田四周及顶部需布设防鸟网。

5.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池铺设陶粒层及鱼类净化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出水池通过污水处理池,达到合标排放及重新利用的目的。

二、泥鳅放养及管理

1.品种。泥鳅品种选用生长较快的“台湾泥鳅”,也可采用本地“青鳅”和“黄斑鳅”,每亩放养数量为1.8万尾。

2.喂养。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殖质或泥渣。稻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培肥水质外,还应进行投饵喂养。5月和11月在养殖沟投喂,6-10月稻鳅共生期,在水田中投喂。

3.水位管理。水稻种植后,返青期沟水低于田面,泥鳅在养殖沟中活动。水稻开始分蘖到水稻蜡熟期,沟、田水相平,泥鳅与水稻共生。10月上旬,水稻黄熟后至第二年再次种植前,沟水低于田面,泥鳅重回沟内。

4.稻鳅共生管理

①稻鳅共生期为6月10日至10月上旬。

②田水深度。6月稻田水位保持在5厘米左右,7-8月高温季节,提高水位,以降低水温,水位保持在10-15厘米;9-10月,稻田水位保持在10厘米,10月上旬开始降低水位,10月10日前排干田水,让泥鳅回游到养殖沟。

③除草。水稻田不需要耘田或化学除草。

④施肥。施用有机肥,培肥水体,为泥鳅提供饵料。稻鳅共生期可减少饲料的投喂。稻鳅共生稻田不能施用化肥。

三、水稻种植管理

1.选种。选用高产优质抗倒的粳稻品种。

2.肥水管理。6月中旬至10月上旬,稻田、沟水相平,田里基本保持浅水层,中间适当露田。10月中旬排干田水,使田土逐渐硬实,便于机械收割。

3.病虫防治。水稻生长期间不喷施农药,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如8、9月放养赤眼蜂,防治螟虫类虫害;利用黄板防治稻虱类,7月开始每亩插黄板40-50块;挂性诱剂瓶,防治螟虫类害虫;安装太阳能灭虫灯,每10亩安装一盏。

海盐县农作物管理站 陈生良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汪明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