苡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苡仁的功效与作用:苡仁是常用的中药,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苡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有良好疗效。请看下面介绍

目录 1.薏米和薏仁的区别 2.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3.薏苡仁七大药用价值 4.薏米的营养价值 5.哪些人不能吃薏米

1薏米和薏仁的区别

  没区别

  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如何挑选薏米

  薏米其状呈宽卵形或椭圆形,长4~8㎜,宽3~6㎜,表面呈乳白色、光滑、偶有残留的黄褐色种皮,顶端钝圆,基部较宽而微凹,是淡棕色的点状种脐,背面圆凸,后面有一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呈白色,气味微甘,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1、选有光泽的薏米

  选有光泽的薏米

  要看薏米是否有光泽,有光泽的薏米颗粒饱满,这样的薏米成熟得比较好,营养也最高。

  2、看薏米的颜色

  好的薏米颜色一般呈白色或黄白色,色泽均匀,带点粉性,非常好看。

  3、品薏米的味道

  上品薏米味道甘甜或微甜,吃起来口感清淡。

  特别提示:

  在挑选苡米时,一定要闻一闻,因为现在有人将放置时间较长、较陈旧的苡米,经过漂白加工后,可以使其表面颜色返白,但是其味道却很难改变,如放置时间太久,苡米的甘味会大大的减少,有些甚至还会有一些霉变的味道,另外还可以将其敲开,看一下里面是否为白色,如果发灰有霉味的请不要买

2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薏米、薏仁米、草珠子。

  来源: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干燥种仁,多为栽培,亦有野生。

  产地:过去主产福建莆城,莆田称“莆米仁”,河北安国,阜平称“祁薏米”;辽宁辽阳,庄河称“关米仁”,现全国各省均有栽培。

  性状鉴别:种仁呈卵形—椭圆形,基部略平,顶端钝圆。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的淡棕色种皮残存,基部凹入,中央有点状种脐。侧面有腹沟,沟内淡棕色(有残留种皮)。依腹沟方向纵切可见胚乳较大,白色粉质,盾片狭长,淡黄色,油质,胚细长,位于腹沟一侧,上端为胚根,下端为胚芽。种仁横切肾形,质坚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无碎粒,无粉屑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薏苡素、甾醇、氨基酸、维生素B1、薏苡仁脂。

  功效与作用:能利水渗湿,有助于清热排脓和治肌肉风湿。关于后者,现代医学已证实,以薏仁油作用于蛙肌,确能使肌肉挛缩减少,这就为前人的经验“薏苡仁治湿痹拘挛”提供了初步的科学根据。本品又能健脾止泻,可能与其所含维生素B1有关。

  炮制:生用或炒用。

  性味:甘淡。

  归经:入脾尾肺经。

  功能:利湿清热,健脾补肺。

  主治:水肿脚气,食少泻泄,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临床应用:作为辅助药,用于利尿消炎,去湿止痛、健脾止泻。

  1、用于治疗轻症水肿,尤为脚气水肿较适宜。慢性肾炎而水肿较轻者,可用薏苡仁和鱼腥草等利尿退肿,并可根据患者脾肾阳虚的情况酌加杜仲、菟丝子、黄芪等补益药,方如薏苡仁杜仲汤。

  2、用于治疗内痈。例如治肺痈的苇茎汤,治肠痈的肠痈方,均用本品配合。

  3、用于治疗湿热痹痛(录入风湿性肌炎、多发性神经炎),可缓解肌肉挛缩疼痛,无论热症寒症都可用,偏热的,配络石藤、稀签草;偏寒的,配麻黄,方如麻杏薏苡甘草汤;湿重的,再加配苍术,方如薏苡仁汤。

  4、用于健脾止泻。薏苡仁的效力虽不及淮山药,但仍能进食欲,帮助消化,治脚气病和脾虚泄泻。在健脾方剂内也常采用,如参苓白术散。

  此外,本品又可治皮肤扁平疣。可用50g,水煎服,或以100g煮粥,服用一个月作用,有一定效果。其治疗原理尚待研究。

  用量:15~30g,大剂量可用到60~90g。

  处方举例:1、薏苡杜仲汤:生薏苡仁24g,杜仲12g,土茯苓30g,菟丝子9g,金狗脊18g,黄芪30g,鱼腥草18g,四叶参30g,水煎服。

  2、麻杏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麻黄4.5g,杏仁6g,生薏苡仁15g,甘草3g,水煎服。

  3、薏苡仁汤(《张氏医通》):生薏苡仁24g,苍术9g,麻黄6g,桂枝6g,当归9g,白芍9g,生姜9g,甘草3g,水煎服。

  注:1、本品生用为主,炒用只用于健脾。2、本品效力较缓,故用量宜较大。3、据报道,实验研究发现薏苡内脂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临床上也曾试用薏苡仁配白花蛇舌草、全蝎、生甘草等治乳癌,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又薏苡仁的丙酮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还不能肯定。

3薏苡仁七大药用价值

  薏苡仁的营养价值

  薏苡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且比例非常接近人体的需要。经测定,每100g薏苡仁中约含有蛋白质9.4g、脂肪2.7g、碳水化合物66.5g、维生素B1 0.33g、维生素B2 0.13g、烟酸7.9mg、维生素E0.22mg、膳食纤维4.9g,以及磷、铁、钙、锌、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另外,薏苡仁还含有油脂类物质7.2%,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到85%

  薏苡仁的药用价值

  薏苡仁是药食两用的植物,与其它药材一起使用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⑴抗癌、抗肿瘤 薏苡仁中含有抗癌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包括:自由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其抗癌的机理是通过改变细胞凋亡的机制来抑制癌症的发展。研究发现,薏苡仁提取物可以抑制结肠癌蛋白的表达,其丰富的膳食纤维,也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

  ⑵抗炎镇痛 薏苡仁含有抗炎的活性成分,具有消肿散结、收敛降火之功效。用薏苡仁与茯苓、桂枝等药材制成苓桂薏苡仁汤内服,配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有效率达96.5%。

  ⑶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薏苡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对治疗扁平疣有不错的疗效。用薏苡仁和其它几种中药组成大青薏苡仁汤治疗扁平疣,有效率达97.03%。用薏苡仁和杏仁、白蔻仁制成的三仁汤治疗“聚星障”、“青风内障”等眼科疾病,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⑷多种抗病作用 薏苡仁蛋白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效成分。如其所含的植物抗病原真菌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热稳定性。薏苡仁油脂能减缓或消除肌肉痉挛、舒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功能,并可降低血清钙和血糖。

  ⑸抗衰老 薏苡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在抑制有毒的脂类过氧化物、稳定不饱和脂肪酸、维护细胞膜完整、抗衰老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⑹美容减肥 现代研究证实,薏苡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B2,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在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防脱屑、皲裂、皮肤粗糙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

  ⑺利水消肿 薏苡仁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其油脂提取物薏苡仁素、薏苡仁油、薏苡酯三萜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减肥作用。使用生薏苡仁和决明子、山楂、丹参等制成的瘦身饮,治疗肥胖病,总有效率为71.7%。

  除了具有美容和减肥功效,薏苡仁还有美发的作用,可使头发光滑柔软并防止脱发

4薏米的营养价值

  1、薏米因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

  2、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薏米能增强肾功能,并有清热利尿作用,因此对浮肿病人也有疗效;

  3、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

  4、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几率;

  5. 薏米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肤色,并且它对于由病毒感染引导起的赘疣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 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对防治脚气病十分有益。

  薏米的使用效果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泄泻、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肠痈、淋浊、白带等症。

  1、利水渗湿,有渗利水湿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毒脚气等病症;

  2、祛风湿,能祛风湿,除痹痛,可通利关节,缓解拘挛。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疼痛;

  3、清热排脓,用于肺痈,常配苇茎、冬瓜仁、桃仁,可促进脓痰排出。用于肠痈,常配丹皮、白花蛇舌草等。

  4、健脾止泻,本品炒熟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夹湿之泄泻;

  薏苡仁淡渗利湿,微寒清热,以清利湿热为主,兼有健脾之功,适于脾虚湿盛、湿邪下注及肺痈等症。

5哪些人不能吃薏米

  1、孕妇

  薏米是一种药食同源之物,中医认为其质滑利。药理实验证明,薏仁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促使子宫收缩,因而有诱发流产的可能。

  2、津枯便秘者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清热的效果可能会对便秘的患者有改善,但是薏米有非常强的利尿作用,可以加重便秘,并且薏米仁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便秘的患者最好不要吃薏米!

  3、滑精、脾虚无湿、小便多者

  特别提醒的是滑精、脾虚无湿、小便多者也不宜食用。由于薏苡仁擅长利湿,因此,热病后津液耗损,或者平素阴虚、阴虚火旺的人群慎用。

  要根据你的体质决定是否经常食用薏米:舌色红的为阳盛或阴虚,这样的脾虚可以用薏米;但是,若舌苔发白,就是阳虚或阴盛,很可能是肾脾两虚,虽然薏米利水渗湿和健脾止泻,但是可能会因寒凉作用,使小便清长,甚至失禁。所以长期食用薏米前最好请中医进行辨证。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