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升学率到底是多少?兼谈浦东鸡血区和放羊区

这是对2020年中考数据分析的旧文

上海学区房观察原创文以及数据制作 / 雨心

图片来源 / 网络

开头先说个不相关的事儿,这几天各区一模成绩陆续已经出了,居然有两个区的头名学生家长都是我认识的朋友,没准后面还有,这概率也太高了点,看来老夫圈子还不错嘛,真为这些顶尖牛蛙高兴,天道酬勤。

接着说正题,“上海有一半学生考不上高中”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经常被各种自媒体用来放大家长们的焦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标题。

还有以身举例,言之凿凿这是事实的。

如果要给家长制造更大的焦虑,我还可以教那些自媒体朋友一个更能吓唬人的算法,而且从表面看不出有什么逻辑问题:用初中招生人数做分母。

比如2013年上海全市初中招生人数分别为12.07万人2017年全市高中招生人数分别为5.23万人(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也就是上海2013年入学的初中学生,到2017年毕业时,只有44.2%能考上高中,这个比例比传言的50%都要低不少,是不是更恐怖?

我想这就是“上海一半孩子考不上高中”这个说法最初的数据源头了,这里先下个结论,这说法是错误的,与事实偏差很大。

所以说,官方的统计数据是个好东西,但要看怎么去解读,怎么用,有些无良公号就能用这些数据来混淆黑白,受众们也往往跟着吃药,从而造成公众普遍的错误认知,所以我决定还是写一篇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1

最直接简单的算法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全市高中录取人数/全市参加中考人数,还是以2017年中考为例,当年全市高中招生人数为53276人,中考人数约为7.4万人(数据来源文号:沪教委基〔2017〕20号),也就是2018年如以上海实际参加中考的人数为分母,普通高中录取比例约为72%。

那么为什么录取率会从之前的44.2%变成72%了呢?因为2013年在上海初中入学的这12.07万学生中,有4.6万多人没有参加上海的中考,占比约38.7%,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参加上海的中考呢?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因为不满足上海中考的资格要求。具体我也懒得写了,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年占海特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不想在这里评价这规矩怎么样,但这就是现行的规矩。

通常上海没有资格参加中考的初中学生占比,在郊区会比较高,比如嘉定、青浦这个比例通常会接近一半,奉贤有的年份甚至会接近6成,市区相对就比较低,这和上海各区非沪籍人口的分布和比重是强相关的,所以我在整理各区各校数据的时候会经常发现郊区会有不少招生规模很大,最后中考却没多少人的学校,像这样的学校,我觉得以后有机会应该写一下,他们也是上海基础教育中真实存在的一部分,但仿佛从未进入过人们的视野。

2

为什么在上海毕业的初中生

有一万多人没有参加中考

在之前G大和我联合制作的在线课程中,我们都谈过上海实际的高中录取率这个问题,然后有一位证券从业者看完我们的课程后,对课程内关于这个问题的数据和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我们的结论和他看过的券商报告的结论不一致。

质疑者应该是一位券商的研究员,他一会儿认为应该以上海的初中毕业人数作为分母,一会儿又觉得应该以实际中考人数来计算录取率。从其言谈可以看出对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非常自信,但最后我们也都没想通,他认为正确的录取率是怎么算出来的,因为无论以实际中考人数还是以初中毕业人数为分母,好像都算不出这数字。

那2018年这8.4万多名初中毕业生,为什么和中考7.1万人之间存在着约1.3万人的差额呢?(数据来源文号:沪教基(2018)21号),难道上海有高达15%具备中考资格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中考吗?

答案在细节里。

看来证券从业人士们都从来没想到一个常识,上海不具备中考资格的那部分初中学生,政策是允许报考上海的中职学校的。而且上海每年是有很大数量的中职名额,定向供应给这部分学生的。

http://www.shmeea.edu.cn/page/03200/index_5.html

以上是2018年上海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两项本市的中职学校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就是那部分不具备在上海中考资格的上海初中学生)的自主招生计划,一项是中职贯通,招生计划为1340人,一项是中职学校,招生计划为7414人,两项合计8754人,详细内容可以点开看。这部分招生计划,构成了上海初中毕业生人数和中考人数那一块差额的主力。也就是说,这8千多名随迁子女,因为选择了在上海中职学校升学,所以算进了上海的初中毕业人数中,但他们并不具备在上海中考的资格,所以是不能算进计算高中录取率的分母的。

3

上海中招升学中去向不明的四千人

上面那个表中可以看到最后一栏中的“其他原因”,按比例推算,这一栏的人数约有4500人,其中约有两百人是去了工读学校(是的,现在上海还是有工读学校的),还有约300人没有升学(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上海的中招升学率是99.6%),那还有约4000学生,他们去哪儿了呢?从中招各类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初中毕业人数的数据对比中,同样也可以算出这个缺角。我想每一个数据分析爱好者在面临这种数据缺只角的时候,都是会有非常强烈的不舒适感的。

上海的中考即是中招选拔考试,也是初中的毕业考试,在整理各校中考数据的时候,我确实发现了有些具备上海中考资格的学生放弃了最后的中考,有些学校比如洋泾菊园这样的学校,放弃中考的学生比例还挺高的。所以我对这件事进行了程序上的求证:如果在上海,一个学生没有参加中考,或者中考没有合格,能不能初中毕业呢?

答案是可以的,如果一个学生中考没有合格,他可以参加补考,补考非常简单,通过后即可毕业。如果一个学生放弃中考,也就是中考成绩为0,理论上他还是可以参加补考然后毕业。所以这个缺角的成因也可以解释了,这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中考,他们可能是去了不计入上海中招统计范畴的体制外学校,也可能是去了外地的学校,也可能是拿到毕业证书后,直接出国了。所以每年的一模人数和最后实际的中考人数,通常都会有这么个缺额。

那么这部分学生,是不是应该计入高中录取率的分母呢?我个人认为是应该计入的,因为他们是具备上海中考资格的,所以在在线课程中,我使用了包含这部分学生的数据作为分母来计算高中录取率。

所以那些券商写的教育类报告,随便看看就得了,别当真,通常那些报告都有很多问题,我要是乐意可以从这些报告里挑出很多毛病,这事儿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了,我倒是不介意再来一次。

最后上个表,看看上海2018年的实际高中录取率究竟是多少,其实只要孩子资质正常,在上海要考上高中,远不是传言中的那么难,对不?

延伸阅读:浦东的鸡血区和放羊区教育差距究竟有多大?

浦东太大了,鸡血区只是一小部分,广袤的郊区存在着大面积教育质量低下的放羊区,一平均,鸡血区再牛,整个浦东也成不了教育强区,这点和同属半城区的闵行,是有着鲜明的区别的。

为啥要用预录数据来分析片区强弱呢?一方面在当前政策下,预录生源是各高中最核心最主要的战斗力,有多重要以后有机会写;另一方面,预录战场是相对最公平的战场,比如自荐名额,是向全市中考生开放的,推荐名额则全都统一是7%,可以看出一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达到了对应高中的预录最低要求。

那浦东的鸡血区和放羊区的基础教育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这篇就用基础教育的出口,中考预录来说明,这一篇只怕写不完,得分两篇。

废话不多说,先上数据表。

2020年浦东各片区中考预录人数及得分情况

我把整个浦东分为六个片区,具体划分见上图,每个片区的中考人数都顶的上浦西市区一个区的规模,其中片区2,即张江北蔡周康片区有两个数据,为什么后面详细会讲。得分的计算方式在第一篇详细写过,错过前几篇的读者可以看一下:

浦东“优质公办”和“二线民办”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从上表也可以看到,浦东片区和片区之间的差距,比区和区之间还要大得多,比如最强的片区1和片区6的差距,远远超过了教育强区徐汇和弱区金山的差距,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中考很大程度上是区内竞争,这就好比如果一个学校有一个特别强的班的话,其相对于弱班录取结果,会比同样水平差距的校际差距更大,因为每个学校都有给到学校的名额。

这给重视教育的家庭一个最直观的对比,在哪个片区安家落户,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您孩子的考学前途。

1

浦东内环内 全市基础教育的高地

以前群聊有人问,为啥总是说浦东的学区房,而没什么人说浦西?这篇文章可以给出答案,上表中浦东内环内片区以全区17.87%的毕业生,拿下了全区近1/3的预录名额和分数,其各项指标,无论是预录率还是区域得分,都超过了上海任何一个区,如果浦东内环内是单独的一个区,那他就是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最强区。

更令人关注的是,浦东内环内学校,是以地段公办为主的,也就是说,是可以通过买房买到的。比如小学阶段,除了福山正达外,其他全部是地段公办,浦东内环内云集了本区大部分名小,如明珠、福外,在小升初择校时代,都是可以和全市一线民办PK的地段公办,二线的竹园、六师、海桐等,也有着很强的战斗力,这样情况的片区是全市独一无二的。

到了初中阶段,该片区的公民差距虽然已经拉大,但片区内四所民办初中的得分没有过半,而在像徐汇这样的民办强势区,仅华育一校的得分就已经接近这个比例。

另外在以往小升初阶段,这个片区存在着大量的顶尖生源外流,以往每年片区内小学都至少有上百人择校至外区如华育、兰生、上外120、市北理这样的顶尖初中,由于本区头牌民办初中张集以及上实也都不在片区内,所以四年前小升初时,该片区最顶尖的10%的小学毕业生,是不会留在本区初中的,所以这个0.453的得分,还是是被低估的。

有人会说片区外也会输入优质生源,事实上该片区的民办生源大部分都来自于片区内小学,再者最顶尖的那部分择校外流了,流入的是二三流的,输出是肯定大于输入的。

正因为片区内公办小学的强大,为片区内初中阶段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生源,哪怕留下的是二三流的生源,也足够把片区得分撑到了全市最高水平。

另外,该片区另外一个特点是,菜中极少,该片区从得分0.2以下初中毕业的学生只占13.5%,从得分0.1以下初中毕业的学生只占5.4%,得分最低的是0.066的建平中学南校。要知道在浦东有的放羊区,所有的初中得分都低于0.2。这一方面说明公办初中水平普遍不错,另一方面也说明,该片区的家庭重视教育,择校欲望非常强,大部分家长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想办法避开菜小菜中。

看完这段,大家明白为啥那些家长总聊浦东内环那些学区房了吗?

2

双面张江 一小撮是火焰,一大半是海水

本文将张江、北蔡、周康区域放在一起,是因为历史传承上,这些区域原本都属于川沙县比较靠近市区的部分,其中张江是最引人关注的区域,作为全市顶级的高新产业区,张江吸引着大量优质高端就业人口的输入,那自然而然的,人们会认为在那里的学二代们的考学水平,也会高出他处一筹。另外,浦东最强的初中也在此处,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一片区非常鸡血的固有印象。

但实际上并非人们想象那样,如果把张集这个占了片区一多半分数的怪兽去掉,会发现其实这是个放羊区,片区内最强的学校公办和民办分别是得分0.254的尚德和0.252的北蔡初级,片区整体得分只有0.146,预录率则只有7.16%,刚刚超过推优名额比例的7%。

肯定有人要说,凭什么把张集去掉?

因为从录取生源看,张集从浦东招收的二百多民办生源中,70%以上来自于内环内的鸡血区小学,来自于本片区的只有个位数。所以本文将今年张集民办学生的预录人数和得分剥离出来,形成该片区两个分数,以便读者了解该片区基础教育的真实水平,注意,张集地段班的预录人数和得分,仍然是算在片区内的。

所以,该片区空有鸡血片区名号,实则是个放羊区,该片区31%的毕业生来自于得分0.1以下的初中,超过一半来自于得分0.2以下的初中,显示出较弱的家庭择校意愿和能力。所以截止目前,张江的学二代们,还没有显示出他们的实力。

另外该片区还有两所特别的学校:浦外和中芯。其中中芯的得分是0,浦外的得分也很难看,和当年收集的大队长们的反差还是很大的,如果在这两所学校到了中考要重回体制内,竞争力是很弱的,尤其是浦外,必然有一部分是要出来的,这事情得想清楚。

3

中规中矩的上南三林片区

上南三林地区即浦东四署片区,是传统观念中的教育资源贫矿区,在我将浦东所有的片区和学校算过一遍后发现,所谓贫矿区,那是和内环鸡血区比,和放羊区比,其实还算可以的。

其主要原因是上南三林片区,相对更靠近市区(浦东总体的情况基本是离市区越远,基础教育质量越差),相对放羊区,重视教育的家庭比例相对放羊区更高,同时从2016年成立的浦华二今年也有了毕业成绩,区内可以排到第三,给该片区添了一个亮点,当然浦华二这一届毕业生当年也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内环鸡血区的小学,由于该校得分占该片区比重不高,就不再剥离另算了。

总体看该片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基本是浦东平均水平,中规中矩,无功无过,最强的地段公办是得分0.282的清流,另外洋泾南校、杨思两校得分也在0.2以上,特别菜的学校不多,得分最低的学校是进才实验南校,结合上面提到的建平南校,各位家长切忌光看学校牌子买房,也不要碰上菜校翻牌兴高采烈,牌子看上去牛逼,其实学校一塌糊涂的很多的。

该片区还有两所比较特殊的学校,一个是上实,有20人参加中考,这些被上实末尾淘汰的学生还是在中考中显示了强劲实力的,有4人重新被上实预录;另一个是热门的民办协和,该校到中考时,体制内成绩是很普通的,想转体制内的强手,在小升初时候就已经转体制内了,全上海能在中考中表现抢眼的双语学校,估计只有徐汇的世外了。

2020年浦东各片区中考预录人数及得分情况

这里再解释一下为什么张北周片区会有两组不同的数据,因为张集这个全区头牌初中在这儿,而其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其他片区,所以一组数据是包含张集得分的,另一组是不包含的。

上一篇有个读者留言说对川沙的评价有意见,说我在瞎说。

这些得分都基于今年浦东各校的预录数据,数据是冰冷的,并无立场,是强是弱,数据自己会告诉你,我的工作是尝试解读会什么会这样。

1

浦东最弱的放羊区 川沙片区

该片区包括19所初中,全部是地段公办学校,今年片区内有2393名学生参加中考,预录143人,预录率5.98%,片区得分0.102,均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要知道每个学校都有中考人数7%的推优名额,这个预录率意味着该片区极少有自荐被成功录取的,且有相当一部分推优没有被录取。而内环内鸡血区不说民办了,公办的平均预录率都有14.8%,平均得分0.314,无论是预录率还是预录质量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也是上海市区和郊区目前的巨大教育质量差距的一个缩影。

那位读者提到的三所学校是川沙片区的主力,占了该片区中考人数的一半以上,这篇具体摊开写一下其中得分最高的五三中学。

五三中学的得分是0.162,其预录率9.9%,已经是川沙今年预录表现最好的学校。但仍低于全区平均值,预录主力是川沙中学,这是地域特点,31个里有19个,八校水平及以上的预录率只有1%。评论说这几所初中市重率并不比建西差,您要明白一件事,同样是市重点,建平进才和川中,这能一样不?您要不要看下他们在高考中表现的区别?您要不要看看人家预录的主力是什么高中?

华夏西校情况和五三中学类似,预录主力也是川中,预录率也不高,得分为0.143。

川中南校,被普遍视为川沙的头牌强校,今年的预录得分只有惨不忍睹的0.072,看上去就是个菜中,我查了下近年川南的预录情况,发现这学校退步确实是比较大,前几年还是0.2分以上的水平,而且看上去川沙中学今年并不太愿意预录川中南校的学生。至于为什么这样就不得而知了。

这一片区另一所受人关注的是唐镇中学,作为张江学二代的溢出区域,唐镇片区到目前为止还未被张江的学二代们读成学区房,预录率8.05%,得分0.105,挺难看的。

一定有人会说预录数据并不代表学校的完整水平,有的学校就是裸考强,但要知道预录生源和裸考生源在高考的表现区别是非常大的,如果整个片区在预录中都没有良好表现的学校,那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川沙片区是今年浦东预录表现最差的区域,我还算了一下该片区四校及四分的预录率,还不到平均水平的1/10,也就是说您孩子如果在这一片区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的话,以后几无可能考上名校大学。教育是从小学开始的完整体系,沼泽地是造不起高楼大厦的。

2

最偏远但并非最弱的 南汇临港片区

该片区是浦东距离市中心最远的区域,但反常的出现了数据的反弹,虽然总体数据仍然属于放羊区,但无论是预录率还是得分,都要比更靠近市区的川沙片区接近翻倍,虽然生源基本盘并不尽如人意,我可以在数据上,可以看到这一片区的努力和效果。

作为原来独立的一个区,南汇临港片区是有自己的升学体系的,这一升学体系在两区合并以后虽然被削弱了,(最好的那一撮生源被市区学校掐走),但仍然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和很多郊区类似,南汇临港片区最强的公办是几所位于原区政府所在地惠南镇的数字初中,通常这样的地方会集中本区最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源,其中今年数据最好的是南汇四中和南汇三中,这两所初中我已经在前文中介绍过,由于其预录主力是南汇中学,所以其得分还受到了南汇中学归类于1分档次高中的拖累,但这两所公办的0.3上下的得分已经相当于浦东市区的二线公办。

但该片区最强的学校是位于临港的上中东校,虽然血统高贵,但由于位置实在过于偏远,无法吸引到一流生源,无论中高考,该校在全市和本区均位于二三流水平,但尽管如此,该校仍然属于该片区的头牌强校,1.121的预录得分相当于二线民办水平,同时也将该片区的整体得分拉高了一截。

除了这少数几所亮点初中,南汇临港大部分区域的基础教育还是很薄弱的,大部分学校的得分都在0.1以下,提高郊区教育质量仍然任重道远。

3

令人意外的 金杨高桥片区

一直以来,浦东北区给人印象是教育质量还可以的,区域内除了有今年浦东预录数据最好的公办学校上实东,还有几所口碑和数据都不错的公办如建平实验、致远、浦模,是浦东初中学区最热门的区域之一,另外二线民办建平远翔也在片区内,看上去理应还不错,怎么就变成放羊区了呢?

因为这一片区的强校都集中在碧云金桥,再往东北的高桥、高东区域,是没有得分超过0.2的学校的。不做一遍,真是不知道浦东有多大,中环以外分布着N多听都没听说过的学校和大量的毕业生,所以很多人觉得全民鸡血,那是您的视野不包括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另外这一片区是全浦东毕业生最多的,相当于整个杨浦区或整个静安区,还可以的学校就这么几所,片区均分自然被拉下来了。如果光算碧云金桥的话,其得分是和内环内鸡血区接近的。

片区内的最强校是得分接近0.9的民办建平远翔,公办最强也是全区最强自然是全区最强公办上实东校,前文已详细写过,致远则和建平实验得分,另一传统公办强校浦模今年预录得分不高,但对比了前几年的数据后,发现其裸考录取的比例一直在3/4左右,这也是大部分公办初中的无奈,生源不行,要出头那只能多努力苦逼刷题了。

另外,该片区另一热门民办双语学校平和,看今年预录成绩也很普通,甚至弱于浦东协和,平和IB高中的体制外录取数据是可以和世外IB一较高下的沪上双雄之一,但体制内成绩那就天差地远了,所以想报考平和的家长在这点要想清楚的,很可能这条路是要走到黑的,不存在选择的机会。

基于浦东今年预录数据的系列分析文章写到这儿就结束了,肯定有很多人会问,要是我家现在就在基础教育薄弱的放羊区怎么办?其实我之所以敢于写出这些数字,是因为我知道其实我的文章受众群体其实很小,充斥着大部分人视野的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垃圾文鸡汤文,绝大部分人又会被自己的立场和偏见左右,真相如何,关心的并不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蜜汁自信——发现踩坑——悔不当初——为时已晚的案例。

能作出正确判断并作出正确选择的,那真是少数。

发布于:山西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