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起“厕所革命”

2015年07月25日10:1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农村发起“厕所革命”

  新华网郑州7月25日电(记者史林静)先憋上大大一口气,然后卷起裤腿,捏着鼻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这是权素云每次回娘家时去厕所的必选动作。

  在传统的中国农村,什么都不能将就,唯有厕所可以将就。每家每户在自家院墙的外面,寻上一处空地,有的是用土坯或山上的碎石块垒砌的四面围墙式、有顶或无顶的建筑物,有的是几捆玉米秆围起一个摇摇欲坠的棚子,或是猪圈旁边挖一个露天蹲坑,总之是怎么方便怎么来。现在,这种情况正在被改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农村“厕所革命”也由此揭开。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3年,中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已从1993的7.5%提高到了74.1%。

  以中部省份河南为例,河南省爱卫办在刚刚出台的新阶段的工作实施意见中承诺,到2015年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但这一标准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河南三门峡市湖滨区早在2013年,无害化卫生厕所就已覆盖全区80%以上的农户。河南省济源市,2014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89%。

  在济源市王屋镇五里桥村,68岁的村民张瑞义已经用了4年的自动水冲厕所了,而在此前的60多年里,他们全家人用的厕所就是家门口一处没有门的露天土坯墙。2011年,借着新农村建设契机,全村112户村民全部改厕,统一规划铺设地下排污管道,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以前去集上,碰到水冲的都不知道怎么用,现在自己家都用上了,干净得很。”张瑞义说。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农村地区的卫生厕所要有墙壁、屋顶、门窗,而且至少要有2平米大小,但现在新型农村并不满足于这些。

  “我们村有208户人家,共713口人,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厕改,按照标准,基本上家家都是卫生厕。”花石村村委会主任聂济东说,但村民并不满足于有墙有窗的低标准卫生厕所,他们想要解决“后顾之忧”。三年前,聂济东就琢磨着统一建设村里的地下排污管道,让全村的生活排污都流到一个地方集中处理。

  “现在再谈改厕,标准就要变,不是简单的盖一个有墙有窗的新厕所,而是建一个上有门窗通气、下有管道排污的现代化无公害厕所。”济源市爱卫办主任刘正华说,但在一些平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农村厕改推行并不顺利。

  济源市王屋镇原庄村是一个居住相对分散的小山村,目前全村的卫生厕所普及率不到70%。“没人、没钱、没观念是目前农村改厕的三个难点。”济源市王屋镇城乡一体办工作人员史斌说。

  此外,居住分散和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导致厕改难以集中连片。“现在村子里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年人,大半辈子的生活习惯,他们不愿意改。”史斌对此也很无奈。

  “说到城乡差别,厕所就是最大的差别,要让农村的厕所文明追上城市。”史斌说,他们将继续推进农村厕改,让农村人的厕所也不将就。

(来源:新华网)

(责编:杨芳)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