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发明皇帝称号,并非三皇五帝这么简单,还有深刻含义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们都知道“皇帝”这个称号是秦始皇发明的,原本李斯等人给秦始皇的建议是称“泰皇”,但秦始皇并不满意,同时秦始皇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各取了“三皇”和“五帝”中一个字,形成了“皇帝”这个称号,过程确实如此,可是背后的象征意义你真的了解吗?

“皇”字的本义是光明和辉煌的意思,在甲骨文中,皇字的写法是像一盏正在燃烧的灯一样,引申为会用火的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会用火的人就是燧人,燧人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会用火的部落首领,发明了人工取火,教会了所有华夏部落使用和保存火种,让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步入文明时代,因此燧人被称为“皇”,同时燧人也是华夏远古历史上的祖先之一。



秦始皇

燧人被称为“皇”之后,“皇”字也成为华夏首领的专用名词,和“王”的意思类似,同时又有“大”的意思,又被引申为戴着金冠的王,经后世的历史发展,华夏远古时期有三个皇,关于三皇的人选最大可能性就是:燧人、伏羲、神农,燧人发明了火种,伏羲创造了华夏民族,神农发明了医药和农业生产,三皇都是远古华夏族的祖先,在华夏民族心目是神圣而伟大的。也有把天皇、地皇、泰皇称为三皇的,但这样的称呼明显就是泛称,而不是专指某位皇。

“帝”字的本义是指一个人的首先修养达到了和天地一样,并且与天地贯通、和谐的地步,就称为“帝”,帝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像花蒂一样,蒂同帝,后来简化为“帝”,帝用得最多是指道德的意思,远古时期,有道德的人才能被称为“帝”,而且远古实行禅让制,只有道德最高的人才能成为最高首领,因此道德和首领挂钩,帝字也引申为最高统治者的意思,同时又有上帝、天神的意思。

三皇五帝

随着时代的发展,华夏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帝,而最被称颂的有五个帝,关于五帝的说法也很多,但最有可能的是:黄帝、炎帝、颛顼、尧、舜,合称五帝,这是华夏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五位帝,这一朝代处于夏朝之前。

进入夏朝后,最高统治者称“后”,因为夏朝的统治是姒姓、夏后氏,到了商朝时,最高统治者称“帝”,比如商纣王也被称为“帝辛”,进入周朝后,最高统治者则称“王”,比如周武王,同时也叫天子,就是天的嫡长子,因为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天子就是天的嫡长子,天生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皇帝

周朝同时还实行分封制,周朝建立之初,等级森严,由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诸侯国也因为大小不同,分别赐于不同的爵位,有称公的,比如齐桓公,有称侯的,比如魏文侯等等,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侯开始僭越自称为王,比如秦惠文王,这是后期诸侯国强大起来后擅自称呼的,实际上是违背周礼的,但没人在乎了。

秦国的前身就是就是被周王封为“子”爵开始的秦非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秦始皇时期,越来越强大,直到统一了天下,秦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真正的郡县制,这在华夏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秦始皇觉得自己的功劳非常大,需要重新制定一个全新的称呼来彰显自己的功绩。



商纣

秦国始于周朝,而胜于周朝,统一于天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他可以采用的称呼有:王、帝、后、天子、皇、帝等等,这是华夏上古几千年历史发展下来积累的称呼,秦始皇让李斯等人商议取个称呼,李斯建议秦始皇称“泰皇”,因为泰皇在三皇之中最贵,但是泰皇是之前已经存在的称呼,秦始皇并不满意,他想要一个前无古人,没人用过的称呼。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