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丰田:新势力狂吸流量,老车企闷声发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丰田:新势力狂吸流量,老车企闷声发财

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

文|车百智库 岳鹏鹏

今年北京车展将各家造车新势力推至流量巅峰。相比之下,老牌车企姿态低调,显得有些声量不足。

但到了晒数据的财报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能赚钱的是人们印象中“日薄西山”的传统车企。

丰田汽车近日举行2023财年的财报发布会,宣布营业利润首次突破5万亿日元,再登全球车企盈利之首。

一、漂亮的财报

丰田汽车在5月8日公布了其2023财年(2022年4月-2024年3月)的业绩情况。这家日本巨头在过去这一财年中,净利润翻了一番,达到4.94万亿日元(319 亿美元,人民币2304亿),这是日本公司利润首次突破5万亿日元。而2023财年其营业收入增长了21.4%,达到450953亿日元,也创历史新高。2024年丰田的销售利润率为11.9%,上一个财年这一指标为7.3%。

财报还显示,2023财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为944万辆,同比增长7.0%。2024财年销量预计为950万辆。

从销量的结构来看,去年丰田的电动化车辆销售了385.5万辆,占比达到37.4%,同比增长了135.3%。在丰田的定义中,电动化车型包含了HEV、PHEV、BEV、FCEV等动力形式。其中,HEV作为丰田主推的动力形式,在去年销售了359.4万辆,增长了132.1%。分区域来看,北美是丰田第一大市场,在2023财年共销售了281.6万辆,而在日本本土销量为199.3万辆。在亚洲地区(包含中国)销量为180.4万辆,为丰田第三大市场。但纯电动汽车仅为116,500辆,仅占丰田全球销量的1%,远低于之前宣布的202,000辆汽车的目标。

对于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丰田预计销售收入为4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0%;而在营业利润上,将为4.3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9.7%;归母净利润为3.5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7.8%。丰田的解释是将在人工智能和软件等领域进行大手笔的投资。丰田表示,今年计划投资1.7万亿日元,用于这些领域。

而在市场端,丰田预计其仍然能够完成950万辆的销售量,而在加上雷克萨斯之后将达到1040万辆。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为482.7万辆,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到46.4%。其中,HEV车型预计销售447.6万辆,而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会达到171,000 辆,比2023财年预计增长146%。

同时,丰田新能源产品矩阵逐渐完善,仅在2024北京车展上,丰田就带来两款纯电车型“bZ3C”和“铂智3X”。

其实,丰田净利润翻倍,除了销量大涨外,日元贬值或许也是一大因素。

因为日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销售收入兑回日元时价值上升。数据统计,光是2023财年前三季度,日元的贬值就为丰田增加了约27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丰田面临的挑战

不过,虽然业绩如此惊艳,不等于丰田没有困扰和挑战。

一是,近年发生的丑闻。

2022年,日野汽车被爆引擎尾气排放,以及油耗数据造假。日本调查委员会发现,日野的造假行为至少从2003年就开始了,长达近20年。

2023年,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被曝碰撞测试违反测试程序,进行数据造假。经第三方委员会调查,大发汽车文件虚假记载等累计涉及174项目。

今年,丰田停止了10款新车的全球发货,原因是丰田自动织机提供的发动机,操作了不适当的功率和扭矩测试。

二是,销量增长过猛。

面对上述丑闻事件,丰田将部分原因归咎于集团近年来的高速增长,这导致产品开发和车辆测试资源不堪重负。

丰田高管们曾向日媒表示,过去两年,公司冲刺创下纪录后,2024财年的业绩已经有意放缓速度。丰田将重新审视其生产节奏,并重置为“马拉松模式”。

三是,中国市场的挑战。

中国市场是很多国际车企的最大单一市场,但是在电气化转型的当下,这里又转身一变,成为它们的软肋。横向看,丰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要好于许多日本同行,但它仍在本土化中艰难破局。

四是,电动与混动的平衡。

截至3月31日的2023财年,丰田累计销售11.6万辆纯电动汽车,是前一年销量的三倍多。但是,与其它全球范围的电动车领头羊相比,丰田的销售体量仍然很小。

只是,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业务的蓬勃发展,丰田收获颇丰。在刚刚结束的2023财年,丰田销售了超370万辆混合动力新车,为集团累计贡献了创纪录的4.9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2281亿元)营业利润。

同时,丰田也将迎来一个利好。随着全球纯电动需求的放缓,丰田可通过销售更多混合动力车型来提升利润,因为混合动力车型的利润率相对要高于传统的燃油车。

财报公布的同一天,丰田对外表示,计划允许65~70岁的员工继续在公司工作,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目前,丰田员工可以选择在60岁退休,或者以一半的工资在公司工作到65岁。

此外,丰田还希望最快在10月1日修改高级员工的薪酬结构,以实现更注重绩效的人力制度。

给中国车企的启示

丰田汽车“闷声发大财”的风格,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随着中国市场掀起电动化巨浪,曾时不时会传出类似于“中国车企有朝一日能超越丰田”的声音,更有一些年轻的消费群体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评价道“丰田汽车是个听起来有些久远的品牌”,仿佛将丰田汽车放到中国汽车市场的语境里之后,这家车企的武力值从公众认知上就被削弱了。

但事实证明,丰田的实力还是被严重低估了。这次丰田在营业利润上创下新高点,前述分析的原因外,丰田在强化利润结构方面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在丰田汽车本次的决算说明会上,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佐藤恒治的介绍,丰田每一辆车的平均利润都比上一年度猛增了2倍,达到45万日元(约2.09万元人民币)。

作为对比,中国市场最会卖车的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的单车净利润为7295元,而去年同期是7480元。当然,这也与中国市场开年的“价格战”有直接关系,毕竟在高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中,车企在销量和利润之间总要做出取舍。

但坦白说,短期来看,中国新能源车企在这场“利润追逐赛”中还是跟丰田汽车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根据业内媒体对18家中国上市车企2023年的业绩盘点分析,其中有12家企业是盈利状态,但仍有6家是亏损的,而12家盈利车企的利润总和也仅有963亿,加起来不到丰田汽车的一半。

在这些车企中,除了理想、比亚迪表现较为出色之外,像上汽、长安等企业也仅能保证较为微弱的增长,而零跑、小鹏和蔚来这些还处于亏损的企业,仍然在盈利之路上全力奔赴着。

对比丰田汽车来看,中国汽车在深陷价格战和流量战的同时,也该学习丰田着重调整企业的利润结构,确保“量”的提升可以带来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良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汽车行业中仍然无法撼动的选手,丰田的经营理念和“马拉松式模式”,仍然值得中国车企学习与借鉴。

当然,如果真的想追赶丰田、超过丰田,“全球化”也将是中国车企要下苦功钻研的必修课,尽管这条路充斥着对中国汽车品牌的不公。

四、结语

中国作为全球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仍有极大消费潜力有待挖掘。丰田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积极寻求更多改变。

近期有消息称,丰田在华合资企业未来两到三年有导入插电式混动计划,且技术路线大概率不再延用丰田原有的Hybrid模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而是采用比亚迪的DM-i技术(超级混动技术)。

北京车展上,丰田宣布与腾讯开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AI和大数据方面合作。此前还携手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推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规模化量产落地。

丰田还宣布,计划将中国在智能化与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反哺到全球市场中,以加速丰田汽车全球范围内的智电转型进程。

在2023自然年,丰田集团销量高达1120万辆,登顶全球销冠,霸主地位仍旧没有品牌能撼动,国内受到的负面舆论并没有影响到它在全球市场的表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丰田

5.2k
  • 一汽丰田新款皇冠陆放上市,至高降价4.9万元
  • 丰田汽车全球产销量连续三个月下滑,中国及日本本土表现不佳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丰田:新势力狂吸流量,老车企闷声发财

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

文|车百智库 岳鹏鹏

今年北京车展将各家造车新势力推至流量巅峰。相比之下,老牌车企姿态低调,显得有些声量不足。

但到了晒数据的财报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能赚钱的是人们印象中“日薄西山”的传统车企。

丰田汽车近日举行2023财年的财报发布会,宣布营业利润首次突破5万亿日元,再登全球车企盈利之首。

一、漂亮的财报

丰田汽车在5月8日公布了其2023财年(2022年4月-2024年3月)的业绩情况。这家日本巨头在过去这一财年中,净利润翻了一番,达到4.94万亿日元(319 亿美元,人民币2304亿),这是日本公司利润首次突破5万亿日元。而2023财年其营业收入增长了21.4%,达到450953亿日元,也创历史新高。2024年丰田的销售利润率为11.9%,上一个财年这一指标为7.3%。

财报还显示,2023财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为944万辆,同比增长7.0%。2024财年销量预计为950万辆。

从销量的结构来看,去年丰田的电动化车辆销售了385.5万辆,占比达到37.4%,同比增长了135.3%。在丰田的定义中,电动化车型包含了HEV、PHEV、BEV、FCEV等动力形式。其中,HEV作为丰田主推的动力形式,在去年销售了359.4万辆,增长了132.1%。分区域来看,北美是丰田第一大市场,在2023财年共销售了281.6万辆,而在日本本土销量为199.3万辆。在亚洲地区(包含中国)销量为180.4万辆,为丰田第三大市场。但纯电动汽车仅为116,500辆,仅占丰田全球销量的1%,远低于之前宣布的202,000辆汽车的目标。

对于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丰田预计销售收入为4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0%;而在营业利润上,将为4.3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9.7%;归母净利润为3.5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7.8%。丰田的解释是将在人工智能和软件等领域进行大手笔的投资。丰田表示,今年计划投资1.7万亿日元,用于这些领域。

而在市场端,丰田预计其仍然能够完成950万辆的销售量,而在加上雷克萨斯之后将达到1040万辆。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为482.7万辆,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到46.4%。其中,HEV车型预计销售447.6万辆,而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会达到171,000 辆,比2023财年预计增长146%。

同时,丰田新能源产品矩阵逐渐完善,仅在2024北京车展上,丰田就带来两款纯电车型“bZ3C”和“铂智3X”。

其实,丰田净利润翻倍,除了销量大涨外,日元贬值或许也是一大因素。

因为日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销售收入兑回日元时价值上升。数据统计,光是2023财年前三季度,日元的贬值就为丰田增加了约27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丰田面临的挑战

不过,虽然业绩如此惊艳,不等于丰田没有困扰和挑战。

一是,近年发生的丑闻。

2022年,日野汽车被爆引擎尾气排放,以及油耗数据造假。日本调查委员会发现,日野的造假行为至少从2003年就开始了,长达近20年。

2023年,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被曝碰撞测试违反测试程序,进行数据造假。经第三方委员会调查,大发汽车文件虚假记载等累计涉及174项目。

今年,丰田停止了10款新车的全球发货,原因是丰田自动织机提供的发动机,操作了不适当的功率和扭矩测试。

二是,销量增长过猛。

面对上述丑闻事件,丰田将部分原因归咎于集团近年来的高速增长,这导致产品开发和车辆测试资源不堪重负。

丰田高管们曾向日媒表示,过去两年,公司冲刺创下纪录后,2024财年的业绩已经有意放缓速度。丰田将重新审视其生产节奏,并重置为“马拉松模式”。

三是,中国市场的挑战。

中国市场是很多国际车企的最大单一市场,但是在电气化转型的当下,这里又转身一变,成为它们的软肋。横向看,丰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要好于许多日本同行,但它仍在本土化中艰难破局。

四是,电动与混动的平衡。

截至3月31日的2023财年,丰田累计销售11.6万辆纯电动汽车,是前一年销量的三倍多。但是,与其它全球范围的电动车领头羊相比,丰田的销售体量仍然很小。

只是,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业务的蓬勃发展,丰田收获颇丰。在刚刚结束的2023财年,丰田销售了超370万辆混合动力新车,为集团累计贡献了创纪录的4.9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2281亿元)营业利润。

同时,丰田也将迎来一个利好。随着全球纯电动需求的放缓,丰田可通过销售更多混合动力车型来提升利润,因为混合动力车型的利润率相对要高于传统的燃油车。

财报公布的同一天,丰田对外表示,计划允许65~70岁的员工继续在公司工作,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目前,丰田员工可以选择在60岁退休,或者以一半的工资在公司工作到65岁。

此外,丰田还希望最快在10月1日修改高级员工的薪酬结构,以实现更注重绩效的人力制度。

给中国车企的启示

丰田汽车“闷声发大财”的风格,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随着中国市场掀起电动化巨浪,曾时不时会传出类似于“中国车企有朝一日能超越丰田”的声音,更有一些年轻的消费群体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评价道“丰田汽车是个听起来有些久远的品牌”,仿佛将丰田汽车放到中国汽车市场的语境里之后,这家车企的武力值从公众认知上就被削弱了。

但事实证明,丰田的实力还是被严重低估了。这次丰田在营业利润上创下新高点,前述分析的原因外,丰田在强化利润结构方面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在丰田汽车本次的决算说明会上,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佐藤恒治的介绍,丰田每一辆车的平均利润都比上一年度猛增了2倍,达到45万日元(约2.09万元人民币)。

作为对比,中国市场最会卖车的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的单车净利润为7295元,而去年同期是7480元。当然,这也与中国市场开年的“价格战”有直接关系,毕竟在高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中,车企在销量和利润之间总要做出取舍。

但坦白说,短期来看,中国新能源车企在这场“利润追逐赛”中还是跟丰田汽车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根据业内媒体对18家中国上市车企2023年的业绩盘点分析,其中有12家企业是盈利状态,但仍有6家是亏损的,而12家盈利车企的利润总和也仅有963亿,加起来不到丰田汽车的一半。

在这些车企中,除了理想、比亚迪表现较为出色之外,像上汽、长安等企业也仅能保证较为微弱的增长,而零跑、小鹏和蔚来这些还处于亏损的企业,仍然在盈利之路上全力奔赴着。

对比丰田汽车来看,中国汽车在深陷价格战和流量战的同时,也该学习丰田着重调整企业的利润结构,确保“量”的提升可以带来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良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汽车行业中仍然无法撼动的选手,丰田的经营理念和“马拉松式模式”,仍然值得中国车企学习与借鉴。

当然,如果真的想追赶丰田、超过丰田,“全球化”也将是中国车企要下苦功钻研的必修课,尽管这条路充斥着对中国汽车品牌的不公。

四、结语

中国作为全球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仍有极大消费潜力有待挖掘。丰田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积极寻求更多改变。

近期有消息称,丰田在华合资企业未来两到三年有导入插电式混动计划,且技术路线大概率不再延用丰田原有的Hybrid模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而是采用比亚迪的DM-i技术(超级混动技术)。

北京车展上,丰田宣布与腾讯开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AI和大数据方面合作。此前还携手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推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规模化量产落地。

丰田还宣布,计划将中国在智能化与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反哺到全球市场中,以加速丰田汽车全球范围内的智电转型进程。

在2023自然年,丰田集团销量高达1120万辆,登顶全球销冠,霸主地位仍旧没有品牌能撼动,国内受到的负面舆论并没有影响到它在全球市场的表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