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韶关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与南雄市人民政府举行“双百行动”共建成果展示发布暨三方工作联席会

韶关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与南雄市人民政府举行“双百行动”共建成果展示发布暨三方工作联席会
2024年05月16日 19:42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晚报金羊网

  5月16日,韶关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与南雄市人民政府在韶关学院举行“双百行动”共建成果展示发布暨三方工作联席会,传达学习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双百行动”专班工作会议等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双百行动”工作,就今后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

  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双百行动”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李洁雯,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秘书长陈建,韶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沈明礼,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副校长何金明、吴善添,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校长彭亮,党委副书记毛志宏,南雄市委书记、市长柯建忠,南雄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陈志光,韶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文胜出席会议。会议由吴善添主持。

  李洁雯代表省教育厅对韶关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南雄市人民政府共建以来,制订《联席会议制度》和《组团实施方案》,建立联动对接机制,打造一批南药、珠玑古巷保护条例、粤美乡村风貌设计成果,在推进科技校园、职教协作等方面的做法经验表示肯定。她表示,接下来,省教育厅将按照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部署要求,印发“双百行动”工作要点,希望各高校和县域共同为推进“双百行动”走深走实,汇聚智慧,打造品牌贡献力量。

  孔云龙指出,“双百行动”开展以来,韶关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聚焦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要求,把“双百行动”作为韶院党建带动服务地方工作的“头号工程”,始终坚持“南雄所需,韶院所能”的理念,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汇全校之才,推动工作走深走实。他表示,接下来,韶关学院将夯实结对责任“加压力”;统筹资源、抓住关键,发挥智力优势“增活力”;聚焦品牌、注重提升,拓展服务能力“挖潜力”;强化沟通、完善机制,提振发展信心“聚合力”;凝练经验、选树典型,强化特色宣传“展魅力”,全面加强市校三方合作,深化互信,再接再厉,狠抓落实,展现高校在“双百行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交上优异答卷。

  彭亮从加强技术支持,助力南雄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产学研合作,助力南雄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社会服务,服务南雄乡村文化振兴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下一阶段主要工作。

  他表示,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将一如既往持续推动落实好合作协议和校地共建项目清单,进一步夯实校地合作基础、完善对接机制,与韶关学院、南雄市同心共助、协同并进、共同推动“双百行动”见行见效,为助力南雄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的样板贡献一份力量。

  柯建忠总结回顾了南雄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绿美生态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效。他指出,“双百行动”工作联席会的召开,对推动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迈进具有重要作用。柯建忠希望,两所高校继续发挥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以“南雄所需、高校所能”为原则,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南雄更多支持与指导,为南雄引进更多好的资源、好的项目和优秀的人才。同时,南雄也将秉承“共建共享、互利互惠”原则,积极探索创新校地合作新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为广大专家、教授和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携手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确保县域、高校实现双向高质量发展。

  会上,何金明表示,此次会议,既是共建三方贯彻落实“双百行动”的一次具体体现;也是三方总结经验、展示成果、推动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更是推动韶关学院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一次重要契机。期待三方共同推动校县结对共建取得实效,打造“双百行动”新样板。

  会上,共建三方相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第一季度“双百行动”工作情况。会议审议通过了“双百行动”需求对接机制、市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签订了共建培育中心、教学基地、专业等3个合作协议。同时,现场进行了“双百行动”共建项目成果展示及产品发布。

  省教育厅事务中心有关干部,韶关学院“双百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二级学院负责人,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南雄市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参加会议。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李丽群 游细斌 许子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