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山东省德州市董子园风景区游记
中国、德州等2地

山东省德州市董子园风景区游记

出发时间

4

行程天数

1

和谁出行

一个人

2019年4月30日,我上午在德州走访企业,中午开车送同事去火车站,下午一个人在酒店房间写稿子,感觉很闷,于是步行到距离酒店不是很远的董子园转转。董子园风景区就坐落于德州经济开发区内,景区总占地743亩,包括主体建筑董子读书台、“三策固本”水上牌坊、董子文化街、柳湖书院、“繁露广场”、“聚贤阁”、“安德亭”、“广仁楼”、“弘义楼”、“崇礼楼”、“汇智楼”、“明信楼”、“春晖园”、“柳湖”、“柳亭”、“学而”、“神思”、“逸兴”、“不窥园”、“天和桥”、“人和桥”、“地和桥”、“立心亭”、“正谊桥”、“明道桥”、“繁露堂”、“春秋舫”,还有董仲舒纪念馆、儒家文化代表人物雕像群、德州地域文化广场等。

 

德州董子园景区为纪念西汉大儒董仲舒而建,是感受儒家文化的胜境。董子园景区是以董子读书台为主景,以沙王河水系为脉络,台临水建,景随水出。新建的所有人工景观都设计成传统建筑格式,灰白色调,体现古朴、简洁、大气的汉代建筑风貌。西侧的董子文化街,和东侧原生态园林,因河相连,临河相守,体现出人文建筑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相和谐的城市景观。董仲舒青年时期曾在德州研读儒学13年,历史上曾经建有董子读书台,史料记载是始建于隋朝,民国时期毁于战乱,新建成的董子读书台,已经成为了整个董子园景区的核心。

 

董子园景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儒家文化为主题,创意主旨是“民族中兴、天下大治”,大力弘扬儒家思想文化,同时,通过宣示董子读经“三年不窥园”的精神,激励人们刻苦努力,成为“贤良方正”的栋梁之材。董子园风景区包括董子文化街、董子读书台、柳湖书院等。其中董子文化街分为顺天街和博文街两条,取自“顺天应人、博文弘义”。沿河5栋楼,以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五常来命名,分别是“仁、义、礼、智、信”。跨河而建的是“三策固本”水上牌坊,“三策”指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合一”、“大一统”论和“独尊儒术”三策。

 

董子读书台高大庄重,汉代风格,南北跨越80余米,从台基到屋脊高24.8米,其中台基高13米,读书台大殿高11.8米。大殿前是座“正谊明道”牌坊,正谊明道这四个字是乾隆的御笔,如今正谊明道四字在故宫的淑芳斋后殿。董子读书台分前后两个大殿,前殿为“繁露堂”,场景为,董仲舒在德州下帷讲学的场景,后殿设计的是董仲舒与汉武帝贤良对策的场景。

 

读书台前矗立着由钱绍武创作的董仲舒青铜像,塑像高6米,基座2米。雕塑以汉代简明浑拙的大块体积为主。造型方圆结合。肩膀偏方,显得厚重有力。胸部略偏浑圆,显得大而有容,融通无碍。膝部往下又渐渐变方,以增加稳定感。塑像右手高举,食指向天,表现了他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和他的自信。眼睛采用典型的“凤眼”,显出异常的智慧和内向的性格。整个塑像刻画出一位有高超智慧而温厚内敛,有原则而不固执偏狭的“大儒”风范。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哲学家,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广川邻近齐鲁,北靠燕赵,西界三晋。董仲舒出生于一个家有大批藏书的大地主阶级家庭。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讲授《公羊春秋》。在30岁时,董仲舒开始设坛招收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董仲舒的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中言:“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汉书·董仲舒传》作:“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记述大体相同,意思就是:有德行的人,端正自己的道义,不谋求个人私利,宣明自己的大道而不计较个人功利。“正谊明道”,这是董仲舒明确的仁人标准。宋代的程朱为代表。程子曰:“董子有言:‘仁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度越诸子远矣。”。朱熹推崇董仲舒,把“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定为白鹿洞书院学规内容中的“处事之要”。针对宋代的社会现实,指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春秋》大法正是如此。把正谊明道视为高明的智慧。“‘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谊必正,非是有意要正;道必明,非是有意要明,功利自是所不论。仁人于此有不能自已者,‘师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此便是有意立名以正其谊。”此言有点像老子所言“无德有德”的味道,也就是要把正谊明道变成为自觉的行为。朱熹奉董仲舒的正谊明道为经典语言,在理论上阐述其意蕴,在实践中发扬光大。明代王阳明言:“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但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己。‘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在社会上人们追名逐利而无真正道德的情况下,王阳明推崇正谊明道。清朝李元度言:“董子知道之大原,能尊孔氏,斥百家,以正谊明道为鹄。”李元度把正谊明道视为董仲舒尊孔子斥百家的目标。上述学者,把董仲舒的正谊明道扩展到人生智慧、人心道义等方面,高度赞扬董仲舒的主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是董仲舒对江都王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后来成为历代儒生自我修炼的最高标准与最高境界。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董仲舒在他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董子园景区有一座跨河而建的是“三策固本”水上牌坊,“三策”指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合一”、“大一统”论和“独尊儒术”三策。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董仲舒就根据《公羊春秋》的记载,提出了"大一统"论。他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所主张的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大一统"既然是宇宙间最一般的法则,那么封建王朝当然要遵循。这就是董仲舒所要设立的政治哲学的核心。他根据'大一统"的普遍法则,提出了思想也要"大一统"的论点。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公元134年),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他治理江都国,主要是以《公羊》为指导,通过推究“自然灾异”、“阴阳运行错误”的原因,然后在求雨时能关闭阳气,释放阴气,使天下雨;止雨时,能关闭阴气,释放阳气,使雨停止。在江都国,他这样做,从来都没出现误错。元朔四年(前公元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四年后辞职回家。

 

虽然董仲舒辞去了官职,但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董仲舒都有很明确的看法,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后来,张汤把询问董仲舒的部分材料,整理为《春秋决狱》一书。董仲舒虽然养病在家,但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写奏章给汉武帝,坚决反对盐铁官营的政策。

 

董仲舒在家著书写作,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他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是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只要不是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教派和学说就不会再来迷惑百姓,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才能显示出地位。老百姓也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子孙后代"。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有统一的法度,百姓才有行为的准则,这样才能维护与巩固政治的统一。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思想应该统一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上,百姓也知道该遵循什么,怎么做了。只有政治统一才能长治久安,当时汉代的政治是统一了,但不稳固。统一思想成了大一统的关键。于是,董仲舒多次强调要用孔子儒学统一天下的思想。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董仲舒认识到农民阶级的政治力量可决定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董仲舒在这里所说的"天",是指秦末农民起义的武装力量。他要借用这一象征农民阶级政治力量的"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用"天"来限制他。当时董仲舒为什么要采用"天人感应"的形式来戒惧皇帝呢。原因是:西汉时期社会科学水平低,天命论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极深。董仲舒就采用了"天"来限制皇帝个人的私欲,制约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并把秦始皇权力不受制约,引发农民起义,速亡国的惨痛教训,变成皇帝的精神枷锁,来限制皇帝的权力。从这方面看,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限制了皇帝的私欲和权力,为整个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是深远的。

 

西汉王朝统治人民虽然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质上仍因袭秦制,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武帝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上疏汉武帝"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斩杀的威严,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减少民力消耗"。这些主张,首先,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其次,暂时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强了封建统治阶级专政,防止社会进一步动乱,防止农民起义。董仲舒吸取秦灭亡教训,为了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提倡德治,革除秦时的弊政,进行"更化"。他的"更化"思想,就是以儒家的礼义仁德来限制对人民剥削,维持和巩固汉王朝统治阶级专政。他认为,严刑峻法,给统治阶级带不来稳定的统治秩序,不能维持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他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他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并上疏汉武帝:"作为帝王应该秉承上天的意思进行办事,因此,应该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于家中病卒,享年约75岁,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仲舒死后,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可以看出,董仲舒的去世,是汉朝的巨大损失。

 

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成为儒学大师。在景区湖中心的小岛有一个“不窥园”,是仿照苏州园林建造一个巧夺天工的小园子,就是根据董仲舒“目不窥园”的典故,岛上有三所建筑——“学而”、“神思”、“逸兴”。

 

董子巷是富有江南秦淮特色的仿古文化商业区,着力展现中国古文化和德州特色地域文化,以徽式建筑为主体,以灰、白为主色调,黛瓦白墙,明间大窗,凸显了传统商业业态和现代商业业态共存,古建筑风格与当今设计理念有机融合的杰出设计思想,其建筑设计力图从地域中寻找依据,提升文化内涵,并以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来。建筑采用灰红为主色调,飞檐斗拱,屋顶舒展平远,庄重大方,气势宏伟,突出了汉风唐韵的建筑风格,与董子读书台建筑群浑然天成,十分协调。

 

柳湖书院是为了研究董子文化提供场地,是集大型会议,学术研讨、创作于一体的场所。柳湖是董子园风景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诗人田香城在柳湖岸边兴建了“数帆亭”。与湖心岛相连的有三座桥,分别为天和桥、地和桥、人和桥。柳湖岸边的石舫叫春秋舫,“舫”即船,承载历史,继往开来。董仲舒著作为《春秋繁露》,春秋又有时代变迁、历史发展的意思。

 

董子园景区里有一个非常宽阔的水面叫做柳湖,和湖心岛相连的有三座桥,连接湖心岛与文化街的叫作人和桥,廊桥叫做天和桥,连接湖心岛和湖心小亭的桥叫作地和桥。中国的老百姓都讲究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即“天人合一”。园中有许多雕塑,大多是关于董子的故事,如“三年不窥园”、“乾隆皇帝御笔题字”、“卢雅雨柳湖结社”等。生态园林因河相连,临河相守,体现出人文建筑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相和谐的城市景观。

 

董仲舒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天人感应”。什么是天人感应呢?他认为“人副天数”,即人是天的副本,人和天是相通的。如果政治不清明,天就会降“灾异”、“天谴”警告;如果政治清明,就会出现祥瑞。董仲舒的这种理论在今天看来是非常荒唐的,但其实是非常高明的。在评价一个思想家的时候,不应该只看他说了什么,而是应该看他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那么董仲舒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规范皇权,限制权力。我们今天讲“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是在皇权独尊,法治不昌明的时代。怎么才能规范君权、限制君权呢?董仲舒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天人感应”。这看似神化了君权,认为君权天授,但也在无形之中为君权安上了一个“紧箍咒”。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但也提出“屈君以申天”。他一方面站在儒家“民本”的角度上,承认无道之君可以易位;另一方面又强调“天人感应”,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也就是说政权的合法性以及皇权能否稳固不取决于别的,只要符合天意即可。而天意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民心,就是儒者对于政治的批判与解释。因为这套规范君权的理论就是儒者发明出来的,事实上其中暗含了儒者希望限制君权、规范君权的企图。秦汉以后的儒者虽然没有先秦儒家的那种对君权的猛烈批判,但这是时代使然。以前是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可以周游天下。而秦汉大一统,儒者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如对,对于君权的批判自然就弱了很多。但并不是说就完全丧失了,只是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体现出来,董仲舒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不像公孙弘一样曲学阿世,一生仕途不太顺畅,甚至因为提倡“灾异”有过杀身之祸。董仲舒的这种做法可谓是高明,他是将君臣关系从具体的人、事上抽出,作为一种普遍的法则,从历史语境下抽离出来。在更高层面上维护了儒家的道义的同时,既为政权的合法性找到了依据,也为政权的稳固性找到了保障。这个依据和保障就是“天意”。

2022-07-13发布 阅读量6.2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37
11
1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济南区县旅游攻略-2021年最新济南齐河一日游攻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冬日的寒冷终于过去,春天渐渐来临,又是

飞在地狱里的一只喵2.4万57

枣乡之旅-乐陵
趁着春节假期不忙.准备去乐陵拜访一下好几年未见的小姨.因为小姨家孩子比较多.所以她给我们订了蓝海酒店入

_WeCh****018477.3千12

2021最新齐河旅游攻略两天两晚亲子游人均390自驾游出行游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
2021最新济南周边游玩齐河攻略两天两晚亲子人均380自驾游出行游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

Tracy&Tracy2.5千0

2020最新济南周边游欧乐堡动物王国游玩攻略两天两晚亲子人均350自驾游出行
2020年还有2个月即将结束,这一年风云涌动,新冠疫情起起伏伏,终于疫情稳定,决定带一家人外出旅游一番,

🍀A微微一笑💐2.5千0

山东游记之德州董子园
2020年9月4日下午3点10分看完博物馆,出门往东直走不到一公里,就是董子园文化街

遥远的景象5.8千13

山东游记之德州博物馆
2020年9月4日中午12点20分从吴桥回到德州,在银座商城下车,正好附近有许多小吃

遥远的景象4.2千12

清明假期,享受清静
清明假期来临之前,怎么也没想到会来德州这个地方旅游,大名鼎鼎的德州扒鸡倒是吃过好几次,却很少听人提起

几折-荒年4.0千6

藏在城市身边的欢乐王国——两大两小欧乐堡两日游记攻略(海量图片视频费用清单)

诺诚妈妈9.6千16

为了让萌娃涨见识,80后父母操碎了心
终于能把熊孩子送回学校了,已经有多少家长忍不住笑出了猪声…

欧乐堡度假区6.2千3

超详尽的泉城欧乐堡水上世界游玩攻略
姐姐一家人计划暑假前回来玩两天,为此我着实做了一番准备。七八月这个时间段,全家出游主要还是考虑亲子体

欧乐堡度假区1.8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