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
展开20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简称AAT)是指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它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公共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它主要是通过测试一系列心理潜能,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这种考试测验的是一个人在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中通过积累而形成的能力,其性质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
中文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外文名
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
简    称
AAT
类    型
公务员考试
分    类
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考试方式

播报
编辑
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归谅腊殃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说翻弃力测验舟盼辨》(A)和《申论》;B嘱企微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从2006年开始,A脚察、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润体朵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乘驼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
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广东等省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黑龙江省的笔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要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要注意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目前就公务员考试改革的趋势来看,倾向于向考《行叠炼您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靠拢。

内容

播报
编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根据每年考试大纲的要求,这五部分内部会有一些题型和题量的变化,但这五部分内容不会变。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1]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言语理解

播报
编辑
一、考纲链接
从国家公务员招考大纲中,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的概况为: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二、题型设置与考查重点
从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来看,此模块依然由过去几年的选词填空和文段阅读这两种题型构成,且一直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为考查对象,简言之,就是词的灵活运用能力、句子的阅读能力和文章段落的整体把握能力。
虽然从题型设置来看,在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并没有专门的句子题型,但在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这两部分里,句子阅读依然贯穿始终。文段大意的把握离不开对每个句子句意的理解和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解读,选词填空也要依靠对整个句子语境的把握。可以说,言语理解与表达依然是以词、句、段落为考查线索的,这也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测查报考者语言基础知识这一考查目的的体现。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应考策略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文字数量最多的一个,尤其是文段阅读这一题型,便有相当大的阅读量,这就会消耗掉考试不少时间,再加上难度有所增加,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报考者取得高分的矛盾。因此,考试若想中取得高分,必须要做到快速解答,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1)无论是选词填空还是词语替换等题型,做好这些词语表达题的关键在于应试者头脑中应当拥有大量熟悉的词汇。主要做到:
第一,找到语感。应试者在考场上,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句子试图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应试者有较好的语感。在平时,语感主要靠诵读而获得,在考场上就不能朗读了,主要是靠默读而找到的。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可将每个词都放到空格里去尝试一下,默念一遍,看哪个词更通顺、更自然,则选择该词。如果一个词放到空格里后,读着绕口、生硬,便不能选择该词。
第二,把握词义。应试者在考场上,需在平时把握词义训练的基础上,准确区分同义词或讶义词的含义,即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含义,如教室与课堂就是一对同义词,尊敬与尊重就是一对近义词。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的意思比较接近,另外一个词义比较突出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当只需一个选项时,那就要选突出的这一项了。当然,当四个选项有各自的含义时,那该题的难度就较大了。但在掌握每个词的词义之后,找出正确答案也是不难做到的。总之,做词语替换时,替换之后的句意与原句意要一致,同时,替换的词在整个句子中要协调,要符合原句的语意。
(2)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
其一,要快速阅读。一篇400~600字的短文章,要读完并准确掌握资料的主要内容是需要几分钟时间的,因此,在平时就要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以省出时间对资料多加分析。
其二,把握主题。在读懂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对关键段落的认真分析,找出主题或主要问题。
其三,先易后难。短文章需回答的问题不像短文资料那样只有一个,而是四个左右。
这些问题,一般是前面问题的答案较容易得出,然后由浅人深,后面几个问题的答案比较难以得出。这个特点要掌握。

复习方法

播报
编辑
一、复习的初始阶段——精读教材,系统掌握考点
行测的第一轮复习一般安排在起步期,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夯实基础阶段。行测主要分为五大基本题型,要求的内容和难度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各个题型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说,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不会很长,主要是对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主旨,筛选信息。作为一名公务员,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各种形式的文字材料的能力,需要具备灵活、准确、简练地运用文字材料表达信息的能力,只有准确地理解别人传达的信息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的顺畅流通。
2)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快速理解和解决算数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和所用的材料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会有大量的信息要求管理者快速、科学、准确地接受与处理,而这些信息很多都是用数字来表达或是与数字有关的,因此作为公务员只有掌握快速数学运算的能力,才能胜任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作。
3)常识判断: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其范围涵盖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多方面内容,但从考试试题的情况来看,侧重于考察法律知识运用的能力。此类试题取材广泛,涉及从古至今,从自然到社会的诸多方面知识,考生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常识判断能力的水平,重要的是要注重平时的观察、思考和积累。
4)判断推理:主要考查应考者逻辑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方式,它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成分,他的强弱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对事物本质及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判断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定义、词语概念等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综合判断的能力。公务员担负的行政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事物间的关系和矛盾时纷纷复杂,要出利好这些复杂的关系,必须具备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
5)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和表格形式的统计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往往是以统计资料来反映的,要准确地做出决策,就必须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特别是行政管理机关人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快速分析的综合能力。
正是因为行测复习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内容多而杂,量很大,因此第一轮复习宜早不宜迟。(15天时间)
二、夯实基础阶段——各个击破,把握考试题型、难度
第二阶段也是整体复习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直接决定应试者应考能力的高低和基本功的强弱。应试者要想最终通过该门考试,必须在这一阶段坚持不懈,认真打好基本功。
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应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三点:第一,对每一种题型做全面、细致的掌握,尤其对试题特点与答题规律和方法认真地学习,这是一个重要步骤;第二,通过做练习来巩固自己掌握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来总结出自己的答题经验,保证自己的答题方法既省时间又有正确率;第三,无论应试者处于哪一个复习阶段都应有意识地对各科常识进行积累,在生活中多思考问题,多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国内外大事、政策等等,对法律常识更应多加重视。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进行系统地复习,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这些问题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其中若发现了做题时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改进,主要有做题时间问题、答题方法问题、某方面知识欠缺问题等等。对真题进行总结,熟悉每年的变化规律和考试趋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部分考题,都涵盖着丰富的内容,如平时不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积累知识,仅靠考前一两次练习,或者是临阵磨枪,搞突击,那是很难奏效的。比如,数量关系部分是测试应试者运用数字规律与简便的计算方法快速解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对数字规律与解题方法的积累,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如果平时没有对短文内容归纳概括能力的掌握,若想在考场上将一段短文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用精炼语言概括出来的答案选正确,也是难以做到的。尤其是常识部分,其涵盖面很广,如平时不多读相关书籍,日积月累,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想在考场上获得好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应试者平时还要注意积累做题方法,总结解题技巧,尤其是通过自测的方式,掌握的做题方法越多,到了考场上也就越容易考出好成绩来。应试者要从整体上把握考试内容,考试要考哪几部分,每部分都有哪些题型,各种题型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最简单的解题方法都要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是对应试者知识面、知识深度与分析能力的测查,如果没有牢固的知识与熟练的做题方法为基础,想靠侥幸取胜是不可取的。(30天时间)
三、冲刺阶段——研读大纲,全真模拟
这一阶段是复习准备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时间基本是考前1~2个月。
在该阶段主要应做的准备包括: 第一,认真研读考前公布的考试公告与大纲,其中会明确告诉应试者关于考试的具体情况,包括报考职位、报考方式、报考时间、考试科目、考试题型。应试者对于考试题型尤其要认真分析和掌握,因为这代表着考试最准确的信息,应试者若发现大纲中出现了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题型和问题,在这一阶段务必要认真分析研究,直到真正掌握为止。第二,选择具有和真题形式、难度相当的冲刺试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作答,自我检测,以提高把握考试进度的能力。 第三,在临近考试的几天不用再做大量练习,复习进入冲刺过程时,考生的压力和心态可想而知。这时,考生应抱着信心十足的状态,把平时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使自己对所掌握的东西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抓紧时间再巩固知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若有时间还可以对距离考试一年以内的一些热点要闻、新颁布的政策、法律等做一个回顾和了解,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考试的现场会有严格的要求和程序安排,应试者在考前应该对应试程序做认真了解,考试中应严格按照要求来操作。(30天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行测毕竟是一门理解加运用的科目,不练习是肯定无法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和公式的。所以需要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练习,把经常出错,辨别不清,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公式以及相关练习题总结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上,坚持到最后冲刺阶段,平时经常翻看、总结。这样一路下来你会发现,难点重点都在你总结的笔记本上。最后冲刺阶段,你只需把本上的知识点拿出来再看一遍。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会因临考前的紧张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