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制造技术与机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机床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制造技术与机床》创刊于195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机床研究所主办的工程科技类学术期刊。 [1]
据2020年第5期期刊内页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55人,专家顾问6人。 [2]
据2020年6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共出版文献21161篇、总被下载1648501次、总被引53345次,(2019)复合影响因子为0.575,(2019)综合影响因子为0.340; [1]据2020年6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共载文11070篇、被引量42409次、下载量452771次,基金论文量为3074篇,2017年影响因子为0.41。 [3]
中文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外文名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Machine Tool
语    种
中文
类    别
机械工业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机床研究所
编辑单位
机床杂志社
创刊时间
1951年
出版周期
月刊
国内刊号
11-3398/TH
国际刊号
1005-2402
杂志社地址
北京朝阳区东直门外望京路4号
现任主编
梁玉
属    性
中文核心期刊

办刊历史

播报
编辑
1951年8月,《机械》创刊。 [4]
1952年,《机械》刊期为月刊。
1953年,《机械》更名为《机床与工具》,出版了7期。
1954年,《机床与工具》刊期变更为半月刊。
1957年,《机床与工具》阿肯刊期变更为月刊。
19汗陵符59年,《机床与工具》刊期变更为半月刊。
1960年,《机床与工具》刊期变更为月刊。
1965永龙应年,《机床与工具》更名为《机械加工》,出版了祖骗5期。
1966年,《机械加工》出版了9期。
1970年,《机械加工》更名为《机床情报》,出版了1期。
1971年,《机阀颈晚床情报》刊期变更为半年刊。
197恋舟阀2年,《机床情报》刊期变更为双月刊。
1973年,《机床情报》刊期变更为季刊。
1974年,《机床情报》更名为《机床》,刊期变更为双月刊。
1979年,《机床》刊期变更为月刊。
1994年,《机床》更名甩旬戏为《制造技术与机床》。 [1]
2014年12月,《制造技术与机床》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白拜狼永定学术期刊。 [5]

办刊条件

播报
编辑

栏目方向

  • 主要栏目
《制造技术与机床》设有综述、设计与研究、工艺与检测、改装与维修、管理技术、产品与展品、新技术应用园地、企业之窗等栏目。 [3]
  • 报道内容
《制造技术与机床》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制造技术与机床方面的科技成果和经验。 [6]

人员编制

据2020年第5期期刊内页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55人,专家顾问6人。 [2]
职务
名单
委员
丁建军、马宝顺、王太勇、王立平、王先逵、王波、王晓林、石照耀、卢秉恒、叶佩青、付于武、冯平法、冯虎田、刘宇凌、刘志峰、刘春时、刘强、孙江宏、李先广、李军、李明、杨京彦、杨建中、吴锡兴、沈福金、宋业钧、张为民、张芳丽、张伯霖、张国雄、张泰昌、张根保、张曙、陆启建、陈五一、陈吉红、陈虎、陈明、范晋伟、金福吉、周维泉、房志凯、赵万生、赵克功、段广洪、姜增恽、费仁元、徐鸿根、黄田、曹华军、符祚钢、梁玉、韩秋实、韩镭、舒荣辉
专家顾问
李培根、杨叔子、陈问源、周延祐、周勤之、盛伯浩
资料来源: [2]

办刊成果

播报
编辑

出版发行

据2020年6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共出版文献量21161篇。 [1]
据2020年6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文献量为11070篇,基金论文量为3074篇。 [3]

收录情况

《制造技术与机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摘录用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美国工程索引》摘录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收录。 [1-3] [7]

影响因子

据2020年6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总被下载次数1648501次、总被引次数53345次,(2019)复合影响因子为0.575,(2019)综合影响因子为0.340。 [1]
据2020年6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被引量42409次、被下载量452771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制造技术与机床》影响因子为0.4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4004名。 [3]

荣誉表彰

获得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1981年度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获得1990~1992年度北京市广告协会颁发的“重信誉、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国家机械工业部1993~1994年度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获得第二届(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获得第三届(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职工数控技能大赛“最佳媒体宣传”奖,2007年获得机械工业期刊质量评审一等奖,2009年获得“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2012年获得全国广告行业“诚信经营创建单位”,2014年获得“北京市著名商标”。 [6]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办刊宗旨

《制造技术与机床》报道中国国内外制造技术与机床方面的科技成果和经验,为提高中国机械制造业技术水平而服务。 [6]

投稿指南

为确保该刊登载文章的质量,便于与作者联系,缩短稿件处理周期,加快出版进度,该刊已开通网上投稿系统 , 并请广大作者投稿时注意以下要求:
1、投稿时,以下信息必须如实并准确填写:
(1)作者基本信息(该刊在处理稿件、支付稿费和邮寄杂志等方面都是和通讯作者联系),如联系方式有变化,应及时通过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修改;
(2)稿件题目、稿件英文题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
(3)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以上项目都不能用“无”“没有”等无效用词填写。另外,以下信息如果有,也请如实并准确填写:
(1)基金项目;
(2)参考文献。
2、稿件投出前请务必仔细校核,以免投出后再修改,影响稿件处理进程和速度。
3、投稿后,作者根据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可随时登录该刊官网的投稿系统查询所投稿件的审稿状态,所以请保存好用户名和密码。当已投出稿件必须要修改或有其他情况时,如果改动较小,通过给编辑部发送消息告知修改内容发即可;如果改动较大,请把修改稿通过电子邮件发到编辑部,不要在系统上重复投稿。
4、该刊对来稿采用三审制度,即初审、编审、终审,稿件在初审后还会根据需要请该刊聘请的外审专家进行外审。稿件状态显示“可刊”即表示稿件已被该刊正式录用,显示“退稿”即稿件没有被该刊录用,显示其他状态请耐心等待。该刊的稿件处理周期一般约3~8个月。
5、稿件如需加急,请在投稿时仔细阅读选项并注明,该刊会按加急稿件来处理。
6、已投给该刊的稿件、如想再投给其他杂志,务请通过电话及时通知该刊编辑部。否则,造成“一稿多投”的现象,后果自负。
7、为扩大该刊及作者所著述文章的影响,该刊已整体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CNKI中国知网”等传播媒体;另外,该刊还加入了“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字化优先出版。为此,该刊郑重声明:该刊付给作者的稿酬中已包含作者文章被相关媒体转载、使用所可能产生的稿酬,作者若对上网或转载文章的版权有异议,请斟酌投稿。
8、作者请自留底稿,不论是否录用,该刊均不退原稿。 [8]

领导题词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为该刊题写刊名。 [2]

现任领导

播报
编辑
职务
姓名
社长、主编
梁玉
副主编
查初亮
出版部主管
高扬
广告部主管
刘鑫磊
主任委员
黄正华
资料来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