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4-05-17 18:01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新华网合肥5月17日电(周雨濛 常兴胜)5月16日,2024年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在安徽和县拉开帷幕。

  中国蔬菜产业大会是中国蔬菜协会主办的行业年度盛会,从2013年起,先后在山东、江苏、河北、云南、江西、宁夏、湖南等地举办了9届,今年首次落地安徽和县。

  近年来,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和县围绕打造蔬菜全产业链,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和县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大棚种蔬菜,“土办法”获广泛推广运用

  40多年前,和县的李正飞、刘斯荣、黄耀祖、黄立方、尹仁志等几位农民在自家田地上试种蔬菜,收获了喜人的好收成。在他们的带动下,和县农民利用简易的竹架大棚种植早辣椒、早番茄等蔬菜,这些早熟蔬菜上市期比传统露地栽培的蔬菜提前一个多月,效益却是常规农作物的5至6倍。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棚蔬菜产业升级在和县开启。

  航拍和县历阳镇蔬菜大棚。(资料图 秦祖泉 摄)

  在长期的实践中,和县农民摸索出“高温煮田、在田保鲜、复式温棚、泥猴育苗”的土办法,并迅速在全县各地广泛推广运用,同时也吸引了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农民前来参观学习。

  近日,和县历阳镇东河村村民在大棚内采摘红辣椒。(秦祖泉 摄)

  “上一年11月成熟的辣椒,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在田保鲜技术可让辣椒保存到今年4月,待行情好时见机上市。”和县历阳镇太平村农民王跃胜介绍。

  据了解,该县目前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108万吨,总产值3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0%。从业人员人均蔬菜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工厂化育苗,为蔬菜产业插上“金翅膀”

  过去,和县农户使用泥土育苗,蔬菜苗的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不稳定,“育苗难”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民。

  工厂化育苗的出现让“育苗难”迎刃而解。现在,育苗期一到,农户就将蔬菜种子交给育苗工厂,让工厂帮助育苗,一个月后便可前来提苗。由于工厂育苗既可减少人力,又可提高菜苗质量,使得和县的育苗工厂生意红火。

  最近,总投资1.5亿元的安徽新源、皖东、绿缘三个大型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又建成投产,进一步提升了和县蔬菜产业化水平,目前该县年育苗能力已达5亿株。

  此外,和县还引进、推广“生物防控”“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等新技术,从源头控、过程管、产品查等方面推进标准化管理,良种推广使用率、水肥一体化覆盖率、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有效提升了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和生产科技水平。

  航拍和县历阳镇蔬菜种植基地。(资料图 秦祖泉 摄)

  高质量育种,小种子长成富民“大产业”

  和县善厚镇的农民在种植菠菜、香菜、茼蒿过程中发现,自留的菜种不仅颗粒大、纯度高、品质好,而且供不应求。“不少农户远道而来求购种子,和县种子也越发走俏。”善厚镇农业站工作人员胡传宝介绍,善厚镇农户捕捉到这一商机,开始逐渐扩大制种规模。

  和县制种产业随之壮大,吸引众多种业企业慕名而来,南京理想种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这些现代化企业的落户,也让这里的制种业由过去“大汽车装运、大麻袋包装”的传统生产销售模式变为“科学育种、规模种植、订单生产、精选加工、电子销售、快捷配送”的现代销售新模式,产品远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部分菜种还出口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公司原种面积500多亩,主要生产蔬菜、豆科类和瓜果类种子400多种,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南京理想种业仓储物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力争将善厚镇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种子集散地之一。

  目前,和县年产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约1500万斤,占全国近30%的份额。蔬菜制种业与种植业并驾齐驱,已成为推动和县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2024年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在和县召开,这是中国蔬菜行业对和县蔬菜品质的认可和鼓励。”和县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和县将积极促进蔬菜产业振兴,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农业强县“头号工程”,推动蔬菜产业“二次创业”,唱响“和县蔬菜”品牌。

编辑: 刘贤辉
推荐阅读
安徽“高精尖”亮相中博会


发布于2024-06-01 06:24:19

向更多人心中撒播“科学种子”


发布于2024-05-31 05:11:23

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发布于2024-05-30 05:15: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