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

宁镇丘陵西段的南支、南京的主要山体之一
展开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牛首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境内,距南京中华门10千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 [22] [25]牛首山是南京的主要山体之一,因双峰突起,东西对峙,形似牛头双角,故名“牛首山”。 [22-23]
牛首山为低山丘陵,其形成源于宁镇山脉,宁镇山脉是侏罗纪末到白垩纪初在扬子古陆东部通过宁镇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向北突起的弧形褶皱,牛首山是其西段的南分支。 [24-26]
牛首山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建有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牛首山森林公园 [30]以及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31],分布有佛顶寺、佛顶塔、佛顶宫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相关人文景点。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便供奉在牛首山的佛顶宫内。 [19]
中文名
牛首山
所属山系
宁镇山脉 [25]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内
海    拔
242.9 m [19]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08:30—17:30 [3]
门票价格
145元起 [3]
占地面积
约 5 km² [22]

形成演变

播报
编辑
牛首山的形成源于宁镇山脉,宁镇山脉是侏罗纪末到白垩纪初在扬子古陆东部通过宁镇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向北突起的弧形褶皱,牛首山是其西段的南分支。 [25-26]

位置境域

播报
编辑
牛首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境内,距南京中华门10千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 [22] [25]
牛首山在南京的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地质

牛首山估验弃属于丘陵岗泪只漏凝地,由中生代火成岩构成,地貌丰富。牛首山山体多为三迭系黄马青组端整砂岩。 [2]

气候

牛首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为224天;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072.9毫米。雨热同季,天气的变化比较复杂。 [19]

土壤

牛首山地区的地带性土地担嚷踏以黄棕壤为主,在牛首山、将军山一带,受基岩风化的堆、坡积物的成土母质影响。分布在山顶、山脊的土层较浅,有机物含雅体量较高,表采战葛土为深灰色,微酸性。山地土壤PH值5.5—6.5。 [25]

植被

牛首山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战再欠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牛首山地区保存了一块江苏省最大的南京椴次生林群落(属落叶阔叶林类充舟型),并孕育了苦槠林常绿阔叶林群落。 [27-28]

山脉关系

播报
编辑
牛首山所在的牛首山山脉属于宁镇山脉西段三个中的南分支,属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牛首山原本有东峰和西峰两峰,当下只留下了东峰,西峰的山体在1937—1958年期间受到了两次破坏性的铁矿开采,形成了一个60多米深的矿坑。 [19]
牛首山西峰开采后留下的矿坑(山体已不存)
广义的牛首山山脉由牛首山(狭义,海拔242.9米 [19])、祖堂山(海拔256米)、将军山、东天幕山、西天幕山、隐龙山、象山、狮子山、韩府山、塔园山等诸山丘组成。 [25]

资源状况

播报
编辑

植物资源

牛首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共有618种,隶属136科399属,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5种,裸子植物6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20科373属585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09属499种,单子叶植物19科64属86种)。其中野生观赏植物有333属522种。可作地被的植物共151种,隶属44科84属,其中种子植物共有137种,分属35科73属。单子叶植物有4科6属11种;双子叶植物有30科69属129种。蕨类植物9科11属14种。可作垂直绿化的野生植物资源有77种,隶属23个科46个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3属8种,双子叶植物有19科42属68种。其中应用价值最高的应为四季常绿木质藤本,主要有络石、薜荔、爬藤榕、常春藤、扶芳藤等。 [28]牛首山森林公园拥有松林182.7公顷、杉木林155.76公顷、竹林246.64公顷、阔叶林202公顷、经济林14.7公顷、纪念林50.5公顷,并拥有古银杏、古女贞、紫薇、金桂、瓜子黄杨等古树名木。 [2] [29]

动物资源

牛首山森林公园拥有八哥、杜鹃等鸟类,野兔等哺乳动物,壁虎等爬行动物,萤火虫、中华虎凤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昆虫。 [29]

旅游资源

牛首山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建有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牛首山森林公园 [30]以及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31],存有桃花溪、佛顶寺、佛顶塔、佛顶宫、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墓南唐二陵李瑞清墓等相关历史遗迹和景点。 [1] [3] [5-18] [21] [29]
特别说明:牛首山森林公园面积667公顷 [29],由中国江苏省林业局公布。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面积约500 [32]公顷,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两者区域存在重叠,但并不完全一致。 [4] [20] [30-31]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山名由来

牛首山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故民间又称为牛头山。 [19]牛首山也叫天阙山,天阙路也由此命名。相传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晋元帝想在皇宫外建造石阙,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宰相王导则认为国家政权初创,财力不足,不适宜建立双阙。王导请晋元帝出行,看见牛首山双峰对峙,便指着牛首山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晋元帝明白了王导的苦心,便顺水推舟取消了建阙计划,但天阙山的美名却因此流传了下来。 [33]

佛教文化

牛首山自古就是一座佛教名山,从南朝到唐有寺庙30多座。南朝梁代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最集中之地就是牛首山,“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嵋并为圣道场地”,是唐代最负盛名的三大道场之一。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相传牛首山为文殊菩萨的冬宫,文殊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唐代宗因“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在此建七级浮屠,南朝高僧辟支和尚在此“立地成佛,上天为仙”,遂有辟支塔。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今宏觉寺),唐代又添建弘觉寺塔。塔有碑,刻有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据各类文献记载,牛首山从南朝起就与佛教产生深厚渊源,直至唐代达到顶峰,此后数千年牛首山主峰遗留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遗迹、遗物以及众多名人对牛首山的影响,对于佛教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法融所创的牛头一脉,在禅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影响深远。 [34]

文物古迹

牛首山存有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牛首山摩岩石刻)、弘觉寺塔郑和墓南唐二陵李瑞清墓等相关历史遗迹。 [13-17] [29] [37]

环境保护

播报
编辑
牛首山管理方会不定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植的树种四季常青,不仅起到山体护坡的作用,也可用于观赏。 [35]
牛首山管理方严格落实环境整治工作要求,持续强化辖区工程路段施工扬尘整治,确保绿网全覆盖,并同时对牛首山的周边环境卫生加强监管处置。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