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新闻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东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火龙果迎来采摘季
2024年05月11日 09:26 来源:海口日报

俯瞰海口东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成排种植的火龙果树。

农户正在采收火龙果。本报记者 杨鹤 摄

  本报5月10日讯(记者雷蕾)5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秀英区东山镇的海口东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只见一颗颗红彤彤的火龙果悬挂枝头,工人正手持剪刀忙碌采摘,示范园内720亩火龙果迎来大规模采摘季。近年来,该示范园通过科技赋能助力火龙果增产增收,统筹乡村振兴资金参与园区建设运营,走出了联农带农发展提速的新路子。

  当天上午,几十名头戴草帽的工人穿梭在绿意盎然的田垄间,采摘、装筐、运输,大家分工协作,有序忙碌。

  走进果地里,记者看到每一行火龙果树上都悬挂着一盏盏灯泡,这些灯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示范园场长邱俊解释道,这些灯是依照实验数据,交给厂家定制化生产的,它可以模拟太阳光给火龙果进行补光,促进光合作用,延长挂果期,提高火龙果的产量。

  “不光有补光设备,我们去年还新采购了一批进口喷灌设备,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将适当的水量和养分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这样每一株火龙果都能获得恰如其分的养料和水分,促进其快速优质生长。”邱俊指着田间的灌溉设备介绍道。

  “这批火龙果产量预计20万斤,5月下旬到6月初园区的火龙果还将迎来一次更大的丰收。”火龙果基地负责人孔德腾介绍,园区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产量,减少“靠天吃饭”的不利因素,预计园区火龙果全年亩产将达到7000斤。

  丰收的火龙果不仅给园区带来了营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5月9日上午,火龙果基地四队队长苏育龙开着小货车正将果实运输至厂房,几年前他带头承包了园区的240亩火龙果地,除了基本工资,每次带领队员摘果还有额外收入。

  “采摘火龙果主要在上午,劳动强度不大,也不耽误照顾家里。”正在采摘作业的东山镇村民杨阿姨笑着告诉记者。据介绍,示范园为周边村庄提供70个常年工作岗位及每年超4万人次的临时用工岗位,去年发放工资总额约560万元。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