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市政厅 > 正文

普通人的上海故事|亲历张江、前滩巨变,如今搬到临港 热爱滴水湖的日本人,晒出20万张上海老照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欢     作者:杨欢     编辑:包雍尔     2024-05-20 10:33 | |


今年三月,藤田康介注册了小红书账号,取名为“临港人”,时常分享他在滴水湖畔的所见所闻。清晨骑行看海上日出,飞机降落时俯瞰湖景,中银金融中心日益“长高”,105片区建设如火如荼......真实的记录,吸引很多人点赞收藏,引发大家对临港发展的热议。但评论区里,也有戾气略重的质疑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是专门写软文的吧?

别人出言不逊,藤田康介并不生气,反而更加坚定了在互联网上记录临港生活的决心。“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很多人对这座年轻的新城不够了解,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我亲历过陆家嘴、花木、张江、前滩的发展,深刻感受到个体与城市共同成长的魅力。如今选择搬到临港,因为喜欢这里,相信它未来潜力无限。”

图说:2024年5月,临港滴水湖西岛,建设如火如荼。(受访者供图 下同)

在沪28年 亲历浦东发展巨变

中文表达能力太好,对上海发展变化如数家珍,藤田康介常被网友误以为是“本地人”。1996年,他离开日本大阪,到上海求学,此后毕业、工作、成家、有娃,已经在沪待了28年。如今,藤田康介是一名中医。

近日,在临港顶科中心,藤田康介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上海故事。

图说:藤田康介喜欢爬山。

高中毕业后,藤田康介明确了想来中国学习中医的志向。当时,他的爷爷身患重病,父亲是名大学教授,教过很多来自上海的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寄来冬虫夏草,爷爷服用后精神状态有所好转。藤田康介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跟中国留学生打听后,他得知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6年,藤田康介乘坐的航班降落虹桥机场。踏上陌生的土地,兴奋又忐忑,彼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未来自己将搭上浦东开发开放的快车,个人命运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

图说:2006年12月,建设中的浦东陆家嘴

读书时期,藤田康介租住在徐家汇的老破小里,左右邻都很热情。生活一段时间后,眼见着租金从每月1400元涨到2500元,藤田康介内心合计,觉得长期定居上海的话买房更合算。2003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东迁张江。藤田康介考虑在浦东安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当时流行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邻居阿姨听说我要从徐家汇搬到浦东直摇头。”但藤田康介有着自己的考量,一番调研后,他在花木联洋买了房。“此前我有多国生活经历,喜欢大城市的便捷,又不喜欢住在人太密的地方,希望家附近有公园能放松休憩。当时上海生态空间没有现在多。我发现世纪公园后眼前一亮,联洋离得不远,又是国际化社区,毫不犹豫就拍板买了。”

图说:2004年5月,建设中的浦东花木联洋国际社区。

藤田康介告诉记者,刚搬家时,生活并不便捷。只有地铁2号线,从家得走2公里到地铁站,联洋社区周边只有一家很小的联华超市,路面上空空荡荡,很难看到人和车。2003年,他在张江读博,周遭也很荒凉。“其实跟今日的临港很相似。”

如今,联洋社区成为上海著名的小“联合国”,近5000名外国人在那里安家,居民中有近7成是“新上海人”。张江高新区以上海8%的土地面积,贡献上海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80%的工业总产值,汇聚上海80%的高端人才,吸引上海80%的外资研发机构,培育上海8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图说:2005年7月,联洋国际社区的大拇指广场附近。

看好临港 举家搬到滴水湖

去年,藤田康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举家搬至临港。他在滴水湖云厅里看了临港新片区的规划,为之震撼。他注意到,两港快线2022年1月开工,预计2025年建成。线路北起浦东综合枢纽(两个分支:浦东机场T3航站楼、上海东站),自北向南设置下盐路站、东大公路站、临港综合区站和临港开放区站(车站名称均为暂命名)。建成通车后,从临港滴水湖到浦东枢纽(机场/上海东站)最快只需要15分钟。

图说:2017年5月的滴水湖。

“对我这种经常要全世界飞的外国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临港离浦东机场近,离世界也近。”在藤田康介看来,一座城市到底好不好,不要跟着人云亦云,要相信自己的感受。“我经常骑车到滴水湖畔,每次都能看到新变化,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忍不住期待这座城市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一想到,图纸上的规划变为现实,自己能够参与、见证完整的过程,人生的体验其乐无穷。”

早在2005年,藤田康介就关注到了滴水湖。那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开港,日本商会组织活动前去参观。当时滴水湖周边建筑寥寥无几,也没有地铁交通不便。藤田康介心里却埋下了一颗种子,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搬到临港住。

2011年,藤田康介在网上拍下沪牌,提车后就兴奋地开到滴水湖。如今,他没事就到海边兜风,远眺洋山深水港。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准箱,连续14年全球第一,洋山深水港箱量占据总量的“半壁江山”。每每在报纸上看到有关临港的消息,藤田康介都跟着兴奋。

图说:2011年7月,提新车,藤田康介开到了滴水湖。

热爱记录 整理20万张老照片

藤田康介告诉记者,1996年他初到上海时,为了学习中文,订阅了大量报纸。如今,依旧订阅《新民晚报》,是忠实的读者。他太太是上海人,大学同学,一路相伴至今。藤田康介读博的最后一年,就跟太太结了婚。“我俩本来商量好,毕业后在和平饭店举办婚礼。结果在《新民晚报》上看到和平饭店要闭店装修的新闻,非常着急,就赶紧跑过去。”

图说:2005年7月,上海南京东路。

藤田康介喜欢拍照、记录,保存了近20万张照片。1997年7月,上海43路公交车;2003年1月,浦东国际机场;2005年的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2005年12月,坐“龙港快线”第一次去临港;上海世博会倒计时600天;2007年6月,地铁2号线的张江高科站;2009年11月,上海长江隧道......

图说:2005年12月,龙港快线开通后藤田康介第一次去临港。


图说:2024年5月,滴水湖的金融湾。藤田康介拍摄

最近,藤田康介在社交账号上陆续发布了老照片,引起很多人的回忆和共鸣。他还整理了滴水湖的十年对比照,配文中写道: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到,过去十年,临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五年变化会更大。人们的观念也应当发生改变了。

新民晚报记者 杨欢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