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街走巷探寻城市记忆,发现不一样的上海

2024-05-19 17:38:24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

“我很愿意在上海这座城市里走走。”本周六(18日),行知读书会邀请到SMG五星体育首席编辑周力带着读者一起挖掘上海的城市历史,尤其是街区、建筑等方面的微观史,一起“穿街走巷”,共同探寻那些隐藏在繁华背后的城市记忆。

“我们开玩笑说,做体育记者的人如果要写回忆录太容易了,只要把那些赛事过一遍就可以写。但是我从事了上海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后,真的是开拓了视野,就像是找到了新生的那种感觉。”周力说。

2015年,周力开通了“老周望野眼”公众号。他想把残存的上海记忆作为礼物献给自己,那种让人一辈子都带着莫大幸福的回忆。2023年,周力将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章进行整理,结集为《老周望野眼:穿街走巷中的城市史》一书。

活动现场,周力热情洋溢地与大家分享了书中内容,细致入微地讲述了上海的街道脉络、里弄的独特风情、建筑的历史变迁、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等。在他的讲述中,听众仿佛与他一同漫步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感受那份独特的城市韵味和人文情怀。

“徐家厍为什么会改名徐家汇?徐光启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厍读‘shè’,意为村庄),后渐成集镇。依据蒲汇塘、肇嘉浜和李漎泾三水汇合的地形,改名徐家汇。”周力研究上海历史文化时非常重视细节,在本次分享过程中,他也融入了大量个人情怀,为大家呈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上海。他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上海走街串巷的经历,将那些独特的风景和感受娓娓道来。

为什么周力会对上海的马路、弄堂这些题材这么有兴趣?这源于一个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白日梦。2014年,周力作为体育记者去往巴西采访。浅睡中的他闻到了同事抽烟的味道,误以为是小时候在弄堂里生煤炉的味道,他在梦中说了一句“谁在生煤炉呀?”生炉子这一童年遥远的记忆在上海之外的地方被意外触发,让周力深感通感的力量,激发了他对上海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本期行知读书会,周力还带大家详细“考古”了黄河路,逐一盘点这条马路上的特色建筑与动人故事,包括凤鸣台、明星大戏院、酱园弄、弄堂运动会、“中国南丁格尔”张竹君、卡尔登戏院、功德林、苔圣园前身、“国际饭店”题字等。

“如果大家想记录一些城市的变迁,不一定要非常刻意的。我们就是家门口,自己熟悉的地方,去研究一下,这也是很好的。”周力说。

主持人阎华表示,“熟视无睹”是我们很多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越是熟悉的东西,可能越不了解。所以,不妨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用手机、用眼睛记录上海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