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镇巴的生态价值转化之路

时间:2024-05-18 12:41:40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山水镇巴的生态价值转化之路

兴隆镇的绿色产业仅是镇巴县围绕生态建产业的一个缩影

153307d2a3759dbb8db79db5d09a34d6.jpeg

“我们在这里陪同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教授刘闯博士带领的调研组来镇巴进行水土取样,要通过科学论证镇巴高山云雾出好茶。”汉中市镇巴县副县长邵永宏向媒体记者介绍,这是刘教授团队第二次来镇巴了,她对镇巴茶叶的品质赞不绝口。

5月14日,由汉中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厚植绿色底蕴 共建美丽汉中——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镇巴县,采访团与刘闯所率调研组相遇在美丽如画的楮溪源茶山上。前者是通过镜头和文字见证镇巴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后者是通过科学实验论证镇巴的好山好水出好茶。

3f4c9a239e943a5092fb21474d6721c3.jpeg

茶产业是镇巴的一张名片,而镇巴又不止这一面。近年来,镇巴县围绕生态建产业的思路,持续发展壮大以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为主导,蚕桑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4+X”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通过生态价值转化的护“绿”生“金”之路。

山水绿靠山稳

5月14日,媒体采访团来到镇巴县兴隆镇,汉江二级支流楮河从兴隆街蜿蜒流过,山水一色、碧波荡漾,岸边整齐的民居与之交相辉映,一派和美家园的景象。记者看到,楮河两岸河堤整饬一新,沿着河岸走势建设的道路掩映在绿荫下美如画卷。

08f00be484cd22be18e21bdbc48b21f6.jpeg

而在早些年,楮河兴隆段沿岸农村搞建设在河道滥采砂石,楮河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改善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而保护汉江水质,镇巴县实施了楮河兴隆段水环境治理项目。“随着楮河水域环境的变好,沿岸村民受益,也吸引了周边游客来到小镇游玩。”汉中市生态环境局镇巴分局局长赵冈说。

而距兴隆镇一小时车程的草坝景区,这里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站在观景台可俯瞰镇巴县城风光,亚高山草甸、云海日出、原始竹林和星空木屋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卖点。草坝景区董事长周国顺介绍,多年来,景区始终坚持不搞大开发,保持原生态景观,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采访当天,景区小木屋管家钟美正在检查房间卫生,准备迎接明天预定住宿的客人。每到夏季,来这里不仅可以远离城市的燥热、独享清凉,晚上还可以看到满天繁星。而380元一晚的小木屋自开业以来从不涨价,节假日都要提前定。

站在草坝看到是绵阳起伏的山峦风光,而站在兴隆镇水田坝村民广场上,看到的是四周高耸入云的山势。一高一低都见证着山城儿女守护绿水青山的壮举,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些过去阻碍发展的大山深沟,如今却成为聚拢人气的世外桃源,更是当地百姓吃上生态饭的幸福靠山。

近年来,镇巴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三大保卫战,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汉江及嘉陵江流域断面水质100%达标,森林覆盖率达70.6%,全县空气优良率达99%以上,稳居全省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生态兴人气旺

记者在兴隆镇通过展板看到一组数据,该镇常住人口7000多人,是户籍人口的二倍之多。镇巴县兴隆镇党委书记彭渊解释说,此现象一是因为镇上移民搬迁来的一部分常住人口。此外,该镇大力发展“茶叶、魔芋、特色养殖、中药材“4+X”产业体系,域内茶叶规上企业达到9家,占全县规上企业的40%,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

彭渊进一步以茶产业举例说,兴隆镇主要做高端的高山云雾茶,全国百强茶企怡溪春就坐落于此,全镇茶园面积2.7万亩,在茶园务工村民平均年收入达4.5万元。

5月14日中午,采访团沿着柏油山路走进楮溪源茶旅融合项目,山间茶林相间,观光步道沿着茶山峰回路转,漂亮的民宿坐落在山坳,品一杯回味甘甜的镇巴绿茶,一种置身诗与远方的感觉油然而生。

5cad8b2a0845155acd16a0207f9d5b44.jpeg

民宿、房车营地、茶舍、半山垂钓池、观景台、荷花田、咖啡吧……楮溪源作为镇巴新晋网红打卡地,各种文旅场景一应俱全。这里坐拥镇巴县城半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楮溪源茶旅融合项目是具有镇巴山水风情的农旅融合、茶旅融合新高地。

遇见陕茶遇见你。一个月前,第五届陕西网上茶博会在这里举办,活动留下的道旗迎风飘扬,山间似乎还回荡着客商和游人齐聚于此的热闹繁华。2023年11月,楮溪源“茶园文旅”项目被正式授牌为AAA级景区,吸引游客近万余人次,间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收入300余万元。

ce651b3bf123a23cb867604c9bb4366a.jpeg

兴隆镇的绿色产业仅是镇巴县围绕生态建产业的一个缩影。镇巴地处秦巴山地生态屏障腹地,通过发展壮大生态经济为主线,以特色农业、绿色食药、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生态旅游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逐渐成型。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称号,生态“红利”不断激活转化成为生态经济和生态资本。

产业聚百姓富

位于镇巴县长岭镇的智慧大棚沿河一字排开,这里不仅有智慧蔬菜大棚,还有中药材种苗智慧繁育大棚。采访当天,当地村民张女士正在大棚里忙着整理番茄幼苗。“每天都有活干,一年能挣3万多元,还能把家照顾上。”

a789c3b39ec0dbee02499206fc9bfb99.jpeg

张女士的家与上班的智慧大棚仅一河之隔,河对岸是一排排漂亮的安置民居,河的两岸一幅产业兴旺与人居和谐的画面相辅相成。

5月14日,陕西金慧方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洪超说,正是看中了镇巴丰富的林地资源,他才决心来此投资创业。近年来,他的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加工、统一收购销售的“四统一”一体化产业模式,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带动农户300余户,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7298da54a24337f5cc88705f3e21cf24.jpeg

镇巴腊肉早已声名远扬,如何将熏的黑乎乎的腊肉做成便捷的食品?陕西镇弘蜀乐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在该公司展厅,开袋即食的腊肉制品琳琅满目,采访当天,记者看到该公司投资4800万元的二期项目已经开建。

数据显示,该公司直接带动养殖农户170户,务工带动50余人,年平均工资3万元。此外,通过仔猪发放,收购玉米、红薯等农作物间接带动农户212户,户均可增收1500元。该公司总经理吴永浩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在快销食品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带动更多产业链上的村民增收致富。

5月14日下午,采访团走进诗画田园般的长岭镇九阵坝村,通过村支书颜美祥介绍得知,村中昔日露天垃圾坑经过整治后变为村民活动广场。如今,村里的垃圾分类井然有序,小家别院干净利落,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坚守自然、修旧如旧的风格,让乡土记忆扑面而来。

如今,不管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人居环境整治,亦或是绿色产业发展,镇巴都呈现出兴兴向荣的气象。近年来,镇巴县以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为突破,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富民惠民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镇巴特色的三大模式五大典型案例,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陕南唯一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镇巴最大的一张牌就是生态。”邵永宏说,镇巴县将继续深刻领悟践行‘两山’理论,通过合适的产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让一方水土富裕一方百姓。(文/图 张映伟)

编辑:张映伟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