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该规划涉及民众看病就医用药,以及医疗事业、健康产业等一系列重要举措。


最引人注目的是,到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过去十多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作为中国医疗承上启下的中枢环节,市域范围内医疗机构如何提高运转效率,优化医疗流程,破解“医而不共”等难题均事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


实际上,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如何通过医共体建设破解城乡医疗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释放出医改的红利。湖州,正在给出另一个思路。


“小病尽量不出镇街,大病尽可能少出市”


自医改政策实施以来,各地纷纷探索具备自身特色的分级转诊思路和政策,但效果各有不同。


浙江湖州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也收获了不少荣誉。比如,连续5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浙江省第一名,4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为什么是湖州?


在正常的认知里,普通老百姓不管大病小病,都习惯往大医院跑,基层医疗往往是“被忽视的角落”。


湖州却在慢慢转变,这得益于其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探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构建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湖州先后组建了9个县域医共体和2个城市医联体,推进整合型、连续性、网格化的医疗体系建设。公开报道显示,该市目前有544名副高以上专家在基层常态化开设536个专家门诊、41个联合病房、130个全专联合门诊,帮助培育基层特色专科107个,建成两慢病一体化门诊64个。这样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健康服务。


比如,按照“1+8”和“1+1+6”的模式,由2家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分别牵头组建2家城市医联体,其中湖州市中心医院牵头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州第一人民医院牵头1家区级综合医院和6家乡镇卫生院。


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了传统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和技术能力得以下沉到基层,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处理更复杂的病例,减少了患者的就医难度和时间成本,也减轻了三级医院的压力,使其可以更专注于处理复杂和疑难病例。


在2022年国考中,湖州市级医院国考A等率达到80%,其中市中心医院排名全国第89名,获评A+等次。2023年,湖州市中心医院还在湖州率先实现了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科创平台零的突破,8个重点监测病种(术种)排名进入浙江省128家三级医院前十。


2023年,湖州市基层就诊率和县域就诊率分别达74.24%和90.76%,相比2016年县域医共体改革之前分别提高了31.1和7.26个百分点。在控费减负方面,也走在了前列。2023年该市公立医院住院和门急诊均次费用分别比浙江省平均水平低22.06%和11.41%。老百姓不仅方便省时,还更省钱。


湖州还以毗邻长三角大城市群的特殊区位优势,推出“名医湖州荟”品牌,构造“沪杭湖”名院、名科、名医大融合的地域载体,目的是全面提升区域临床专科(学科)发展和居民就医获得感。


目前,湖州市2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与沪杭及长三角知名医院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136项,其中2024年新增医疗合作项目48项,新引进326名沪杭名医开展合作(累计526名)。


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在这个以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在继续深化医改,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也要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湖州正以前瞻的视野,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向健联体(健共体)转型。


这一转型不仅仅是医疗服务的改革,更是健康观念的深刻转变。

湖州市域健康共同体组成模式。


2021年,湖州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全市域健康共同体,建设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


在打造全市域健康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湖州把全市当成一个整体,聚焦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以县域健共体、城市健联体为重点,以城市中医健联体和妇幼健联体为补充,全市域打造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共同体,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医防融合、中西并重、全民参与、智慧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在服务能力方面,2023年疫情转段期间,全市域健共体聚焦“防、收、救、稳”全链条闭环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健联体(健共体)各成员单位根据功能定位,实行“一张床”管理,落实患者分级分层管理和有序分流,有效地缓解了新冠救治住院床位紧张的问题,助力湖州平稳有序度过新冠救治高峰。有关做法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充分肯定,央视国际频道还两次把“湖州模式”作为“中国方案”,向全球推介宣传。


湖州市中心医院医疗保健集团架构。


在医防融合方面,湖州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为重点,以城乡同质同标的免费体检制度为抓手,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重点疾病的早诊早治;并在浙江率先启动高血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分级诊疗改革,探索签约两慢病患者免费用药,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高质量发展。2023年,该市累计完成重点人群重大疾病筛查130余万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至73.79%和71.72%。


在健康促进方面,湖州发布了全国首个《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办法》,围绕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产业等方方面面,定期发布“健康湖州十大工程”,推进健康湖州共建共治共享。在浙江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健康区县和健康促进医院全覆盖。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暂列全国第一)。


在中西并重方面,湖州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了中医药政策扶持优化、服务固本强基、服务特色提升、传承创新提速、文化传播五大工程,积极推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作用更好发挥,各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中医药服务更加可及便捷。全市三级中医医院增至3家,其中三甲中医医院增至2家;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指数位列浙江省第一。


在全民参与方面,湖州积极探索新时代全民动员,成立“健康志愿者协会”,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大力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3.96%(全省第一),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如,该市长兴县林城镇向阳村建立了浙江省首家“健康银行”,村民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累积积分并兑换,有效促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主动性。


全市域健康共同体为什么能在湖州打响?


首先是模式上的创新。


织密组织网络,构建多层级“大健康”格局。在横向上,包括市、区县两级不断优化组织架构。例如,市级层面成立管理委员会,将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建立常态化联席议事机制,持续加大医保支付、药品耗材集采、薪酬改革和价格调整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联动力度。


纵向上,构建城市健联体与县域健共体联动机制。目前县域健共体虽然广泛普及,但牵头医院实力有限,而城市健联体正好可以弥补它的短板,突破“县级不强”的束缚。


此外,将城市妇幼健联体和中医健联体纳入全市域健共体体系,跟城市健联体、县域健共体联动发展也是湖州的一大特色。

例如,依托市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组建市中医院牵头的“1+2+N”城市中医医联体。湖州在浙江率先实现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地区“满堂红”;建有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4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3个;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有中医馆,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所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其全面而协调的治理结构,它不仅在横向上整合了多个政府部门,以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而且在纵向上通过上下联动也实现了城市医院、区县医院不同层级之间的紧密合作。这就确保了政策的连贯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从而为公众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是思路的创新。


例如,湖州强化全市“一盘棋”思想,优化“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机制,将省级医院与区县医院帮扶合作纳入全市域健康共同体视角下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既强化城市健联体、县域健共体、城市中医健联体和妇幼健康联合体之间的联动合作,又加强与沪杭医院合作,推进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5级医疗机构按功能定位,落实分级诊疗。


同时,以急诊、全科、儿科、中医科和两慢病为重点,加强基层专家门诊、联合病房、全专联合门诊等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标准化、资源下沉精准化、管理服务同质化、诊断治疗规范化、健康服务亲情化,全面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健康管理能力。湖州6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其中69.84% 达到推荐标准,在浙江省遥遥领先。


通过“一盘棋”思想,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可达性。


当然,医改“湖州模式”能够贯彻得如此彻底,也离不开医保的支持,其所辖的德清县于2019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健共体总额预算下按人头包干”的医保支付改革,引导县域健共体主动做好预防和健康管理,相关经验被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研究院等专家充分肯定,正在逐步向湖州全市域推广。


此外,湖州在浙江率先实施学生群体水痘疫苗和60周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民生实事项目,年受益约35万人;率先将出生缺陷防治享受对象从户籍人口拓展到常住人口,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病种从6种拓展到31种,2018年以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实现四年连降,累计少生缺陷儿千余人。


第三是数字赋能。湖州是浙江省首批启动“健康大脑+体系”建设的试点市,建成了市县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省、市、县、乡、村五级高质量共享,大医院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大型设备、药品全部基层开放。


依托数字技术,湖州市创新打造了“医检互认”“影像云”“医后付”“双向转诊” “中医药服务一件事”“湖居保”等应用场景。公开数据显示,湖州“医检互认”,累计节约群众检查检验费用3203万元,平均每位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50元、候检时间2小时。通过数字化改革,打破了上下左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物理藩篱,拉近了医院与患者的距离,创新构建了智能、便捷、温馨的服务模式。最新公布的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显示,湖州排名全国地级城市第4名。


这些创新做法不仅提升了医疗效率,也增强了系统的可持续性,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编辑 柯锐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