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中院与中华女子学院共建创新“双师同堂”
2024-05-13 16:23:5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以院校共建为依托,创新建立“双师同堂”课程模式,由资深法官与高校教师合作授课,分专题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文化赋能 夯实思政课堂力量根基

  在开课当日,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师生来到中国法院博物馆,在法律古籍与青铜器文物上,从审判历史沿革中,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感悟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智慧与力量。

  “古语有云:‘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五千年文明积淀的道德观念、法理精髓、法治文化融入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实践之中。”申诉审查庭副庭长胡林强在讲授“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之前,先组织了一场知识抢答:“出礼入刑”体现了什么样的治国理念?“天下无讼”蕴含哪些价值追求?同学们争先恐后、对答如流。

  “立木为信、一诺千金,诚信与尊重古而有之。”立案庭法官郑吉喆循循善诱,从“刷单炒信案”“劳斯莱斯消费欺诈案”“隐形加班案”的办案心得出发,为学生们授课,“妄图用虚假宣传对‘五星好评’明码标价、恶意将二手车充当新车出售、忽视员工线上加班的实质劳动,于情理不合、于法理不容。‘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正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优势所在。”

  近日,北京三中院把课堂搬入法院,带领师生来到“声动司睿”案例文化宣讲的现场。能动解纷“抓前端、治未病”、民生“小案”不容“小办”、法护“童”行守望未来……在法治文化的浸润中,院校协同,育法治中国建设之志。

  把翻转课堂用好 真正让高校学生“抬头”“参与”

  “课堂翻转并不罕有,但这堂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都极强,不能简单地把学生推到讲台前,让他们把网上搜索的理论文章PPT搬过来,草草了事。必须谨防变成‘水课’、无效教学、本末倒置。”2023年12月,在授课法官动员会上,北京三中院政治部副主任、组宣处处长顾华多次强调,形式的创新万不能脱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

  杨夏法官认为,想要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讲透彻,就要把司法审判怎样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讲具体:“10年前拆迁权益得以确定,6年前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签字盖章,可缔约一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今诉至法院。未得到监护人追认,合同无效合乎法理,但时过境迁,房屋交易的机会和成本截然不同。下面要交给同学们思考的,是如何在落实能动理念、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衡量未上市房屋‘看不见’的百万增值。”

  “关键录像有缺失、案外人曾出入现场、案发后的微信聊天记录显露端倪……”刑一庭法官孙蓉用照片、录像带着同学们重现犯罪时间线,“但这些都不是能够定罪的直接证据,同时被告人提出了刑讯逼供的主张。此时,被害人的生命与被告人的人权保障该如何平衡?假如你是法官,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上,会如何判定?”

  思政课不应是、也不能是“读稿”“填鸭”。在“双师同堂”中,学校老师讲清理论、实务法官讲活实践,扭住“堵点”“关键点”情景再现、启发思考、翻转课堂,带领学生们弄懂“是什么”、更懂“为什么”,抬头率、积极性、参与度自然提高。

  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 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

  “被告生态环境局对于原告公司的第一组证据有无异议?”模拟法庭教室里,学生身着法袍主持举证环节,行政庭法官陈金涛坐在“旁听席”中,不时记录着庭审双方的质证要点,给出指导意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审判充分发挥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使‘双赢多赢共赢’的现代化审判理念在新时代彰显出更高智慧。”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新时代十年,执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和重塑,2035年‘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越来越近。”以北京三中院“履行出资义务证明书”工作机制、“大宗财产拆分处置”模式为事例,执行三庭副庭长杨旸进行授课,“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同向而行。生效法律文书得到切实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最终实现,法律尊严和国家权威才能得到有力维护。”

  11个授课主题、13位教师、32个学时,院校合作《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课程顺利结束。在结课交流会上,学校教师代表、讲师张圣泽谈到,院校双方共学、共研、共享、共育,一同努力讲好这堂思政课,创新思维、拓宽视野,实现了“有理、更有趣”的良好效果。

  学生们也畅谈感受体会:“我曾在老家的法庭实习,之前觉得审判工作不过就是机械化的‘流水线’,但吉喆法官带着我们像‘侦探’一样主动去抽丝剥茧,让我的‘法官梦’种子重现生机。”“家事法是我们学院的特色专业,杨夏法官用婚姻纠纷、财产继承案件的实务实践,让我感受到了青年法律人应肩负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法本法硕的学生,已经上了四年半的法律课和思政课,但在这堂思政课上,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理论和经验、实践的结合”。

  北京三中院将以院校共建为依托,推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向纵深发展,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