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退休生活更幸福 瓶窑“老年学堂”功不可没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10 09:12   

“奶奶又要去学跳舞啦!”

家住余杭瓶窑镇溪东社区的谢作娅,和5岁的孙子有个默契约定:每周二的上午,是她的“独处时光”。因为58岁的她有自己的固定安排——去老年学堂上舞蹈课。

“退休前我就喜欢跳舞,两年前听说社区里要办老年学堂,开设了舞蹈课,就立马报名了。有专业老师教,有同学能一起上课、跳舞、聊天,多好呀!”谢作娅说,自从“上学堂”以来,自己根本不舍得请假。

作为“尖子生”,谢作娅还参加了前不久举办的瓶窑镇第一届老年艺术节,和同学们一起上台表演舞蹈节目。

“有事可做还能认识新朋友,既有归属感又有成就感,在瓶窑的退休生活真的很幸福。”

让“谢作娅”们退休生活变幸福,“老年学堂”功不可没。

全村社覆盖

家门口上学

目前瓶窑镇60周岁以上人口近2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8.44%,且人口老龄化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瓶窑从各个纬度探索应对老龄化的“瓶窑方案”,例如打造幸福乡里共同体、建设“夕阳红”老年食堂、组建志愿服务队等等。

相较于大家熟知的老年大学,瓶窑“老年学堂”的特殊之处在于扎根于社区和村。

“比起在市级区级的老年大学,我们的老年学堂可以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在家门口上学,而且瓶窑已经实现社区和村全覆盖。”瓶窑镇二级调研员、老年协会专职副会长马旭亮说。

瓶窑镇现有8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目前老年学堂共开设了16个班,有500多位学员。

“瓶窑的老年学堂起步于2022年,政府非常重视,参与部门非常多,快速有效地打通了全镇资源,场地、师资、资金等问题也就很快得到解决。”马旭亮说。

瓶窑的老年学堂面向全镇所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不限,不过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体育类的需要有健康证明,走秀班有一定身高要求等。

“门槛还是很低的,至于学费每学年收费100元,两个学期。”马旭亮说。

主打一个实用

还可“量身定制”

老年学堂为何这么深受欢迎?除了离家近外,也因为课程非常实用。

瓶窑老年学堂的授课形式主要有三种,基础班、进阶班和高级班。

第一种基础班就是“线上课堂”,也就是网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员们通过手机就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课程比较基础,涵盖的种类也十分丰富,有防诈骗、心理咨询、健康保健等课程。

进阶班则是“线下小班化教学”,这是最受学员欢迎的形式。每班30人左右,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线下有专业的老师来授课。课程主打一个实用,除了有经典的舞蹈、书法、绘画、柔力球等文化体育类课程,还有脱口秀、旗袍走秀等潮流课程。同时,也有“量身定制”。在了解老人们不敢用手机扫码付钱、不会语音聊天等情况后,还特别推出了智能手机课程,手把手、一对一教老年人用手机。

高级班则可以理解为“展演小队”,给学有所成的学员们提供各种展演的机会。瓶窑还成立了9个社团,社团会经常组织各种表演活动,还能承接一些演出。

师资力量也十分过硬。瓶窑组建了来自中国美院、余杭小百花越剧中心、余杭区文联、瓶窑镇文化站、瓶窑镇苕溪艺术团等专业队伍的师资库,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离老年人最近的地方,确保各项课程“内容为王”。

对了,还有一项贴心的服务——可以带娃上课。

继续往村社发展

继续扩招再扩招

接下来怎么做呢?就是两个字——扩招。

目前,瓶窑在5个村的文化礼堂进行了老年学堂的试点工作,大家觉得还不够。

“瓶窑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想上学堂的老年人非常多,报名积极性很高。我们计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继续扩招。”瓶窑银领社会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倪酉豏说。

首先是初心不能变,要继续往村社发展。线下除了小班授课以外,瓶窑还在计划推出更多的无门槛大课堂,比如插画、烹饪等。

“之前我们试着推出玩转抖音大课堂,教大家拍抖音发抖音,反响也很不错。这一类课程主要就是帮助老年人学到实用的新技能。”倪酉豏说。

其次要创新更多形式,老年学堂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并非是“学校”,而是“平台”。

目前老年学堂的一些课程,课前15分钟有一个“家长里短每周两三问”的栏目,会有老师给大家普及一些医学健康的小知识,会有学员倾诉家庭的烦恼等等。

“也考虑把这样的栏目固定化,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周辰璐 通讯员 潘一笑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