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标_360国学

拼音:
[lóng biāo]
解释:
1.地名。即今 湖南省 黔阳县。南朝 梁 为 龙檦县,隋 属 沅陵郡,唐 武德 七年改名 龙标县,因 龙标山 得名。明 屠隆《綵毫记·妻子哭别》:“别亲知,走天涯,过 龙标、五溪,我怎顾得路崎嶇。” 2.指唐代诗人王昌龄。王 曾左迁 龙标,为 龙标 尉,因称。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清 吴伟业《九峰草堂歌》:“痛饮恕人容 水部,长吟怀古继 龙标。” 3.犹龙榜、龙虎榜。宋 张先《天仙子·郑毅夫移青社》词:“龙标名第凤池身,堂阜远,江桥晚,一见湖山看未徧。” 4.龙船竞渡时争夺的锦标。清 陈梦雷《吴门观竞渡》诗:“龙标摇落日,鼉鼓逐风湍。”
360国学
查看更多

龙标

古地名
龙标(lóng biāo):地名唐代县名。在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以秀丽的环境、淳朴的民风、优越的文化而在古代享誉中外。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辰阳县并入镡成,沅陵、舞阳大体未变。东晋因之。安帝义熙六年(410)省镡成县并入舞阳县。舞阳县治迁于故镡成县。 宋孝武孝建元年(454),分荆州置郢州,武陵郡改隶之。齐,武陵郡移治沅陵。 建元元年(479),舞阳县的"舞"加水旁,称潕阳县。 天监十年(511),武陵郡开始分化,析武陵郡侨置南阳郡,以安置河南等地南下的流民,改辰阳县为建昌县,改潕阳县为龙檦县,此二县为南阳郡领县。南阳郡治今辰溪县西北,建昌县治亦移此。尔后,分沅陵县置卢州,治今泸溪,据徐文范《舆地表》,卢州领南阳郡,郡领建昌、沅陵、酉阳、盐泉、龙檦五县。据辰州府志记载:龙檦县治在沅陵西南50里, 以"城东有龙标山故名为龙标",遗址尚存。 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以州统郡,置沅州通宁郡,宣帝大建七年(575),州废改置为沅陵郡,领沅陵、辰阳、龙檦等县。 隋开皇初,废南阳置寿州,九年(589)隋文帝灭陈,占领江南,改沅陵郡为辰州,领沅陵、大乡(含永顺)盐泉、龙檦、辰溪,计4140户。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辰州复为沅陵郡。 贞观八年(634),龙檦县的"檦"改为"标",以龙标置巫州,以巫山巫水得名,巫州治今洪江古商城,并析龙标县置朗溪县,隶巫州。潭阳县,先天二年(712),分龙标置。
360百科 查看更多

龙标_视频

视频聚合
全部3053条

龙标_360图片

图片聚合
查看3万张图片

龙标_最新资讯

资讯聚合
查看全部
没有更多结果了~